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023161)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金建华廖文波沈如江邱珏李景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始新世
  • 3篇植物
  • 3篇植物区
  • 3篇植物区系
  • 3篇区系
  • 2篇新生代
  • 2篇油丹
  • 2篇种子植物
  • 2篇种子植物区系
  • 2篇化石
  • 2篇GUO
  • 1篇地质时代
  • 1篇第四纪
  • 1篇动物化
  • 1篇动物化石
  • 1篇英文
  • 1篇樟科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盆地
  • 1篇古近纪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作者

  • 9篇金建华
  • 6篇廖文波
  • 3篇沈如江
  • 2篇李景照
  • 2篇邱珏
  • 1篇王英永
  • 1篇赵炜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海南岛始新世Alseodaphne化石及其古气候指示被引量:4
2009年
在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长昌组中发现了樟科植物一新种长昌油丹Alseodaphnechang changensissp.nov.的完整叶片化石标本,这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纬度最低的油丹属化石,为进一步研究该属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海南岛始新世古气候提供了新的化石资料.根据叶的形态和表皮特征,当前标本与现生油丹A.hainanensis Merrill最为相似.现生油丹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和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在广东珠海万山群岛和越南北部也有少量分布.这些分布地的年均温为20~22.6℃,气温年较差12~12.6℃,年降雨量1784~2500mm.根据最近亲缘种原理,推测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古气候可能接近于现生油丹分布地的气候.
李景照邱珏廖文波金建华
关键词:油丹始新世樟科古气候
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被引量:3
2007年
记述了发现于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油柑窝组的一种哺乳动物化石——杨氏路南兽(相似种)Lunania cf. L. youngiChow,这是该区首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对该区古近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进一步研究我国南方古近纪哺乳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王英永张镇洪金建华
关键词: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的发现
在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地层中发现了樟科植物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的完整叶片的压型化石标本。其外部形态特征为:叶革质;具叶柄,粗壮宽达3mm,长1.5cm;叶片长椭圆形,长13cm 左右,全...
李景照邱珏金建华廖文波
文献传递
广东茂名盆地油柑窝组的地质时代被引量:5
2008年
广东油柑窝组以含丰富的茂名无盾龟Anosteira maomingensis和石油马来鳄Tomistoma petrolica等爬行类化石而成为我国古近系的一个重要化石层位,但长期以来关于油柑窝组的时代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最近,在油柑窝组油页岩中又新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杨氏路南兽(相似种)Lunania cf.L.youngi,根据茂名盆地油柑窝组的爬行类、鱼类、孢粉化石以及新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油柑窝组的时代应为始新世晚期。
金建华
关键词:生物地层始新世
关于“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的讨论
圆盘青钱柳 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 为郭双兴(1979)建立于海南岛长昌盆地长昌组的新种,描述为:"翅果,具革质圆盘状的翅,直径5~6.5cm,翅脉细,1~3次分叉,自中央多少弯曲地放射状伸向...
金建华Tatiana M.Kodrul
文献传递
新生代海南岛种子植物区系的演变
海南岛自晚古生代与华南大陆联系在一起,一直持续到第四纪,其区系起源与晚古生代华夏植物区系密切相关,且新生代以来本区植物区系的演化呈现多样化趋势,至第四纪冰期后,植被类型才渐趋稳定,形成现代海南岛植物区系。根据科属的分布类...
沈如江金建华廖文波
文献传递
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区系被引量:1
2009年
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区系共计种子植物32科40属,蕨类植物8科11属。分析其中的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并与海南岛现代植物区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在科级水平,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区系以泛热带科占优势,为37.5%;热带—亚热带科占6.25%;而亚热带—温带科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达到31.25%。海南岛现代植物区系泛热带科高达48.07%,热带—亚热带科的比例也达到18.88%,而亚热带—温带科仅占15.88%。显然,长昌盆地始新世植物区系的组成亚热带性质较强。(2)在属级水平,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区系泛热带属占7.5%;热带—亚热带属占17.5%;而亚热带—温带属多达67.5%。海南岛现代植物区系泛热带属高达23.9%,热带—亚热带属更是高达57.5%,而亚热带—温带属仅占13.7%。对比表明,长昌盆地始新世植物区系明显以亚热带—温带性质为主,甚至出现了很多现今生活在较高海拔的山地植物,如冷杉(Abies)和铁杉(Tsuga)等。科属组成的分析表明,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的气温比现代要低,其周缘地带很可能分布有较高的山地。
赵炜沈如江廖文波金建华
关键词:始新世植物区系
海南岛新生代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根据化石及现代植物资料,海南岛第三纪种子植物有53科,其中古近纪已出现48科,新近纪降至25科,第四纪晚期有89科,现代增加至233科。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古近纪时,泛热带科占当时科总数的45.8%,热带-亚热带科占8.3%,亚热带-温带科占31.3%,其中出现了很多海南岛现代植物区系的表征科,如冬青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樟科、桃金娘科、罗汉松科、棕榈科、红树科、梧桐科和松科等,基本形成了现代海南岛植物区系的雏形。新近纪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冷,本区植物区系组成大幅度减少,热带性质也明显减弱,其中泛热带分布的科仅占当时海南岛植物区系全部科的32.0%,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占12.0%,而亚热带-温带分布的科所占比例有所升高,达36.0%。第四纪晚期至现代,随着气候逐渐回暖,本区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逐渐加强。第四纪晚期泛热带科占当时科总数的49.4%,热带-亚热带科占12.4%,亚热带-温带科占19.1%,区系特征逐渐接近现代。现代海南种子植物区系中,泛热带分布科占科总数48.1%,热带-亚热带科占18.9%,亚热带-温带科占15.9%。总体上,海南岛第三纪早期的古近纪、第四纪晚期一直到现代均以泛热带分布的科占优势,而第三纪晚期的新近纪本区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较弱。整体上反映出海南岛新生代种子植物区系的演变特征与古近纪以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金建华沈如江廖文波
关键词:古近纪第四纪新生代植物区系
“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论评(英文)
2009年
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为郭双兴(1979)建立于海南岛长昌盆地长昌组的新种,但根据果柄、果的大小以及所谓的"翅脉"等特征,作者认为郭双兴(1979)建立的"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并不成立,这类标本应是莲的果实的不同保存状态,不能归入Cyclocarya。因此,郭双兴(1979)提出的关于青钱柳属可能起源于海南岛始新世的推论也就缺乏化石依据。
金建华KODRUL T M廖文波
关键词:GUO始新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