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694)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振方舒阳黄伟明杨燕秋赵永坡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地黄
  • 2篇连作
  • 2篇连作障碍
  • 2篇镰刀
  • 2篇镰刀菌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真菌
  • 1篇致病型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观察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尖孢镰刀菌
  • 1篇根际
  • 1篇根际微生态
  • 1篇病原
  • 1篇病原真菌

机构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2篇李振方
  • 1篇吴林坤
  • 1篇林文雄
  • 1篇张重义
  • 1篇岳开华
  • 1篇罗振鹏
  • 1篇刘晓燕
  • 1篇赵永坡
  • 1篇杨燕秋
  • 1篇黄伟明
  • 1篇舒阳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地黄强致病型病原菌的分离及其专化型鉴定被引量:5
2013年
为探索地黄连作栽培中真菌病害的大规模爆发机制, 明确自毒物质所介导的土壤病原菌增多的根际生物学过程, 本研究利用PDA平板法, 经过显微鉴定和真菌ITS鉴定分析, 从地黄连作土壤和发病植株中分离到镰刀菌菌株31株, 并进行了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 串珠镰刀(菌株编号RPP009)、茄病镰刀(菌株编号CCS013)、禾谷镰刀(菌株编号CCS024)、雪霉叶枯病菌(菌株编号CCS038)和尖孢镰刀(菌株编号CCS043)在接种3 d后就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 严重影响地黄幼苗的株高(为对照的23.40%~30.20%)和植株鲜重(为对照的23.58%~38.94%), 并引起地黄植株变黄畸形, 根毛和须根减少, 在接种2周后致使全部植株枯萎死亡, 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专化型鉴定表明, 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菌株编号CCS043)和Monographella nivale (菌株编号CCS038)只侵染地黄, 不侵染其他试验材料, 植株感病初期在中午时分下部叶片缺水萎蔫, 早晚又有所恢复, 如此反复, 至3~5 d, 叶片则不能恢复正常直立, 枯萎死亡。镜检发现, 感病植株茎部维管束变褐色至暗褐色, 后逐渐导致周围海绵组织破裂, 进而致使地下块根逐渐变黑腐烂, 初步判定两株菌株为地黄专化型病原菌。
李振方杨燕秋吴林坤舒阳赵永坡黄伟明张重义林文雄
关键词:地黄根际微生态镰刀菌连作障碍病原真菌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下镰刀菌侵染地黄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为分析对地黄有较强致病性的尖孢镰刀菌的侵染机制,本研究采用携带有潮霉素抗性标记的强组成型表达载体p CT74,经PEG-Ca 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导入镰刀菌,获得荧光信号强烈的s GFP标记菌株,并采用喷施接种和根部灌根接种。研究发现镰刀菌首先在地黄外部聚集繁殖,并通过伤口或气孔等通道侵入地黄维管组织,后逐渐导致周围海绵组织破裂,进而致使地下根茎逐渐变黑腐烂;由于地黄叶部气孔发达,使得镰刀菌由叶部侵入速度要快于根部灌根接种;不同孢子浓度接种实验表明镰刀菌对寄主的致害程度与其在叶部与根部的接种浓度并不呈相关性。进一步在接种处理后采集地黄叶部、茎部和根部组织提取真菌DNA后进行PCR扩增发现:在根部接种60h后即能检测到镰刀菌的侵入,经84h后侵入到地黄茎部组织,经96h后侵入到地黄叶部组织。该标记菌株可为今后探索地黄连作栽培中真菌病害大规模爆发的根际生物学过程提供研究材料。
刘晓燕罗振鹏崔伟康林漳丰岳开华王嵩瑞李振方
关键词:地黄尖孢镰刀菌连作障碍绿色荧光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