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08ZA092)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吕红彬张俊周琦苟文军何跃更多>>
相关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视网膜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网膜
  • 6篇视网膜病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病变
  • 3篇核因子
  • 2篇受体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细胞
  • 2篇激活受体
  • 2篇核因子-ΚB
  • 1篇凋亡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形成
  • 1篇血-视网膜屏...

机构

  • 7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吕红彬
  • 3篇周琦
  • 3篇苟文军
  • 3篇张俊
  • 2篇李青兰
  • 2篇谢明捷
  • 2篇欧阳科
  • 2篇何跃
  • 1篇万沁
  • 1篇吴燕
  • 1篇蒋玲
  • 1篇廖洪霞
  • 1篇赵春会

传媒

  • 4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κB表达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核因子-κB(NF-κB)可通过激活一系列的炎性因子,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的表达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90只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其中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均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每日给予罗格列酮3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3个组分别于给药后4、8、12周各取10只大鼠处死,处死前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然后摘除眼球制作眼杯标本,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指数(AI)。结果给药后4、8、12周,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罗格列酮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81、0.82、1.23,P〉O.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完整、排列规则,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水肿,排列紊乱,但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NF—KBp65呈弱表达,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κBp65蛋白的表达(A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给药后8周和12周时,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
苟文军欧阳科吕红彬李青兰周琦张俊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进而从分子学水平上阐明PPAR-γ激动剂对DR的保护作用,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选择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0~200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DR+罗格列酮组和DR组,每组大鼠各30只。进一步将每组大鼠分为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各10只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自DM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DR+罗格列酮组大鼠每天给予罗格列酮3mg·kg-1灌胃,C组和DR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前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然后摘除眼球,剔除角膜和晶状体制成眼杯,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视网膜上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DR组和DR+罗格列酮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1);DR组和DR+罗格列酮组大鼠的体质量均较C组降低(P<0.01或P<0.05)。C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无表达或弱表达;DR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分别是35.62±2.99、67.59±2.23和85.62±3.55,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1);DR+罗格列酮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表达的IOD值分别是33.94±2.40、59.58±1.06和73·74±2·32,亦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1);在给药后8周和12周时,DR+罗格列酮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的表达均较DR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降低视网膜上NF-κB的表达从而延缓DR的发生发展,对早期DR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有望成为DR新的治疗手段。
苟文军欧阳科吕红彬李青兰
关键词:罗格列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核因子-ΚB
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每组30只。采用STZ腹腔内注射法制作DM模型。DM+罗格列酮组造模后3d给予罗格列酮3mg/kg灌胃,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和DM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DMSO灌胃。于给药后4、8、12周时处死各组大鼠各5只,进行伊凡思蓝(EB)左心室灌注后制备视网膜消化铺片并进行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测定,对视网膜消化切片上视网膜血管壁的周细胞和内皮细胞进行计数,评估大鼠高血糖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结果造模后4、8、12周,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DM组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增多,毛细血管迂曲、扩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增加(P<0.01),且视网膜血管的渗透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罗格列酮组视网膜微血管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较DM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变化呈时间依赖性。结论作为一种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减少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对血-视网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药物。
蒋玲廖洪霞吴燕吕红彬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视网膜屏障
2011年四川省泸州市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泸州市40岁及以上自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研究。2011年5—12月在四川省泸州市抽取3区4县的8002名40岁及以上的长住居民进行糖尿病普查。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筛查出的137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视力、眼病、眼底等检查。部分患者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DR诊断,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制定的DR分期标准。各组问率的比较采用)(。检验、趋势)(。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分析筛选D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实际接受检查7478人,受检率为93.48%,检出糖尿病患者1374例,患病率为18.37%;DR患者214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15.57%,在所有受检者中的患病率为2.86%。其中非增生性DR194例,占接受检查DR患者的90.65%;增生性DR20例,占接受检查DR患者的9.3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趋势X^2=189.21,P〈0.01)、HbAle水平(X^2=30.021,P〈0.01)、冠心病(X^2=4.075,P=0.044)与DR的患病率有密切关系。结论四川省泸州市糖尿病患者中DR患病率高;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及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均是影响DR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的HbAle水平的变化可能与DR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张俊谢明捷吕红彬周琦万沁何跃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抽样研究
MicroRNA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21~25个核苷酸的单链小分子RNA,它们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增殖和凋亡等。mi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或者完全互补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最近,越来越多证据表明,miRNA在调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密切相关的多种生物学途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调节。本文就miRNA的发现、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张俊周琦吕红彬
关键词:MICRORNA基因调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2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20~70岁人群首要的致盲性眼病,是目前眼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症因子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这为研究DR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为临床利用抗细胞因子药物防治DR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目前炎症因子与D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谢明捷吕红彬何跃赵春会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核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与DR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致病因子。本文就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在DR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苟文军吕红彬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