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30021)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柳王富友谢文斌刘宝荣郭林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软骨
  • 7篇关节
  • 4篇干细胞
  • 3篇软骨细胞
  • 3篇膝关节
  • 3篇骨关节
  • 3篇骨关节炎
  • 3篇骨细胞
  • 3篇关节软骨
  • 3篇关节炎
  • 2篇软骨缺损
  • 2篇缺损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胶原
  • 2篇骨缺损
  • 2篇骨软骨
  • 2篇钙化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信号

机构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济南军区青岛...

作者

  • 7篇杨柳
  • 4篇王富友
  • 2篇刘俊利
  • 2篇段小军
  • 2篇陈光兴
  • 2篇郭林
  • 2篇刘宝荣
  • 2篇谢文斌
  • 1篇王凤玲
  • 1篇王庆
  • 1篇陈加荣
  • 1篇傅德杰
  • 1篇孙欣慰
  • 1篇陈诚
  • 1篇黄术
  • 1篇刘清宇
  • 1篇曾伟南
  • 1篇林肖
  • 1篇林兴德
  • 1篇唐洪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与骨关节炎软骨细胞间接共培养可促进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将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IPFPSC)及骨关节炎软骨细胞(OAC)进行间接共培养,促进OAC软骨表型的恢复及诱导IPFPSC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IPFPSC及OAC,分为单独IPFPSC组、单独OAC组及IPFPSC和OAC间接共培养组,体外成软骨诱导21 d后,通过HE染色、Alcian蓝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1型胶原蛋白(Col1)、Col2、Col10、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及SOX-9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组OAC聚集成微球,IPFPSC呈椭圆形;单独组OAC聚集分布,排列松散,单独组IPFPSC呈长梭形。HE染色显示共培养组OAC聚集成团,核染色深,IPFPSC呈椭圆形,胞质丰富,呈旋涡状生长;单独组OAC聚集分布,核染色浅;单独组IPFPSC呈长梭形,核染色浅。Alcian蓝染色显示共培养组OAC及IPFPSC蛋白多糖分泌多,单独OAC及单独IPFPSC组分泌少。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共培养组IPFPSC及OAC中Col2、aggrecan及SOX-9表达较强,Col1与Col10表达较弱;而单独培养的IPFPSC及OAC组则相反。结论 IPFPSC和OAC间接共培养可以促进OAC软骨细胞表型的恢复及诱导IPFPSC向软骨细胞分化。
杨君君陈诚杨柳宋雄波谢文斌黄术刘宝荣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仿生凝胶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Ⅱ型胶原(ColⅡ)-透明质酸(HA)-氧化硫酸软骨素(OCS)仿生凝胶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以及移植细胞在软骨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巴马香猪为实验动物,构建保留钙化层的猪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以自体BMSCs作为移植的种子细胞,并进行羟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标记。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三组:A组(空白对照组,缺损不做处理)、B组(无细胞仿生凝胶组,缺损内植入仿生凝胶)和C组(BMSCs复合仿生凝胶组,缺损内植入CFDASE标记的自体BMSCs复合仿生凝胶)。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并取材(于取材前24h和48h静脉注射BrdU标记液)。术后1个月,于取材前24h和48h静脉注射BrdU标记液后处死动物。取c组部分修复组织做冰冻切片,行DAPI染色及BrdU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细胞进行观察、计数。对三组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按照国际关节软骨修复协会(ICRS)评分方法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评分。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C组软骨修复组织中的细胞进行观察、计数,修复组织中有(97.3±2.6)%的细胞源于植入的BMSCs,其中有增殖能力的细胞占(76.6±2.5)%。大体观察显示:C组的软骨缺损区域大部分被乳白色组织填充,而A、B组仍可见明显凹陷。组织学染色显示:C组软骨缺损区域被软骨样组织填充且与周围正常软骨整合良好,可见少量软骨陷窝,ColⅡ和糖胺聚糖含量接近邻近的正常软骨;A组缺损区域基本无修复组织;B组缺损区域有少量纤维样组织。A、B、C组的ICRS大体评分分别为(0.5±0.6)分、(2.3±0.5)分、(8.3±1.0)分,ICRS组织学评分分别为(0.5±0.6)分、(4.5±1.0)分、(10.3±2.4)分,C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王奇唐洪曾伟南刘俊利王富友杨柳
关键词:软骨间质干细胞骨再生
骨关节炎膝关节原位软骨细胞自发性钙离子信号的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膝关节正常及退变区域原位软骨细胞自发性[Ca^(2+)]i(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信号特征与差异。方法以西南医院关节外科提供的OA患者膝关节置换软骨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软骨区域分正常组与OA组。使用Fluo-8 AM钙离子探针以及荧光显微镜观测法对组织中原位软骨细胞在不同Ca^(2+)浓度环境下自发性[Ca^(2+)]i信号进行观测;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与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与OA软骨细胞在0 mM与4 mM Ca^(2+)环境中均产生自发性[Ca^(2+)]i信号,且具向相邻细胞传递特性。正常组处于4 mM Ca^(2+)浓度中,表层及中层软骨细胞自发性[Ca^(2+)]i信号各项指标与深层软骨细胞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1)表层vs.深层,峰值量级:(1.73±0.13)vs.(2.90±0.25);响应率:(15.08%±8.29%)vs(69.65%±5.21%);峰值数目:(0.17±0.09)vs(0.95±0.08),P<0.05。(2)中层vs深层,峰值量级:(2.03±0.76)vs(2.90±0.25);响应率:(36.75%±6.73%)vs(69.65%±5.21%);峰值数目:(0.61±0.10)vs(0.95±0.08),P<0.05。但该差异在0 mM Ca^(2+)环境中不存在。OA组在0 mM或4 mM Ca^(2+)环境中各层软骨细胞[Ca^(2+)]i信号均不存在差异;但其中层与深层软骨细胞[Ca^(2+)]i信号易受胞外Ca^(2+)浓度影响。(1)中层,4 mM vs 0 mM:峰值量级:(2.3±0.11)vs.(1.86±0.11)、响应率:(53.88%±8.21%)vs.(26.50%±8.89%)、峰值数目:(0.84±0.94)vs.(0.28±0.07),P<0.05;(2)深层,4 mM vs 0 mM:峰值数目:(0.59±0.11)vs.(0.21±0.06),P<0.05。在4 mM Ca^(2+)环境中,OA组表层与中层细胞[Ca^(2+)]i信号明显强于正常组:(1)表层,OA vs正常:峰值量级:(2.62±0.51)vs(1.73±0.13),P<0.05;(2)中层,OA vs.正常:峰值量级:(2.3±0.11)vs.(2.03±0.76),P<0.05。但深层区域中没有此差异。结论正常软骨组织内各层细胞[Ca^(2+)]i信号特征具有差异,且依赖于胞外Ca^(2+)浓度调控;OA软骨细胞[Ca^(2+)]i信号相对于正常细胞存在差异,OA软骨组织内环境的异常
谢文斌龚啸元杨柳刘宝荣
关键词:软骨细胞钙离子信号
含有天然钙化软骨层骨软骨支架的研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构建含有天然钙化层结构的骨软骨支架,为组织工程修复骨软骨缺损提供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选择新鲜成年猪膝关节为制备原料,切取软骨层用以制备Ⅱ型胶原水凝胶;环钻钻取直径8mill包含天然钙化层结构的骨柱,进行脱细胞处理,组织学切片染色观察脱细胞情况;将Ⅱ型胶原水凝胶接种于含天然钙化层结构脱细胞骨柱上,冻干,10/L京尼平乙醇溶液交联,即得含天然钙化层结构的骨软骨模型,进行细胞接种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含天然钙化层结构的脱细胞骨柱脱细胞效果良好,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固绿番红0染色及DAPI染色切片显示细胞清除彻底;构建复合支架中Ⅱ型胶原海绵支架空隙率为(91.1±3.8)%,孔径大小为(79.7±17.1)μm;脱细胞骨支架的孔隙率为(73.5±2.6)%,孔径大小为(470.2±158.8)μm;共建骨软骨模型细胞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进入骨软骨模型并且生长良好。结论含有天然钙化层结构的骨软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合适的孔径及孔隙率,可能成为组织工程骨软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刘清宇王富友刘俊利孙欣慰杨柳
关键词:软骨间质干细胞脱细胞基质
碳化二亚胺作为胶原蛋白交联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碳化二亚胺(EDAC)的生物安全性,探讨其作为交联剂是否有毒。方法取3只健康的大白兔,皮内注射浓度为1%和2%的EDAC生理盐水溶液200山,于2、4、24、48h和1周观察皮肤有无水肿、红斑,计算原发刺激指数,判断皮肤刺激反应类型;取20只健康的昆明小鼠,按照10μL/g腹腔注射2%的EDAC,于4、8、12、24和48h观察小鼠有无轻、中、重度毒性反应和死亡;用浓度为0.4%、1.0%、2.0%和4.0%的EDAC处理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于6、12和24h加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培养4h,用酶标仪观察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相对生长率;用EDAC交联Ⅱ型胶原蛋白复合软骨微粒修复猪膝关节缺损的软骨,对照组未用EDAC交联Ⅱ型胶原蛋白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1个月后取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切片观察关节内软骨情况。结果观察到1.0%和2.0%的EDAC在4h对皮肤有中度的刺激反应;2.0%的EDAC腹腔注射的小鼠出现重度毒性反应和死亡;不同浓度EDAC对L929细胞的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随着EDAC浓度的增加,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EDAC交联Ⅱ型胶原蛋白组关节内软骨见不同程度的剥脱、软化,而对照组未见软骨破坏。结论皮肤刺激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均证明EDAC对活体组织和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原位成胶接种细胞或植入体内,可能需要考虑更换无毒的交联剂。
唐洪刘俊利朱长宝王富友杨柳
关键词:碳化二亚胺毒性交联胶原蛋白
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软骨和软骨下骨病理改变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胫骨平台软骨和软骨下骨病理改变特点,对比内、外侧平台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参数,探讨钙化层和软骨下骨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2009年10月-2011年5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0例30膝原发性OA患者自愿捐赠的新鲜胫骨平台标本进行实验。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55~78岁,平均65.1岁。病程10~25年,平均16.6年;患膝内翻畸形1~23°,平均9.3°。大体观察胫骨平台后在内、外侧中央负重区取材,常规制备脱钙石蜡切片,行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关节软骨退变特点,参照Mankin评分标准评分并分期;观察钙化层及软骨下骨病理改变。应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参数,包括软骨全层(total articular cartilage,TAC)厚度、钙化层(articular calcified cartilage,ACC)厚度、ACC/TAC比值、软骨下骨板(subchondral bone plate,SCP)厚度以及骨小梁体积分数(trabecular bone volume,BV/TV)。结果大体观察内侧平台软骨退变较外侧严重,内侧平台软骨Mankin评分为(12.4±1.1)分,显著高于外侧平台的(8.3±1.6)分(t=12.173,P=0.000)。根据Mankin评分结果在60个标本中,14个为OA早期,可见软骨浅表层裂隙、潮线复制和软骨下骨增厚;19个为OA中期,可见软骨深层裂隙、多发软骨下骨吸收陷窝和明显增厚的软骨下骨;27个为OA晚期,可见软骨全层缺失、软骨内化骨和"象牙化"软骨下骨。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参数测定示:内侧平台TAC厚度显著低于外侧平台,ACC/TAC比值、BV/TV及SCP厚度显著高于外侧平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侧平台ACC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化层和软骨下骨可能在OA发生与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伟杨柳王富友
关键词:原发性骨关节炎软骨下骨
PEI-SPIO标记对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包被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SPIO)对透明软骨细胞增殖和分泌Ⅱ型胶原蛋白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标记软骨细胞的适宜标记浓度和适宜孵育时间。方法取1~3月龄巴马小香猪后膝关节透明软骨体外培养的第2代细胞,以2、4、6、8、10、12、14μg/mL浓度的PEI-SPIO标记液标记的软骨细胞为实验组,没有PEI-SPIO标记的软骨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37℃培养箱中培育6、12、18、24、30 h,通过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细胞内铁含量、WST-1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筛选出PEI-SPIO的最佳标记浓度和最佳孵育时间。结果 6、8、10、12、14μg/mL组标记后的普鲁士蓝染色显示90%以上的细胞被铁粒子标记;细胞内铁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标记时间超过24 h,各组细胞内铁含量基本不再增加;WST-1检测磁标记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8μg/mL标记的软骨细胞,其Ⅱ型胶原蛋白RT-PCR条带的灰度值比值与未标记软骨细胞比较有明显降低[(13.04±0.60)%vs(18.89±1.26)%,P<0.05];6μg/mL标记的软骨细胞,其条带的灰度值比值与未标记软骨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异[(27.32±1.02)%vs(28.56±1.15)%,P>0.05]。结论 PEI-SPIO可达到安全有效标记软骨细胞的要求,PEI-SPIO标记液为6μg/mL,标记24 h是PEI-SPIO标记软骨细胞的适宜标记浓度和标记时间,既可达到标记软骨细胞的目的,又不对软骨细胞的活性、增殖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造成影响。
林肖王凤玲陈加荣林兴德杨柳
关键词:SPIO磁标记
含天然钙化层的骨软骨材料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
2018年
目的构建含和不含天然钙化层的修复材料,比较两者在猪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探讨钙化层在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普通实验猪膝关节骨,软骨通过Ⅱ型胶原水凝胶冻干技术和天然骨软骨脱细胞技术构建含有钙化层和无钙化层的骨软骨支架,以贵州小香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移植修复材料。30只小香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无钙化层组、含钙化层组(n=10)。双膝关节滑车骨软骨缺损造模,直径8 mm,深至软骨下骨,植入对应的修复材料。分别于12、24周取材,采用大体、体式显微镜观察,以及MRI检测缺损填充情况,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以及Ⅰ、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修复物的组织类别,O’Driscoll组织学评分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各组术后24周修复效果较12周均有改善。大体和体式显微镜观察,24周空白对照组新生组织部分填充缺损,为纤维组织,软骨表面凹陷深大;无钙化层组移植物填充缺损,软骨表面凹陷;含钙化层组缺损填充较好,表面微凹陷,三层结构可见,与宿主组织整合佳。组织学观察提示空白对照组为纤维组织填充修复;无钙化层组为骨和纤维软骨修复,三层结构不明显;含钙化层组钙化层结构清晰,移植物与宿主整合,软骨表面微凹陷,透明软骨修复。O’Driscoll组织学评分,12、24周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80±0.83)、(5.50±0.52)分,无钙化层组分别为(10.30±0.63)、(14.20±0.68)分,含钙化层组分别为(15.10±0.58)、(18.80±0.87)分,各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钙化层组评分最高。结论含有天然钙化层的骨软骨支架,在猪骨软骨缺损修复中取得了很好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无钙化层支架和空白对照,是今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设计的重要参考。
黄杨张颖王富友曾伟南刘俊利杨柳
关键词:软骨缺损自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7联合基因修饰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B-磷酸三钙(B—TCP)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与BMP-7联合基因修饰的人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町行性。方法取SD大鼠ADSCs,传至第3代.随机分为4组:BMP-2组(Lv—BMP-2转染ADSCs),BMP-7组(Lv—BMP.7转染ADSCs),BMP-2+BMP-7纰(Lv-BMP-2、Lv—BMP.7共转染ADSCs),对照组(未转染的ADSCs)。以1×106/30uL的密度接种于B-TCP,进行体复合培养.,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定城检测细胞ALP活性,通过茜素红染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心榆测复合物的成骨活性,并进行体内组织工程骨的研究。结果细胞接种后0~14d,4组细胞的DNA量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组相比,BMP-2组、BMP-7组和BMP.2+BMP-7组复合物体外培养14d后钙化绱节的数目明显增多,其中BMP-2+BMP-7组钙化结节数日最多,早片状分布。BMP-2+BMP-7组的ALP)、骨桥蛋白(OPN)、骨钙索(OC)mRNA表达量及OPN、OC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BMP-2组及BMP-7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成骨结果:术后6周X线片示BMP-2+BMP-7绀大鼠骨缺损基本愈合,而其他3组大鼠骨缺损未完全恢复;HE染色示BMP-2+BML-7组产生了完档的皮层骨和骨髓,而其他3组仅产生了少量骨小梁、皮层骨及骨髓。结论联合应用BMP.2和BMP-7可明显促进组织工程骨的成骨效应,为应用骨纰织工程科技术修复骨缺损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王庆陈光兴郭林段小军杨柳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脂肪来源干细胞BMP-7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
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病程与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病程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2011年于本中心关节镜下诊断为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者376例,根据病程长短,参照Keene时间划分法将患者分为3组:急性期组(≤2个月),亚急性期组(>2~12个月),慢性期组(>12个月)。统计患者病程及软骨损伤程度,分析病程与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有软骨损伤者共129例(34.31%),其平均病程长于无软骨损伤患者(P<0.05)。Ⅰ~Ⅳ级软骨损伤患者分别为7例(5.43%)、42例(32.56%)、59例(45.74%)、21例(16.28%);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软骨损伤发生率依次递增,分别为23.64%、30.59%、42.38%,慢性期患者软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急性期与亚急性期(P<0.05);其中急性期软骨损伤以Ⅰ~Ⅲ级为主,亚急性期、慢性期软骨损伤以Ⅱ~Ⅲ级为主并有部分Ⅳ级损伤。结论膝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率随外侧半月板损伤病程延长逐渐增加,应及时治疗。
傅德杰王富友郭林陈光兴段小军杨柳
关键词:外侧半月板关节软骨软骨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