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6062)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0H指数:8
- 相关作者:王怀信马利敏赵力王继霄郑臣明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三氟碘甲烷作为冰箱制冷剂的理论循环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通过对环保工质三氟碘甲烷 (CF3I)的饱和蒸汽压曲线、冰箱名义工况和变工况下循环性能等三方面的理论分析 ,发现CF3I和CF3I的摩尔组成在 5 0 % - 6 5 %范围的CF3I/HC2 90混合工质 ,理论循环性能与CFC12接近 ,具有作为冰箱中CFC12灌注式替代物的潜力。
- 王怀信张宇郑臣明马利敏
- 关键词:制冷剂CFC碘甲烷饱和蒸汽压
- 高温热泵系统中非共沸工质的非完全冷凝现象被引量:9
- 2006年
- 为了完善高温热泵系统的性能,首先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进行了理论循环研究,论述了非共沸混合工质在系统冷凝器中发生非完全冷凝的可能性,并分析了该现象对系统参数造成的影响。然后,针对非完全冷凝现象设计了试验方案,并在水-水热泵试验台上进行了多流量、多温度和多频率的试验研究,成功地捕捉到非完全冷凝试验现象,而且初步发现了该现象和部分系统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这可为合理制定高温热泵的调控策略提供帮助。
- 高攀赵力
- 关键词:高温热泵非共沸工质
-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传热窄点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蒸发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明确了蒸发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蒸发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蒸发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蒸发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机率;以R409A和R407D为例,计算了制冷剂和换热流体在蒸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最后针对2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
- 赵力朱禹王晓东
- 关键词:非共沸制冷剂蒸发传热窄点空调工况
-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传热窄点被引量:3
- 2007年
-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冷凝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明确了冷凝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冷凝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冷凝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冷凝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概率。最后,针对10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为合理选择制冷剂和设计运行工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赵力朱禹王晓东韩建盛
- 关键词:非共沸制冷剂冷凝传热窄点空调工况
-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蒸发时的换热特性被引量:4
- 2006年
- 为了揭示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换热特性,探明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制冷剂的蒸发物性参数.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蒸发过程中温度与焓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制冷剂和换热流体在蒸发过程中的温差.通过归纳沿程位置的温差变化, 得到它的变化规律,对大多数非共沸制冷剂,换热温差沿程呈非线性变化,这为合理设计蒸发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最后应用上述方法对15种非共沸制冷剂的蒸发特性进行了评价,发现R407C制冷剂换热性能最优.
- 赵力蒋栋梁
- 关键词:非共沸制冷剂蒸发温度分布空调工况
- 几种中高温热泵工质的循环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出于对工质自身环境特性和系统运行性能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的考虑,对理论循环性能优良的HCFCs工质HCFC124、HCFC142b,含有HCFCs的二元混合工质MB3B、MB3C、MB1B和三元混合工质MT1C,在冷凝温度为60~90℃的中高温热泵工况范围内,进行了循环性能对比实验研究。实验在水-水蒸汽压缩式热泵实验台上、以指定工质侧参数的实验方式进行。结果表明,6种工质的实验循环性能优良。与ODP为O、具有在冷凝温度为80℃以上的工况范围应用潜力的代表性工质HFC245fa相比,在HFC245fa适用的实验工况范围内,6种工质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均高于HFC245fa;MB1B、MT1C系统的COP明显高于HFC245fa,其余4种工质系统的COP略高于HFC245fa;6种工质系统的制热量均明显高于HFC245fa。
- 曹志勇王怀信郭涛储静娴
- 关键词:中高温热泵工质循环性能
- 几种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理论循环性能被引量:7
- 2010年
- 考虑到不同工质对不同温度区间的适应性,该文将冷凝温度60~140℃的中高温热泵工况进一步划分为60~80℃、80~110℃以及110~140℃3个温度区间,结合改进型的理论循环性能分析评价,分别为每个温度区间筛选出4、6和6种ODP为0,GWP较低的纯质和混合工质。其中,在冷凝温度高于80℃的温度区间内,将筛选出的12种工质与CFC11和CFC114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12种工质在各自的温度区间内环境性能和综合循环性能均优于CFC11和CFC114。
- 王怀信郭涛王继霄
- 关键词:中高温热泵工质理论循环性能
- 工质循环性能实验评价的客观性探讨被引量:3
- 2005年
- 以制冷空调热泵系统中CFCs、HCFCs工质替代研究为背景, 对客观比较不同工质循环性能的实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两种引入附加温差 (Δtplus) 和循环热力学完善度 (ε) 的改进型实验评价方式; 给出了Δtplus的概念、量化关系式和ε的计算方法. 改进型的实验评价方式不仅在测量的公平性、评价的全面性上较原方式明显改进, 还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 王怀信郑臣明马利敏
- 关键词:工质循环性能客观性
- 高温热泵系统稳态仿真被引量:4
- 2011年
- 针对水-水高温热泵实验台建立了系统稳态仿真模型。模型输入参数为系统结构参数和载热流体参数,输出参数则为系统性能参数和换热器温度场。采用P-T状态方程计算工质相平衡性质,故模型适用于新型纯质和混合工质。在压缩机建模中,根据实验数据辨识拟合了压缩机容积效率、定熵效率和热效率,在两器模型中考虑了压降和输运性质对换热过程的影响。对比实验数据,表明模型精度在10%以内。
- 马利敏王怀信杨强
- 关键词:高温热泵工质稳态仿真循环性能仿真模型
- 基于传热窄点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优选方法被引量:9
- 2005年
- 为了解决多种非共沸工质的优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热窄点的分析方法.应用CSD状态方程得到不 同非共沸工质相变时焓差随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在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再得到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从而得到 不同非共沸工质的相变传热窄点位置和大小,结合统计学方法,尝试给出了一种非共沸混合工质的优选方法.针对 两种非共沸工质(R401A和R409A)应用了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结果均为R401A优于R409A,但新方法更加 简便.
- 赵力
- 关键词:非共沸混合工质传热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