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19) 作品数:16 被引量:190 H指数:10 相关作者: 杨喜田 闫东锋 朱滢 范增伟 曾玲玲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省林业厅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结合最近相邻木平均距离研究了宝天曼国家级总体上处于弱度混交水平;3个龄级林分平均角尺度均在0.475~0.517范围内,其分布频率集中在0.5的尺度上,分别占各自结构单元总数的51%、55%、45%;锐齿栎平均大小比数在3各龄级上分别为0.331、0.469、0.549,总体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随着龄级增加,参照树与4株最近相邻木的平均距离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均集中在3 m以内。 闫东锋 吴明作 杨喜田关键词:混交度 角尺度 宝天曼栎类天然林群落环境解释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32块野外样地调查资料,通过选取21个分别代表植被群落、地形和环境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三者之间的定量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土壤厚度是指示植被变化的敏感指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样地沿海拔梯度有规律分布,在划分的3种群落类型间,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厚度在加大,而土壤含水量在减少,乔木种类增加而灌木、草本种类减少;植被、地形、环境指标集团的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形与植被指标、环境与植被指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地形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乔木种类及林分密度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地形和土壤的变化。 闫东锋 杨喜田关键词:环境指标 种基盘苗与营养钵苗根系生长和形态的差异 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探明苗木培育方式与根系发育的关系,以侧柏、刺槐、白榆的幼苗为对象,研究种基盘苗与营养钵苗对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空气断根效应,种基盘苗抑制了侧柏和白榆主根的生长,促进了刺槐主根的生长,但种基盘能有效促进3个树种的主根沿着重力方向生长,使主根发达而且通直,侧根粗壮且分布比较均匀,营养钵苗的根系主根不明显,根系盘绕现象严重;侧柏和白榆2树种种基盘苗的一级侧根条数分别比其营养钵苗增加181.8%和128.6%,并能显著增加白榆种基盘苗的一级侧根直径;侧柏、刺槐和白榆种基盘苗的一级侧根均匀分布在1-2、2-3、3-4和4-5 cm 4个区间,而营养钵苗则集中分布在1-2和2-3 cm 2个区间;种基盘可以促进苗木一级侧根条数增加和均匀分布,对提高苗木吸收水肥能力和保土固土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杨喜田 霍利娜 赵宁 朱红梅 段玉玲关键词:根系形态 营养钵苗 不同切根处理对林木幼苗根系侧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0年 在基质栽培和营养液栽培条件下,对侧柏、刺槐和白榆幼苗主根分别进行切除1/3,1/2和不切除试验,以研究不同切根比例对一级侧根数量、一级侧根总长度以及一级侧根发生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苗木进行主根切断,抑制了主根的生长,促进了一级侧根的发生,使切根处理后的幼苗在一级侧根的数量和总长度上均大于全根苗.一级侧根发生的数量以及生长量与主根切断比例有关,1/3切根的增加幅度大于1/2切根处理,说明一级侧根的发生随着主根伤害程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小.一级侧根的发生位置比全根苗更接近于根基.3树种全根苗一级侧根的发生位置主要集中分布在2~5cm,而1/3切根苗的一级侧根主要分布在2~4cm,1/2切根苗的一级侧根主要分布在2~3cm. 杨喜田 王广磊 赵宁 范增伟关键词:生态恢复 切根 不同培育时间侧柏种基盘苗根系生长和分布 被引量:14 2011年 以3月直接在培养池中播种培育的侧柏种基盘苗作对照,将同期播种的侧柏种基盘苗进行悬空培养,于6月、8月和10月分别移栽到培育池(分别称为种基盘苗、6月移栽苗、8月移栽苗、10月移栽苗),并于翌年3月挖根,研究不同培育时间对移栽后侧柏幼苗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株高、根分布最大深度、根和地上部干重由大到小依次为:6月移栽苗>8月移栽苗>种基盘苗>10月移栽苗。根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6月移栽苗>8月移栽苗>10月移栽苗>种基盘苗,但除了种基盘苗与6月移栽苗之间差异性显著外,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显著。随着悬空培育时间的延长,空气断根限制了侧柏主根的生长,促进了侧根生长,降低了主侧根长度比。但经悬空培育后,任何处理的移栽苗都没有发生根系盘绕现象,移栽后主根的再生没有受到影响。 杨喜田 董娜琳 闫东锋 佐舖宣行 赵勇关键词:植被恢复 侧柏 不同森林抚育强度对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林地表层(0~20 cm)细根形态结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细根结构特征参数和Bray-Curtis相异距离的不同抚育强度样地PCo A排序图,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抚育强度样地之间的细根生长发育差异特征;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20 cm土层活细根和死细根根长密度、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平均直径和细根体积密度均不同程度增加,且在不同抚育强度之间呈现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层活细根生物量密度和总细根生物量密度均快速增加;相比于10~20 cm土层,森林抚育对0~10 cm细根生长的影响更为明显,强度抚育条件下的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比对照增加了136.72%,而10~2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比对照增加了105.68%。 闫东锋 吴桂藏 王一三 杨喜田关键词:抚育强度 细根形态 细根生物量 宝天曼木本植物群落数量排序与环境解释 被引量:13 2010年 研究选取14个分别代表植被群落、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的指标,利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32块样地资料,研究了物种分布与环境之间关系。采用DCCA法可将该地区木本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类型;物种与9个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前4轴可解释物种总变异的94.1%;海拔、坡度、土壤含水量、坡向是影响该地区物种分布的主要因子,其中海拔是指示物种分布变化的最敏感因子。不同指标集团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形与植被因子之间、土壤因子与植被因子之间第1对典范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和0.783,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影响植被特征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海拔和坡度,土壤因子为土壤厚度和土壤含水量,而对地形和土壤反应最敏感的植被指标分别为林分密度和平均树高,群落分布状态是由地形和土壤因子共同作用所控制的。 闫东锋 杨喜田关键词:地形因子 土壤因子 植被因子 DCCA 豫南山区不同群落类型近地表层持水特性 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在不同生长阶段近地表层的持水能力及其差异特征,该文通过选择豫南山区不同群落不同生长阶段的50个典型样地,对近地表层的地上草和枯落物的有关持水能力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上草生物量呈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与其持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拦蓄能力变化趋势为:草丛>灌丛>针叶林(20 a)>针叶林(45 a)>针阔混交林(20 a)>针阔混交林(30 a)>阔叶林(10 a)>针阔混交林(50 a)>阔叶林(20 a)>阔叶林(30 a);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与现存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最大持水量变化趋势为:灌丛>阔叶林(20 a)>阔叶林(30 a)>针阔混交林(30 a)>针阔混交林(20 a)>针阔混交林(50 a)>针叶林(20 a)>阔叶林(10 a)>针叶林(45 a)>草丛。该地区不同群落类型近地表层总持水能力变化趋势为:灌丛>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丛,这说明应当加大对乔木林分林下植被的保护,以利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闫东锋 杨喜田 霍利娜关键词:持水能力 枯落物 地上生物量 豫南山区典型林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11年 为弄清典型林地不同发育阶段表层土壤入渗性能差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在豫南山区开展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模拟和分析土壤入渗过程及特征,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地表根系结构对土壤渗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个林地类型土层厚度0~10 cm层的土壤渗透能力均高于10~20 cm层;初渗率、稳渗率、前30 min入渗量在各土层深度中均表现相同的趋势,即30 a马尾松针叶林>30 a麻栎阔叶林>30 a麻栎+马尾松混交林>荆条灌丛>20 a麻栎阔叶林>20 a麻栎+马尾松混交>20 a马尾松针叶林;20 a、30 a林分中,平均稳渗率最高的林分类型分别是麻栎阔叶林和马尾松针叶林,分别为3.140和4.256 mm/min。2)土壤渗透特性指标均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根体积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对土壤渗透能力影响最大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和根系结构指标分别是非毛管孔隙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典型相关负荷量分别达到0.559和0.773。 闫东锋 杨喜田关键词:土壤入渗性能 土壤理化性质 根系结构 影响因素 典型林地 侧柏幼苗切根后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9 2011年 以侧柏1 a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1/2切根(A),1/3切根(B),1/4切根(C)和不切根(CK)4种处理,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切根比例幼苗根系中ABA,GA3,IAA,CTK等4种内源激素的短期变化.结果表明,当植物受到切根伤害后的第1天,侧柏幼苗根系中ABA含量快速升高,切根比例越大,与对照相比上升的幅度越大.随着伤害的结束及根系自身的修复,ABA含量逐渐回落.切根后的第1天(A处理)或前4 d(B和C处理),根系中CTK含量迅速下降,但切根比例越大,与对照的差异越小.这可能是因为根系CTK含量的变化,不仅与合成速率有关,还受向上运输能力的影响.切根伤害后根系IAA含量逐渐下降,但A处理的幼苗根系IAA含量在切根后第1天出现了1个峰值,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由于ABA含量增加而产生的对侧柏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切根对侧柏根系中GA3含量的影响不太显著,只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下降,并表现了相似的下降速率. 杨喜田 陈久美 唐妍 赵勇关键词:切根 内源激素 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