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613021)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曾京罗仁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列车
  • 3篇摆式
  • 3篇摆式列车
  • 2篇动力学仿真
  • 2篇仿真
  • 1篇振动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受电弓
  • 1篇倾摆
  • 1篇倾摆控制
  • 1篇鲁棒
  • 1篇鲁棒控制
  • 1篇加速度
  • 1篇横向加速度
  • 1篇H∞鲁棒控制
  • 1篇垂向振动
  • 1篇P

机构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罗仁
  • 3篇曾京

传媒

  • 1篇铁道学报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摆式列车主动倾摆控制的数值仿真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为了仿真研究摆式列车倾摆控制信号的生成和倾摆控制规律,笔者建立了摆式列车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和倾摆系统模型。该模型通过位于头车一位构架上的陀螺仪实时检测曲线,由同一位置的横向加速度滤波信号得到倾摆控制信号,并用线性预测法得到头车和第二辆车的倾摆控制信号。设计了倾摆系统的P数字控制器和H∞鲁棒数字控制器。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各种计算工况下2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针对倾摆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控制器都能很好地跟踪倾摆控制信号,在有反馈干扰或控制信号突变时,鲁棒控制器可以更好地抑制倾摆角加速度;减小P控制的比例系数可以降低倾摆角加速度,但跟踪性能变差。
罗仁曾京
关键词:摆式列车H∞鲁棒控制
摆式列车受电弓垂向振动主动控制被引量:7
2006年
建立了摆式列车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受电弓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和静态接触刚度模型,组成摆式列车-受电弓-接触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设计了P和H∞鲁棒控制器,应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摆式列车直线和曲线通过时两种控制器对摆式列车受电弓垂向主动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受电弓若无垂向控制,其弓网接触压力波动较大;P和H∞鲁棒控制均能减小弓网接触压力的波动;控制延时对P控制比对H∞鲁棒控制的影响大;是否考虑接触网的振动对接触压力影响较大,对控制效果影响不大。这说明摆式列车受电弓垂向主动控制能明显改善弓网接触压力波动;H∞鲁棒控制比P控制效果更好;接触网的静态接触刚度模型可用于受电弓主动控制的定性分析。
罗仁曾京
关键词:摆式列车受电弓动力学仿真
摆式列车倾摆控制信号预测及动力学仿真
2008年
为研究摆式列车倾摆控制信号预测方法,建立"动车+拖车+拖车"3辆车编组的摆式列车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中考虑了列车系统中存在的轮轨蠕滑力非线性、钩缓作用力非线性和悬挂力非线性。摆式列车通过安装于头车前转向架的陀螺仪在线检测曲线,对测出的横向加速度信号进行滤波和实时生成倾摆控制信号。为了补偿加速度信号的滤波延时,对倾摆控制信号的预测分别采用线性插值法和线性BP神经网络预测,并仿真研究摆式列车曲线通过性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线性插值法预测和神经网络预测均能有效补偿加速度信号的滤波延时,使头车及时倾摆,大幅度降低未平衡横向加速度;在输入信号波动较大和预测时间较长时,神经网络预测效果更好;倾摆控制信号的预测方法对车辆动力性能影响不大。
罗仁曾京
关键词:摆式列车横向加速度神经网络动力学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