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2010ZA118)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凤玲侯伟于盈金茜毛娟娟更多>>
相关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椒江区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衰竭
  • 5篇急性肝
  • 5篇大黄素
  • 4篇功能衰竭
  • 4篇肝功
  • 4篇肝功能
  • 4篇肝功能衰竭
  • 3篇鼠肝
  • 3篇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竭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大鼠肝
  • 2篇细胞
  • 2篇急性肝功能
  • 2篇急性肝功能衰...
  • 2篇肝脏
  • 2篇大鼠肝脏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机构

  • 5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凤玲
  • 3篇于盈
  • 3篇侯伟
  • 2篇金茜
  • 1篇陈永平
  • 1篇叶丹
  • 1篇毛娟娟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51只,随机分4组:健康对照组6只,急性肝衰竭(ALF)模型组15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15只,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MD+BMSCs)组15只。D-氨基半乳糖(D-Gal N)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BMSCs组及EMD+BMSCs组于造模后12 h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1.5 m L(约含BMSCs1.0×106 cells/m L),共1次;EMD+BMSCs组于造模后12 h开始腹腔注射大黄素10 mg/kg,每天2次,共3 d。ALF模型组于造模后12 h尾静脉注射等体积无菌PBS。各组大鼠均在造模后72 h,以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取门静脉血及肝组织标本。测血清ALT、AST、TBil,免疫组化测肝组织Bcl-2、Bax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72 h,ALF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指标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1、6.796、6.835,P均<0.05)。与ALF模型组比较,BMSCs组及EMD+BMSCs组血清ALT、AST、TBil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EMD+BMSCs组为著。EMD+BMSCs组中Bcl-2、PCNA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ALF模型组,而Bax表达则显著低于ALF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7,P<0.05)。结论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改善及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更佳,此种作用可能部分与Bcl-2/Bax的调节有关。
王凤玲金茜于盈毛娟娟侯伟陈永平
关键词:大黄素肝功能衰竭BCL-2BAX
大黄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三组:健康对照组、模型(ALF)组、大黄素组。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黄素组于造模后12h开始腹腔注射大黄素10mg/kg,每天2次。模型组及大黄素组分别在造模后24、72和120、168h,随机各取6只,留取门静脉血及肝组织。结果造模后24h,大鼠血清ALT、AST值明显升高,分别为(537.3±133.7)U/L和(797.2±159.3)U/L,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4.5±4.2)U/L和(81.6±5.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9、-4.825,P<0.01),以72h最为显著。造模后24h,大黄素组与模型组血清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72h,大黄素组血清ALT、AST分别为(116.8±56.2)U/L和(165.5±78.7)U/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728.0±137.4)U/L和(1416.7±25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5、-6.544,P<0.05)。至120h和168h,两组血清ALT、AST均持续下降。结论大黄素具有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凤玲侯伟
关键词:大黄素肝功能衰竭急性疾病模型
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中大黄提取物治疗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采用大黄提取物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D-氨基半乳糖建立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选取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n=5)。A组为健康大鼠,不施加任何试验处理;B组为肝衰竭大鼠,造模后12 h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C组为大黄提取物治疗组,造模后12 h向腹腔注射大黄提取物(10 mL/kg),每日3次,连续注射2 d。各组大鼠均在造模48 h之后注射10%的水合氯醛进行麻醉,取门静脉血以及肝组织标本进行试验指标观测。结果 B组大鼠造模后出现急性肝衰竭表现,而A组、C组均无或仅有少量症状出现。B组大鼠在造模48 h后血清ALT、AST以及TBiL含量均出现显著上升,而C组出现下降。结论大黄提取物有利于促进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恢复,并且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增强BMSCs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法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为肝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一定的治疗。
叶丹王凤玲
关键词:大黄提取物急性肝衰竭大黄素
大黄素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组。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黄素组于造模后12 h开始腹腔注射大黄素10 mg/kg,每天2次。模型组及大黄素组分别在造模后24、72、120和168 h,随机各取6只,门静脉血测肝功能,肝组织10%甲醛液固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PCNA。结果 :造模后24 h,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明显升高,分别为(335.3±101.7)U/L和(625.2±124.3)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9.5±3.1)U/L和(78.5±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46和7.327,均P<0.01),以72 h为著。造模后72 h,大黄素组血清ALT、AST分别为(136.8±56.2)U/L和(185.5±78.7)U/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769.0±124.4)U/L和(1 203.7±223.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24和3.958,均P<0.01)。造模后24 h,模型组PCNA为0.103±0.01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54±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575,P<0.01),72 h达高峰,为0.141±0.092,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大黄素组24 h PCNA的表达为0.165±0.031,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274,P<0.01),72、120 h大黄素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7.758和4.591,均P<0.01)。结论:大黄素能显著提高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PCNA的表达,其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王凤玲金茜于盈侯伟
关键词:大黄素增殖细胞核抗原
大黄素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ALF模型组(24只)和大黄素保护组(24只)。模型组、保护组用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ALF动物实验模型,12h后保护组按10mg/kg腹腔注射大黄素,2次/d;健康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保护组在建模后24、72、120、168h随机各取6只,取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取肝组织检测其NF-κ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模型组造模后24、72、120h 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4、72、120、168h 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保护组造模后24、72h 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造模后72h ALT、AST水平均为模型组高于保护组(均P<0.05),造模后120、168h AST水平亦均为模型组高于保护组(均P<0.05)。HE染色见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能清晰看到肝索;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明显被破坏,肝细胞大片坏死。造模后24、72、120h模型组、保护组NF-κ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在72h达到高峰;模型组造模后168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24、72、120、168h模型组均高于保护组(均P<0.05)。结论大黄素对ALF大鼠的肝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组织中NF-κB表达有关。
于盈王凤玲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黄素核因子-Κ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