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7021)

作品数:6 被引量:110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晓蓉薛银刚林仁漳于红霞顾雪元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抗氧化
  • 2篇蛋白
  • 2篇幼苗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污染
  • 2篇
  • 2篇标志物
  • 1篇电子顺磁共振
  • 1篇动力学
  • 1篇毒性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氧化胁迫
  • 1篇应激
  • 1篇应激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荧光猝灭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6篇王晓蓉
  • 2篇于红霞
  • 2篇薛银刚
  • 2篇林仁漳
  • 1篇徐德福
  • 1篇汪承润
  • 1篇郭红岩
  • 1篇乔松
  • 1篇孙剑
  • 1篇孙成
  • 1篇张幼宽
  • 1篇徐向华
  • 1篇杜文超
  • 1篇谢显传
  • 1篇吴颖欣
  • 1篇张宝刚
  • 1篇田园
  • 1篇吴吉春
  • 1篇顾雪元
  • 1篇林仁璋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荧光光谱法研究全氟辛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1
2010年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4),采用荧光光谱研究环境污染物全氟辛酸(PF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FOA对BSA有荧光静态猝灭作用.PFOA与BSA在温度277,298,310K的反应结合常数分别为1.06×105,7.12×104,5.68×104L/mol;在BSA上有1个PFOA的结合位点,该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残基.由反应的热力学可推断PFOA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PFOA结合后,BSA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色氨酸残基附近疏水性增强,蛋白质分子结构趋于折叠状态;而酪氨酸残基附近亲水性增强,蛋白质分子结构趋于松散状态.
谢显传王晓蓉张幼宽吴颖欣薛银刚
关键词:荧光猝灭
土壤外源Cd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08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外源Cd污染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Cd吸收、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在0~33mg·kg-1范围内,小麦未产生明显的毒害症状,且Cd含量低于3.3mg·kg-1时促进小麦生长;随着土壤外源Cd浓度的增加,小麦根系和叶片Cd含量显著增加。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叶片自由基水平高于根系,且随Cd浓度的变化,叶片自由基响应比根系更敏感;与对照相比,Cd浓度低于3.3mg·kg-1时,Cd处理使小麦叶片自由基水平降低,高浓度的Cd处理(≥3.3mg·kg-1),则使小麦叶片自由基水平升高。叶片SOD、CAT、POD、APX等抗氧化酶在低于3.3mg·kg-1的Cd处理时,没有明显变化,但更高浓度的Cd处理则诱导酶活性升高,表明氧化胁迫程度增加。综合生物量、自由基变化及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初步确定土壤外源Cd对小麦幼苗的毒性临界点在3.3~10mg·kg-1之间。
林仁漳杜文超王晓蓉郭红岩
关键词:小麦电子顺磁共振自由基氧化胁迫生态毒性
运用蚕豆幼苗叶片生物标志物评价铅污染土壤被引量:6
2008年
以蚕豆(Vicia faba L.)幼苗为供试植物,通过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暴露5周后的蚕豆幼苗叶片应激蛋白(HSP70和HSP60)等相关生物指标对土壤铅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铅的增加,叶片总铅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膜脂质过氧化产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O2.-与膜脂质过氧化产物(r=0.973,p<0.01)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均被相应的诱导.HSP70和HSP60对铅污染的响应比上述其它生物指标更加敏感.可见,土壤铅进入叶片后,可能通过O2.-的作用诱导了膜脂质过氧化,而4种抗氧化酶活力的提高缓解了活性氧的氧化损伤.HSP70和HSP60可作为土壤铅污染早期诊断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同时还应该考虑铅的暴露剂量并综合利用其它生物指标.
汪承润王晓蓉于红霞乔松张宝刚孙剑
关键词:应激蛋白HSP70HSP60生物标志物
四溴双酚A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被引量:38
2009年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g·L-(148h)和16.7mg·kg-(114d),TBBPA对蚯蚓具有低等毒性.当TBBPA的浓度在0.05和0.1mg·kg-1时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显著诱导;在0.05mg·kg-1时,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也产生显著诱导;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随TBBPA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7,p<0.01).SOD、CAT、GST和MDA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早期预警中潜在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薛银刚王晓蓉顾雪元孙成
关键词:四溴双酚A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抗氧化防御系统
土壤中镉铅锌单一和复合老化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重金属的形态随时间变化,即老化效应,对评价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实验室模拟方式人为加入不同浓度的镉铅锌盐溶液,于污染后的第3、7、15、30、90、180、360d采样,用0.01mol·L-1CaCl2提取可利用态。单一老化效应的结果表明:Cd、Pb、Zn的有效态浓度在开始的7d内迅速减小,7~30d内缓慢减小,而30d以后浓度趋于稳定,达到动态平衡。Pb的有效态减少相对最为显著。在Zn或Pb存在的条件下,重金属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复合老化效应表现为Cd的稳态浓度显著高于单一老化效应,并且达到稳态的时间延长。Pb比Zn对有效态Cd含量的增加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田园王晓蓉林仁漳于红霞
关键词:动力学生物有效性
玉米幼苗对镉、菲单一与复合污染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幼苗在镉、菲污染胁迫14 d后的生理生化响应,并探讨了镉、菲单一与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结果表明,单一镉(0~50 mg/kg)污染时,镉处理对玉米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以及可溶性蛋白都无显著影响;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叶片SOD酶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POD、CAT、APX活性都显著增加,其中APX对镉胁迫响应较为敏感,与对照相比,在1 mg/kg镉处理时其活性就显著增加,为对照的1.38倍;O 2-.的累积是镉污染致毒的主要原因.镉-菲复合污染时,SOD酶活性在低镉(1 mg/kg)处理时就显著增加,为对照的1.66倍,高镉处理时SOD活性降低,SOD对镉-菲复合污染响应敏感,有潜力作为土壤镉-菲毒性效应的监测指标.镉-菲复合污染处理时POD、CAT、APX活性仍表现为增加趋势,但CAT、APX活性与镉单一处理时比较有降低现象,镉-菲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高于单一镉污染的毒性效应.O 2-.和.OH的累积是镉-菲复合污染致毒的主要原因.
徐向华徐德福王晓蓉吴吉春林仁璋
关键词:复合污染抗氧化系统生物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