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J0143)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彪饶久平杨文斌陈学榕邓邵平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杉木
  • 2篇炭化
  • 1篇低温炭化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除氟
  • 1篇制取
  • 1篇杉木间伐材
  • 1篇水除氟
  • 1篇炭化工艺
  • 1篇炭化过程
  • 1篇炭化温度
  • 1篇人工林
  • 1篇人工林杉木
  • 1篇竹屑
  • 1篇温度
  • 1篇甲醛
  • 1篇间伐
  • 1篇间伐材
  • 1篇光谱

机构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漳州职业技术...

作者

  • 4篇黄彪
  • 1篇江茂生
  • 1篇邓邵平
  • 1篇金浩
  • 1篇唐丽荣
  • 1篇陈学榕
  • 1篇陆则坚
  • 1篇杨文斌
  • 1篇饶久平

传媒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热处理对人工林杉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以人工林杉木为试材,对分别用热油和热空气为介质,在温度为180℃、200℃和220℃分别热处理1h、3h和5h后试件的抗吸水率、抗胀率和表面接触角进行了测定,并用化学法分析了处理材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试件的尺寸稳定性能均显著高于未处理对照材(P<0.05),且随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明显增加;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试件的尺寸稳定性明显高于热空气处理材。对处理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热处理使木材尺寸稳定的机理是处理过程中木材细胞壁组分尤其是半纤维素和少量的纤维素发生了化学降解。
邓邵平杨文斌饶久平黄彪
关键词:人工林杉木尺寸稳定性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文章论述了饮用水的除氟方法,介绍了目前大规模使用的沉淀分离法,如混凝沉淀法、电凝聚法、电渗析法等,以及吸附分离法,如骨炭法、活性氧化铝法、沸石法、活性炭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文章阐述了各种除氟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并对各种除氟技术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此外,针对目前饮用水除氟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
金浩林冠烽唐丽荣黄彪
关键词:饮用水除氟
毛竹屑低温炭化制取除臭剂被引量:2
2009年
以毛竹屑的粒度、炭化温度及用磷酸预处理为工艺条件,选择制取除臭剂的最佳工艺,并分析除臭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毛竹屑粒度<60目、炭化温度350℃,用50%磷酸进行预处理,除臭剂的吸附能力与工业粉状木质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相当.
廖益强黄彪陆则坚
关键词:除臭剂炭化温度甲醛
杉木间伐材炭化过程的FTIR光谱比较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结合低温氮吸附等研究手段,对不同炭化工艺条件下杉木间伐材炭化物的FTIR光谱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炭化物的微观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炭化工艺对炭化物微观结构及其表面—OH的影响。结果表明,600~700℃,炭化物的碳网构造开始迅速发达,形成较大的网格;700℃为炭化物芳构化程度迅速提高的转折性温度;700~900℃,碳网进一步增大,形成红外吸收活性极低的大碳网。以N2为氛围气时,加盖法的炭化物碳网更大,比表面积较低;未加盖法和二步法的碳网相对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炭化物的芳环振动吸收波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及机理,发现随温度升高,碳网增大的同时畸变越来越严重,炭化温度在700~800℃时,碳网在弱连接部位产生断键而趋向恢复平面结构。碳网畸变程度最大时所对应的环振动吸收波数在1560 cm-1。
陈学榕黄彪江茂生
关键词:杉木间伐材炭化工艺FTIR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