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2DFG20510)

作品数:25 被引量:275H指数:12
相关作者:蒋长胜李小军郭路杰韩立波迟明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0篇地震
  • 6篇ETAS模型
  • 5篇地震序列
  • 5篇余震
  • 5篇震级
  • 4篇强震
  • 3篇地震动
  • 3篇强震动
  • 2篇地震台
  • 2篇断层
  • 2篇震害
  • 2篇震中
  • 2篇台网
  • 2篇强震动记录
  • 2篇完整性
  • 2篇无砟轨道
  • 2篇纤维复合
  • 2篇近场
  • 2篇近场地震
  • 2篇近场地震动

机构

  • 23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东南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特希达技...

作者

  • 12篇蒋长胜
  • 11篇李小军
  • 6篇韩立波
  • 6篇郭路杰
  • 4篇迟明杰
  • 4篇吴智深
  • 4篇吴刚
  • 3篇贺秋梅
  • 3篇吴忠良
  • 2篇张江伟
  • 2篇李亚琦
  • 2篇张帆
  • 2篇陈波
  • 2篇刘芳
  • 2篇杨彦明
  • 2篇梁莹
  • 2篇张涛
  • 1篇李艳娥
  • 1篇王海涛
  • 1篇王未来

传媒

  • 6篇地震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地震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2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钢-连续纤维复合筋增强无砟轨道板及其基本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传统无砟轨道板采用钢筋增强,不仅影响轨道板的绝缘效果,恶化了无绝缘轨道电路的一次参数(主要是钢轨电阻和电感),而且其绝缘处理方法(添加绝缘套管或卡子)也降低了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对此,利用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优异的绝缘性能,较好的黏结性能和较高的弹性模量等优点,提出一种新型SFCB增强无砟轨道板。首先对新型SFCB增强无砟轨道板进行绝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FCB增强轨道板相对有绝缘套管钢筋增强轨道板有效降低了钢轨一次参数的影响。在获得理想绝缘性能的基础上,对SFCB增强无砟轨道板进行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RC板相比,SFCB板具有更高的极限承载力,更高的能量储备以及相当的位移延性,同时SFCB板的二次刚度限制了其钢筋屈服后的裂缝发展和宽度。文中提出的SFCB增强无砟轨道板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值得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吴刚杨洋杨琼东蒋剑彪吴智深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受弯性能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被引量:24
2015年
地震引起的滑坡已成为大地震引起的严重次生灾害现象,如2008年汶川地震引起的滑坡灾害.本文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本文分别从工程地质与灾害调查分析、灾害调查与地震烈度及地震动参数的统计分析、简化模型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分析和模型试验分析等方面,介绍了相应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及其沿革,分析了不同理论和方法的特点及适应性,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张江伟李小军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地震
地震序列早期参数估计和余震概率预测中截止震级M_c的影响:以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被引量:23
2013年
针对"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英文简称ETAS)模型在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和余震短期概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问题,重点考察了不同截止震级Mc选取对结果的影响.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序列的震后1.677天内的早期阶段为例,考察了ETAS模型和修正的Omori-Utsu公式的适用性问题,发现ETAS模型AIC值在各截止震级Mc下均小于修正的Omori-Utsu公式的结果,表明其适用效果更好.设定Mc=ML1.0,1.1,…,2.5,分别考察了ETAS模型中α值和p值的稳定性,并与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c对α值的影响相对较小,p值影响较大.此外,对基于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的余震短期概率预测结果进行了N-test检验,结果表明Mc的设定对余震短期概率预测影响较大,对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仅当Mc=ML1.0或ML1.1时可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由此,在真正的"向前"的预测实践中,需要首先考察不同的Mc下的余震预测效果.
蒋长胜吴忠良韩立波郭路杰
关键词:余震地震序列ETAS模型
基于形态学处理的电磁信号检测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卫星电磁观测背景场中存在较多的噪声、单频干扰、瞬时脉冲干扰,严重影响对电离层电磁辐射事件的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形态学滤波与门限分割相结合的自动检测方法,利用自然电磁辐射具有一定时宽和频宽的特点,将门限检测后的时频域电磁信号参数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通过设置合适的结构元素,滤除噪声和干扰。利用该方法对电离层左旋极化特征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了检测和统计分析,验证了该方法从海量数据中检测目标的有效性。
于海雁周洪娟乔晓林
关键词:形态学滤波电离层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计算结果被引量:13
2013年
为考察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后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进行了参数估计.设定截止震级Mc=ML2.0,拟合时段为震后0.31—24.12天,计算获得α=1.89,p=1.22,同时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获得b=0.72.与中国大陆地区其它中强震的余震序列参数的比较表明,芦山MS7.0地震序列参数表现为触发次级余震的能力较弱和序列衰减速率较快的特征,反映出余震区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为检测结果的稳定性,设定不同的截止震级Mc以及不同的拟合截止时间,分别进行参数拟合和参数标准差估计.结果表明,Mc的选取对α值影响明显,对p值影响则较小.此外,震后10天内获得的参数拟合结果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而其后各参数变化总体较为平稳.
蒋长胜庄建仓龙锋韩立波郭路杰
关键词:余震地震序列ETAS模型
中长期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中的统计检验方法Ⅱ:N-test和L-test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介绍了国际"地震可预测性合作研究"CSEP计划中,用于地震概率预测模型检验的N-test和L-test方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动态。以地震活动平滑模型(smoothed seismicity model)在新疆天山中部地区的中长期预测结果为例,本文尝试使用N-test和L-test统计检验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预测结果,并有助于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地震预测模型及相关参数设置。
高朝军蒋长胜韩立波李艳娥
基于基岩衰减公式的汶川·芦山地震强震动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比较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时在基岩和土层场地观测台站所取得地震动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和基于日本强震动观测数据得出的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公式、场地反应谱放大系数评估公式的计算结果,发现两者的衰减特征基本一致。通过拟合观测反应谱及其与衰减公式的残差,推算了各地震观测站整体的平均场地参数。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观测台站的整体平均剪切波速VS30相当于500 m/s左右,这与大多数的观测台站位于山地这一地形特征较为吻合。本文还推测了六个观测站的场地参数。
司宏俊纐缬一起三宅弘惠李小军
关键词:汶川地震基岩加速度反应谱
滑坡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68
2015年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安县大光包巨型滑坡、云南德昌滑坡和宝兴县省道S210沿线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特征,搜集总结了20世纪以来的重大滑坡事件,并对滑坡的类型、地质条件、诱因等进行了分析与归类。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边坡发生滑坡现象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即边坡本身岩土体性质的弱化以及外部所施加的荷载;(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所有外部因素中,降雨、地震首当其冲;(3)对于二元结构或者含有软夹层的边坡来说,当地质条件恶劣时,在降雨、地震等外因的激发下,极其容易发生滑坡;(4)含软夹层的边坡发生滑坡时,滑动带多是由软夹层演化而成的。
张江伟李小军迟明杰卢滔
关键词:滑坡降雨地震
余震的序列参数稳定性和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效能的连续评估——以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为例被引量:16
2015年
为考察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对真实地震序列描述最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在主震后的序列参数拟合、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效能,本研究以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序列为例,采用滑动连续拟合与预测的方式,考察了ETAS模型参数的动态变化和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实际效能.连续滑动拟合结果表明,在主震发生后的早期阶段,α值有明显的不稳定变化,在震后5.10天稳定在1.6~2.0;p值在震后25.00天内由1.07逐渐下降至0.78左右,其后稳定在0.72~0.85;b值在震后35.00天内逐渐由0.80增加至0.95,其后稳定在0.93~0.97.对连续滑动预测结果的N-test检验表明,余震发生率预测会出现部分失效现象,1天预测时间窗失效比例约为12%、3天预测时间窗失效比例为6%.建议可在震后早期采用1天的较短预测时间窗,而在序列参数较为稳定时段采用较长的3天预测时间窗.
蒋长胜吴忠良尹凤玲郭路杰毕金孟王亚文
关键词:地震序列ETAS模型
近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频谱衰减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计算分析了333组震中距小于40 km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和3种频谱周期参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特征,并统计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和震级档的近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周期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震中距是影响近场强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性的重要因素,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近场强震动峰值加速度逐渐减小;特征周期参数基本上满足随着震中距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且场地越软这一趋势越明显;因为近场地震动的复杂性,场地类别和震级对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具有不确定性。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峰值比均值为0.60,但约有1/3的强地震动记录加速度峰值比大于2/3;竖向地震动的特征周期约为水平向地震动的0.8倍,且场地越软该值越小。
贺秋梅李小军董娣李亚琦杨宇
关键词:近场峰值加速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