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保健专项资金科研课题

作品数:32 被引量:292H指数:10
相关作者:米树华杨红霞苏工陶红郑虹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动脉
  • 10篇老年
  • 9篇综合征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7篇血糖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5篇代谢
  • 4篇代谢综合
  • 4篇代谢综合征
  • 4篇血糖波动
  • 4篇沙坦
  • 4篇替米沙坦
  • 4篇综合征患者
  • 4篇急性冠状动脉
  • 4篇急性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综合...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复旦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北京市大兴区...
  • 2篇北京小汤山医...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苏工
  • 8篇杨红霞
  • 8篇米树华
  • 6篇刘淼冰
  • 6篇郑虹
  • 6篇陶红
  • 5篇周芸
  • 5篇方向阳
  • 4篇吴金玲
  • 3篇李昭
  • 3篇高春英
  • 3篇刘宇扬
  • 3篇赵兴山
  • 3篇史冬梅
  • 3篇谢英
  • 3篇赵怡
  • 3篇成万军
  • 3篇王继红
  • 3篇陆玫
  • 3篇刘弢

传媒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监测老年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糖波动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血糖波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ACS患者(ACS组,ACS病程<7d),并选择34例无ACS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做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1∶1配对。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评分评价ACS患者危险度,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对两组间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并与GRAC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ACS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明显高于对照组[MAGE(4.02±1.63)和(3.10±0.88)mmol/L,MODD(2.83±1.21)和(2.01±0.97)mmol/L,PPGE(3.35±1.70)和(2.47±1.59)mmol/L,均P<0.05]。(2)在整体研究人群中各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各动态血糖参数间均呈正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MAGE、PPGE之间呈正相关,而射血分数(EF值)与MAGE、MODD、PPGE之间呈负相关。(3)在ACS组中以GRACE积分作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EF值和MAGE是影响GRACE积分的危险因子。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ACS急性期时血糖波动明显增大,而且MAGE的变化有可能影响老年糖尿病ACS患者的临床预后。
苏工米树华杨红霞李昭陶红郑虹周芸田磊
关键词:血糖波动血糖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毒素血症时老年大鼠肝脏氧自由基代谢及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时老年大鼠肝脏功能、自由基代谢的变化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方法39只SD大鼠分成四组:老年对照组(n=7)、青年对照组(n=12)、老年内毒素组(n=8)、青年内毒素组(n=12)。采用尾静脉注射LPS(3mg/kg体重)制造内毒素模型,4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肝功能(ALT、AST、DBIL、IBIL),血清及肝匀浆MDA、SOD水平,免疫组化测定肝脏HSP70表达。结果老年内毒素组较其对照组及青年内毒素组血清ALT及AST明显升高(P<0.05),血浆及肝匀浆MDA也均明显升高,SOD则明显下降(P<0.05)。肝脏HSP70表达老年对照组较青年对照组、老年内毒素组较青年内毒素组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时,老年大鼠存在更加严重的氧化/抗氧化比例失调,是老年组肝脏损伤明显的重要原因。老年内毒素组肝细胞的HSP70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其肝细胞内蛋白变性严重、存在更加强烈的氧化应激有关。
曹若瑾钱玉英冯明王玉兰王洁妤陈秉良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氧自由基热休克蛋白70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波动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波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性别、年龄及HbA_1c水平进行1:1配对的糖尿病合并AMI患者(AMI组)和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CAD组)各30例,通过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获得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波动参数并比较。结果 (1)AMI组与CAD组比,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83±1.38)vs(3.17±1.14)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2.62±1.08)vs(2.00±0.90)mmol/L]、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3.43±1.70)vs(2.34±1.64)mmol/L二和餐后3 h平均血糖水平[3 h MPBG,(10.49±2.44)vs(8.95±2.45)mmol/L]均升高(P<0.05),平均血糖标准差有升高趋势[SDBG,(2.53±1.02)vs(2.16±0.85)mmol/L,P=0.051]。(2)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MI组中MAGE是独立于射血分数和年龄影响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积分的危险因子。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AMI时,其住院期间的日内、日间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均明显增大,MAGE还可能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米树华苏工陶红李昭郑虹杨红霞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血糖波动
血清微小RNA-2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1(miR-2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5月我院就诊的169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N分期早期组95例,中晚期组74例。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mi R-21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分析患者血清mi R-21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血清mi R-2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DN组及早期DN组血清mi R-2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晚期DN组又明显低于早期D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氧化应激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DN组及早期DN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及NADPH氧化酶4(NOX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晚期DN组又明显高于早期DN组;而血红素氧合酶1(HO-1)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晚期DN组又明显低于早期D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血清miR-21水平与MDA、SOD、AOPP及NOX4均呈负相关(P<0.05),与HO-1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i R-21水平与DN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上可尝试将miR-21纳入到DN患者病情监测的指标体系中,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治及患者的预后。
佀思聪杨伟罗鸿宇王洁妤刘佳赵欢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清MIR-21氧化应激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心室肥厚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以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作为评价左心室肥厚指标,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32例)和非左心室肥厚组(36例)。以颈动脉-股动脉肢体动脉搏动波(cfPWV)和脉压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指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cfPWV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左心室肥厚组较非左心室肥厚组患者cfPWV高[(14.45±1.83)m/s vs(10.89±1.94)m/s]、脉压大[(78.66±9.05)mm Hg(1 mm Hg=0.133 kPa)vs(60.39±7.74)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cfPWV、脉压呈正相关。结论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方向阳侯原平牛红育陆玫叶静刘淼冰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血压测定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配至替米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各35例。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40 mg/d治疗,硝苯地平组给予硝苯地平30 mg/d治疗,服药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控制良好,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10.4±4.4)μU/ml与(6.8±2.3)μU/ml,P<0.01〕及餐后2 h血糖水平〔(8.7±1.3)mmol/L与(7.1±0.9)mmol/L,P<0.01〕显著下降,HOMA-IR亦显著下降〔(2.5±1.2)与(1.7±0.7),P<0.01〕,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30/△G30)显著升高〔(10.4±1.9)与(15.7±2.9),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与硝苯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各糖脂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替米沙坦在良好降压的同时,可改善老年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
陶红米树华赵怡杨红霞苏工郑虹王曦之周芸李菁
关键词:替米沙坦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服用替米沙坦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每组40例,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及血脂等代谢指标。结果:替米沙坦组患者经6个月的治疗后的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治疗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替米沙坦降低老年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尿酸及炎症因子水平。
郑虹米树华杨红霞赵怡陶红李敏关杨
关键词:替米沙坦原发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
双膦酸盐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女性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阿伦膦酸盐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老年女性T2DM骨质疏松患者67例,随机接受钙尔奇D或阿伦膦酸盐联合钙尔奇D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及生化、骨盐代谢指标。结果阿伦膦酸盐联合钙尔奇D疗效优于钙尔奇D。与联合治疗6个月腰椎、髋骨BMD改善正相关的指标:FPG(r=0.287和0.160)、HbA1c(r=0.283和0.110)、糖尿病病程(r=0.137和0.072)、治疗中增加胰岛素的剂量(r=0.201和0.082)、HbA1c降低幅度(r=0.302和0.139)、尿钙/Cr(r=0.115和0.096)、尿羟脯氨酸/Cr(r=0.132和0.123)、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r=0.204和0.296)、血碱性磷酸酶(r=0.184和0.073)、骨钙素(r=0.149和0.065)、骨碱性磷酸酶(r=0.263和0.486)(P均<0.05)。而与FC-P水平(r=-0.136和-0.212)、24hUAlb(r=-0.220和-0.077)和基线时的骨密度(股骨颈)(r=-0.316和-0.245)负相关(P均<0.05)。结论阿伦膦酸盐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病情越重者获益越多,但大量UAlb影响疗效。
陈海翎邓丽丽李菊芬
关键词:骨质疏松阿伦膦酸盐
替罗非班应用时机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的应用时机对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60例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PCI术前早期应用组(Ⅰ组,冠脉造影前4~6h应用替罗非班)和PCI术前即刻应用组(Ⅱ组,导丝通过冠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分析两组靶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 MI)血流分级和TI 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的差异。随访PCI术后24h、3d、7d和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记录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术前即刻靶血管TI MI血流2~3级(81%)和TMPG灌注2~3级(62%)的比率均显著高于Ⅱ组(分别为62%和33%,P<0.05)。两组PCI术后靶血管TI MI血流3级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术后TMPG灌注2~3级比率(89%)显著高于Ⅱ组(64%,P<0.05)。两组PCI术后24h和3d内均未发生MACE,7d MACE发生率均为1.25%,两组30d内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3.75%和6.25%(P>0.05)。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两组重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25%(P>0.05),中度出血并发症和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均为1.25%。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高危NSTE-ACS患者于PCI术前早期(4~6h)应用替罗非班较PCI术前即刻应用,能更显著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并有降低PCI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的趋势。
刘弢谢英周玉杰马涵英郭永和李月平成万军刘宇扬赵迎新史冬梅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4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平均年龄(75.6±7.0)岁,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指标,以cfPWV>12m/s为标准,把所有患者分为2组,cfPWV>12m/s组,共70例,cfPWV≤12m/s组,共49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并测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cfPWV>12m/s为因变量,以颈动脉粥样斑块、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校正了体质量指数、性别、脑卒中、空腹血糖等因素后,影响cfPWV的因素有年龄、收缩压、脉压、冠心病、糖尿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糖化血红蛋白,其中以年龄与收缩压危险度最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冠心病、糖尿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其中以年龄与收缩压危险度最大。
方向阳吴金玲牛红育陆玫刘淼冰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动脉僵硬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