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31002)

作品数:18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梁明李成山徐晓燕王鹏飞焦高峰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重庆大学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9篇CU-NB
  • 5篇线材
  • 5篇高强高导
  • 4篇复合线
  • 4篇复合线材
  • 4篇CU
  • 3篇多芯
  • 3篇NB
  • 2篇导电
  • 2篇显微组织
  • 2篇纳米
  • 2篇复合材料
  • 2篇CU-AG
  • 2篇尺寸效应
  • 2篇复合材
  • 1篇导电机理
  • 1篇导电性
  • 1篇压痕
  • 1篇织构
  • 1篇制备及性能

机构

  • 13篇西北有色金属...
  • 3篇重庆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作者

  • 13篇梁明
  • 12篇徐晓燕
  • 12篇李成山
  • 11篇王鹏飞
  • 9篇焦高峰
  • 6篇张平祥
  • 4篇卢亚锋
  • 4篇马小波
  • 3篇刘庆
  • 2篇杨晓芳
  • 2篇邓丽萍
  • 1篇冯建情
  • 1篇卢亚峰
  • 1篇柳忠元
  • 1篇于泽铭
  • 1篇邹立颖

传媒

  • 8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强度、高导电性Cu-Nb微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主要介绍了采用集束拉拔和磁控溅射方法制备高强度、高导电性Cu-Nb微观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从微观结构、强化机制、力学性能以及电导特性等方面综述了高强高导Cu-Nb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
马小波梁明卢亚锋李成山徐晓燕王鹏飞
关键词:磁控溅射高导电
额外纯Cu对Cu-Nb复合线材力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拉伸试验和四点测电阻法,对中心含额外纯Cu的Cu-Nb复合线材的力学及导电性能进行测试,并利用SEM观察其微观结构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从断口中心到边沿,断裂方式从正断逐渐转向剪切断裂。中间纯Cu有利于导电性和强度的优化。线材的强度随着Nb芯丝间距的减小呈指数上升趋势。当间距小于100 nm时,尺寸效应对强度有显著影响,且77 K下强度随间距减小而增大的速度大于室温下强度随间距减小的速度。而当间距大于300 nm时,尺寸效应对强度的贡献很小。
邓丽萍Han Ke杨晓芳孙泽元刘庆
关键词:导电性尺寸效应
高强高导Cu-Nb微观复合材料的尺寸效应被引量:4
2017年
高强度高电导Cu-Nb微观复合材料具有纳米结构的Nb芯丝和纯Cu层,材料的尺寸效应促使力学性能呈规律变化。通过不同线材尺寸的应力应变曲线测试研究了材料强度随内部Nb芯丝尺寸的变化规律,通过纳米压痕手段分析了材料弹性模量和纳米压痕值随随材料尺寸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实测值远大于混合定律计算的理论值,且随Nb芯丝尺寸的减小强度呈指数增加,Nb芯丝纳米硬度值也随尺寸的减小显著增加。与电子自由程相关的界面电子散射作用是影响材料电导的主要因素。
梁明徐晓燕王鹏飞焦高峰李成山张平祥
关键词:CU-NB
Cu-Ag复合线材的扩散行为研究
2014年
研究了拉伸的Cu-Ag复合线材在不同温度的扩散条件下界面区域的微观组织和扩散行为。随着扩散温度的升高,Cu、Ag基体中发生再结晶及晶粒粗化,最终在两侧基体中出现部分孪晶。700℃扩散处理后基体中界面两侧开始出现扩散层,当温度达到800℃时,在Cu/Ag界面出现连续分布的富Cu的共晶扩散层。
焦高峰梁明徐晓燕王鹏飞马小波李成山
关键词:扩散显微组织
尺寸变化对Cu-Nb-Cu多芯复合线材微观结构及性能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集束拉拔技术制备出高强高导Nb管增强Cu-Nb多芯复合线材,样品直径为Φ2.5 mm时,强度接近1.1 GPa,导电率达到74%IACS。选取不同尺寸线径(Φ3.0 mm、Φ2.7 mm、Φ2.5 mm)的复合线材,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测试手段表征了不同尺寸线材的芯丝形貌、Cu-Nb界面的微观结构,探讨了多尺寸条件下芯丝和界面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及特性,最后结合σ-ε曲线图和R-T曲线图,详细分析了尺寸变化所引起线材性能的演变机理。
王鹏飞梁明徐晓燕焦高峰马小波卢亚锋李成山
测试位置对纳米压痕法测Nb/Cu复合材料线材硬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塑性变形获得不同直径的Nb/Cu复合材料线材,采用纳米硬度计测得其不同区域的载荷-位移曲线,用SEM和SPM观察压痕的形貌,研究了测试位置对复合材料硬度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卸载后的压痕深度与最大压痕深度的比值(hf/hmax)不大于0.8时,位于铌丝、Cu-0层和Cu-1层纳米复合区域的压痕周围只存在极少量堆积,压痕表面比较平整,其硬度可以准确地反映Nb/Cu复合材料的硬度;另外,随着复合材料直径的减小,材料硬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徐晓燕梁明王鹏飞焦高峰李成山
关键词:纳米压痕
Effect of HT on the Interface Diffus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Cu-Nb Micro-composites
2011年
We have fabricated high strength and conductivity Cu-Nb micro-composites by bundling and drawing process. The interface diffus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Cu-17vol% Nb composites experienced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at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conditions are investigated. Diffusion at Cu/Nb interface of Nb filaments i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The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 and edge spheroidization of Nb filaments are discussed.
Liang Ming, Lu Yafeng, Sun Lufei, Li Chengshan, Yan Guo Northwest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 Research, Xi’an 710016, China
关键词:CU-NBHEATTREATMENTMICROSTRUCTUREDIFFUSION
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和尺度效应被引量:2
2012年
在宏观尺度上制造出具有纳米结构和纳米效应的高性能金属材料,并揭示这些材料的组织演化特征以实现功能调控,是金属材料学科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阐述金属纳米材料界面、尺度与材料塑变、强化关系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宏观尺寸制备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尺度下经典Hall-Petch关系和复合材料混合定律的适用性、界面特征和尺度效应对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物理特性等的影响,指出面向应用的高性能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卢亚锋梁明李成山冯建情于泽铭徐晓燕刘庆柳忠元
关键词:金属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高强高导Cu-Nb微观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集束拉拔技术制备了高强高导Cu-Nb微观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材料晶体取向和界面结构的演变,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和电导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材料强度和电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700℃热处理就可促使形成Cu、Nb的再结晶织构,由极塑变形所导致的区域化学势差异及原子扩散是影响Cu/Nb界面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而700℃的中间热处理可以极大改善材料后续的加工塑性,同时在一定后续形变量条件下仍可获得高强度性能,而且通过低温调整热处理可改善材料导电性,同时保持较高强度。
梁明王鹏飞徐晓燕焦高峰李成山张平祥
关键词:CU-NB热稳定性
Nb管增强Cu-Nb多芯复合线材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集束拉拔技术和热处理技术制备出了Nb管增强Cu-Nb多芯复合线材,当复合线材线径为?1.7mm时,其抗拉强度接近1.2GPa,导电率为74%IACS。分别对?2.5、?2.2、?2.0、?1.7mm的Cu-Nb-Cu多芯复合线材的形变取向、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冷加工变形量对Cu-Nb-Cu多芯复合线材微观组织及性能影响的机理。
王鹏飞梁明徐晓燕焦高峰李成山张平祥
关键词:高强高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