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023107)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丘志力吴沫杨萍谷娴子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商周
  • 2篇商周时期
  • 1篇玉料
  • 1篇玉器
  • 1篇粤海关
  • 1篇清代
  • 1篇翡翠
  • 1篇工艺特征
  • 1篇海关
  • 1篇白化
  • 1篇包裹体
  • 1篇出土
  • 1篇JADEST...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博物馆
  • 2篇广东省文物考...

作者

  • 3篇丘志力
  • 2篇吴沫
  • 2篇谷娴子
  • 2篇杨萍

传媒

  • 2篇宝石和宝石学...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横岭山商周时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为研究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对玉料样品进行常规矿物学、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墓地出土玉器的材质包括石英、水晶、透闪石(软玉)和杂砂岩。其中,透闪石质的玉器呈白色、不透明的外观,被认为和酸性土壤的腐蚀有关;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包裹体特征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玉料较可能来自变质石英岩。伟晶岩或高温石英脉,将其与博罗本地、台山地区(近环珠江口地区)的石英及水晶样品进行对比,未有证据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原料来自上述地区。本研究可为揭示商周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先民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以及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物品交换及贸易路线等方面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吴沫丘志力吴海贵
关键词:商周玉器包裹体白化
广东横岭山出土玉玦的工艺特征及其用途浅析被引量:1
2008年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时期的墓地是迄今广东省发现的、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先秦时期的墓葬群,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对其中M177墓出土的一对做工精美的石英质玉玦的基本特征、工艺及微痕进行了分析,推测当时使用了可以固定旋转轴的钻孔技术、硬度很高的抛光材料或专门的"垫托"工具。根据其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指出,岭南加工玉器的先民掌握了玉器上蜡工艺,可能提供了中国目前最早用蜡改善玉器的案例。认为M177墓出土的玉玦及其它墓葬出土的玉玦应该是本地加工的产品,可能是具有财富象征意义的珠宝礼器,而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
丘志力吴沫吴海贵杨萍谷娴子
关键词:商周时期
粤海关“Jadestone进口记录”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首次发现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的微缩胶片《粤海关志》按季度分类记载了晚清同治-光绪年间(1873—1878年)由中国广州海关进口jadestone的贸易数据。论证了进口记录中的jadestone主要指当时尚有疑义的玉石——翡翠,并根据该记录估算出清末51a间进口中国的翡翠玉料的数量达到6708t。该记录同时给出了海路可能是当时翡翠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的证据,说明广州可能是清代最重要的翡翠进关贸易口岸。
谷娴子杨萍丘志力
关键词:清代翡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