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208085QC56)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林凌周亚婷刘小舟何佳佳陈琼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一种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改良方法
- 2013年
- 该文利用曲里苯蓝(Trypan blue)能与多糖形成复合物的原理,建立起一种简便、快捷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改良方法。实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底物,配制0.02%曲里苯蓝培养基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检测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水解圈,水解圈的大小同酶活高低有一定指数关系。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有着同样高的灵敏度,而且不影响菌株生长,可以应用于纤维素酶改良工程菌株的筛选。
- 张瑾张虹王玲林凌
- 关键词:纤维素酶产生菌
- 一株高寒地区产纤维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从青海茶卡盐湖地区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琼斯氏菌属(Jonesia quinghaiensis sp.)。在25℃、初始pH值为7.0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酶量培养45h达到最大值,发酵液酶活力为0.3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纤维素酶最适反应pH值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35℃,在30-40℃的范围内保持60%Hi~性。金属离子Mn^2+、Co^2+和Cu^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a^2+具有显著的促进催化作用。
- 金朝晖陈琼赵树楠林凌
- 关键词:高寒地区纤维素酶
- 枯草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Ala263位点突变对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celA进行三级结构模拟分析,发现其263位丙氨酸残基与底物纤维三糖间存在一定的作用;利用定点突变技术celA 263丙氨酸残基位点进行了不同的替换。结果显示野生酶的263位点丙氨酸(A263)突变为酪氨酸(A263Y)、异亮氨酸(A263I)、丝氨酸(A263S)和缬氨酸(A263V)后,其水解圈活性和CMC活力均大幅下降;DNS法测定的CMC活力分别由野生型的133.0U/L下降为A263Y 13.7U/L,A263I 36.1U/L,A263S 29.8U/L和A263V 19.6U/L。通过进一步的蛋白质精细结构模拟解析发现,263丙氨酸残基位点处于该蛋白活性口袋的内表面,为底物通道的结构区域,其羰基与底物糖基吡喃环上的羟基形成了分子间氢键。该氢键的形成可能对维持底物构象,正确引导底物在活性口袋中的定位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诠释蛋白空间结构与其催化活性的内在联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陆宁柳帅张玉洁林凌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突变
- 一株阿里地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4
- 2016年
- 从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山脉附近筛选得到了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G1,经形态观察与16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株在30℃、pH 7的初始条件下培养76 h后产酶量达到最高,酶活力为0.3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B.licheniformis G1所产纤维素酶的分子质量约为65 ku,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30~60℃范围内保持50%以上的活力;其最适反应pH为6.0,在pH 5.0~6.0范围内保持95%左右的酶活力;此外,Mn^(2+)对其纤维素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u^(2+)、Mg^(2+)、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该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何佳佳关琳燕刘小舟周亚婷文习东林凌
- 关键词:纤维素酶地衣芽孢杆菌酶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