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73126)

作品数:11 被引量:245H指数:7
相关作者:陈仲常余翔蒲艳萍马红旗臧新运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就业
  • 2篇实证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劳动力
  • 2篇就业效应
  • 2篇劳动力
  • 2篇城乡
  • 1篇性别比
  • 1篇序列数据
  • 1篇有效就业
  • 1篇预警
  • 1篇再配置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转轨
  • 1篇中国转轨时期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发展
  • 1篇人口性别
  • 1篇人口性别比
  • 1篇神经网

机构

  • 1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9篇陈仲常
  • 2篇蒲艳萍
  • 2篇余翔
  • 1篇丁从明
  • 1篇孙志军
  • 1篇冉幕娟
  • 1篇臧新运
  • 1篇吴永球
  • 1篇杨琳
  • 1篇马红旗
  • 1篇杨祥

传媒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当代财经
  • 1篇软科学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经济问题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科研管理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南方人口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创新与城乡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被引量:1
2009年
使用中国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测算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城乡劳动力资源再配置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数据的分析在总体上得出了肯定的结论,也揭示了技术创新发挥影响的区域特征。
余翔陈仲常
关键词:技术创新就业农村劳动力城乡统筹
存贷差变迁与外汇储备的传导机理
2007年
本文从国内外市场均衡与非均衡模型出发,构建了一个国内存贷差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存贷差和外汇储备之间的内在的传导机制,以及中国存在着斯蒂格利茨“资本流动怪圈”两个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存差阶段存差-外汇储备传导机制受阻的原因,并指出国内需求不足与盲目引进外资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本文的政策建议。
陈仲常孙志军
关键词:存贷差外汇储备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与跨区流动度的估量被引量:21
2006年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尝试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区位商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比较研究,创立了劳动力吸纳移出比指标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转移的流动度进行测算,归纳出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陈仲常臧新运
我国制造业不同外包形式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动态劳动需求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33
2010年
本文测算了我国27个制造业细分产业的总外包水平、低技术外包水平、高技术外包水平和服务外包水平,并构建了我国制造业的动态劳动力需求模型,利用一步广义距估计(One Step Diff-GMM)法分析了制造业的总体外包、低技术外包、高技术外包和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结论为:制造业总体外包、低技术外包和高技术外包对就业呈抑制作用;低技术外包和高技术外包水平相当,但低技术外包的就业净效应是高技术外包的将近二倍;而服务外包规模尚小,还不足以对就业产生影响。
陈仲常马红旗
关键词:就业效应国际外包
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检验被引量:27
2006年
本文从有效就业的视角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认为,我国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无效就业人员,有效就业率低,是奥肯定律失效的微观原因。对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表明: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现出协同变化的一致性。
蒲艳萍
关键词:有效就业经济增长
中国转轨时期的存量要素交易与货币需求——基于股票、土地市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要素市场的培育使得土地、资产等非流通的生产要素上市流通,这是我国金融不断深化的主要解释变量。因此,在凯恩斯的货币交易预防需求m1与投机需求m2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转轨时期为培育要素市场、实现存量要素交易的第三种货币需求m3;并且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实体经济中的m1、证券市场中的m2与要素市场中的m3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在转轨时期必须采用特殊的货币政策,以满足三方面的货币需求。
陈仲常杨祥丁从明
关键词:金融深化
人口发展熵值-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实现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国家制定了人口发展战略。而人口发展战略的实现要受多种因素影响,这需要在理论上构建人口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这一复杂的发展过程做出监测和评判。在建模过程中,如何找到一个能对人口综合发展相关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判的方法是建模的关键。本文在构建人口综合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人口综合发展评价中客观存在的模糊性与随机性,将信息论汇总的熵值理论引入人口发展综合评价中,构建了人口发展熵值-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引入1985-2007年我国23年人口发展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一期间全国人口综合发展各级隶属度变化趋势作了刻画,并采用2007年截面数据对全国和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检验,证明我们构建的人口发展熵值-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是一个有效模型。
陈仲常杨琳
关键词:人口发展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女性就业竞争力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城乡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经验分析表明,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拥有更高的出生性别比,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此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女性的就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提高,城镇中男女性别在就业与教育中的差异都存在收敛的现象。但在农村中,男性和女性无论是在就业竞争力还是在劳动收益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与农村男性还是与城镇女性相比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机会都要少得多,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农村女性与城镇女性的就业竞争力差异,并影响了城乡出生性别比。
陈仲常冉幕娟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就业竞争力教育机会
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被引量:42
2008年
文章通过1997~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转型期的中国就业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破坏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净结果使就业增加;转型期的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蒲艳萍
关键词:就业效应
失业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基于我国29年的历史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的失业风险预警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在失业风险系统中具有优良的预警效果,其对失业风险综合警情值的预测误差小于3%。相对于景气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灰色预测模型以及回归预测模型等技术,神经网络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和泛化能力。因此,在构建我国的失业风险预警系统中,神经网络模型应该是一种被优先考虑的方法。
陈仲常吴永球
关键词:失业风险预警BP神经网络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