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206)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彭清忠何翠龚凤娟张宇凤袁带秀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医学部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多杀性
  • 3篇多杀性巴氏杆...
  • 3篇禽多杀性巴氏...
  • 3篇杆菌
  • 3篇巴氏杆菌
  • 2篇粘附
  • 2篇蛇足石杉
  • 2篇石杉
  • 2篇免疫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敲除
  • 1篇蛋白
  • 1篇毒力
  • 1篇熊果酸
  • 1篇学成
  • 1篇亚单位疫苗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活性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用

机构

  • 8篇吉首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医学部
  • 1篇湘西宏成制药...

作者

  • 2篇张宇凤
  • 2篇龚凤娟
  • 2篇何翠
  • 2篇彭清忠
  • 2篇袁带秀
  • 1篇周耀渝
  • 1篇李辉
  • 1篇乔杰
  • 1篇张磊
  • 1篇严芳
  • 1篇李科
  • 1篇钟飞
  • 1篇袁志忠
  • 1篇董哲青
  • 1篇曾硕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蛇足石杉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2011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蛇足石杉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同工酶在蛇足石杉的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程度,在叶中POD检测到8条酶带,EST检测到7条酶带;在茎中POD检测到4条酶带,EST检测到6条酶带;在根中POD检测到5条酶带,EST检测到5条酶带。两种酶同工酶带型在蛇足石杉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
袁带秀钟飞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关键词:蛇足石杉POD同工酶EST同工酶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粘附蛋白Cp39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比较体内外增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蛋白、天然粘附蛋白Cp39和重组粘附蛋白rCp39对小鼠的交叉保护作用。【方法】用NaCl提取法制备鸡胚尿囊液和DSA培养基增殖的C48-3株荚膜蛋白,并用电洗脱方法纯化Cp39蛋白,将rCp39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后,用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柱纯化。分别以100μg剂量的鸡胚尿囊液增殖菌体荚膜蛋白、DSA培养基培养菌体荚膜蛋白、纯化的Cp39蛋白和rCp39蛋白通过皮下注射各试验组小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第二次免疫后2周分别以A:1型菌C48-3株(6.7×102cfu)和A:3型菌C51-3株(1.1×103cfu)进行攻毒试验。采集免疫后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并计算免疫保护率,来评价4种抗原对小鼠的交叉保护效果。【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体内外增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蛋白的条带和分子量相似,且体内外表达的Cp39蛋白的分子量相同;ELISA结果表明Cp39免疫组小鼠和rCp39免疫组小鼠血清rCp39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保护试验表明,体外增殖菌体荚膜蛋白免疫组小鼠对同源C48-3株和异源C51-3株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60%,鸡胚尿囊液增殖菌体荚膜蛋白免疫组小鼠、Cp39免疫组小鼠和rCp39免疫组小鼠对同源C48-3株和异源C51-3株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80%。【结论】粘附蛋白Cp39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蛋白中的主要交叉保护抗原,可以作为禽霍乱亚单位疫苗。
恩特马克.布拉提白彭清忠严芳何翠吾鲁木汗.那孜尔别克
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粘附蛋白免疫原性
猪丹毒丝菌天然SpaA和重组SpaA-N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本试验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评估了猪丹毒丝菌重组表面保护性抗原A的N端保护区域(rSpaA-N)和天然SpaA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将猪丹毒丝菌C43311株SpaA-N以可溶形式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中,用GST Bind Resin纯化试剂盒纯化rSpaA-N,采用电洗脱法从猪丹毒丝菌C43311株NaOH提取抗原中纯化天然SpaA,将rSpaA-N、天然SpaA和NaOH提取抗原制成亚单位疫苗,同时设GST及生理盐水对照组,间隔2周分3次皮下免疫小鼠,第3次免疫后2周用100LD50猪丹毒丝菌C43065株进行腹腔攻毒,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体动态变化。【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采用GST Bind Resin纯化试剂盒和电洗脱法纯化得到了66kDa的rSpaA-N和64kDa的天然SpaA,蛋白含量分别为1.34mg/mL和1.26mg/mL,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rSpaA-N和纯化前后的SpaA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免疫剂量的rSpaA-N组、天然SpaA组和NaOH提取抗原组均能完全保护小鼠受强毒株C43065的致死性攻击,而GST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攻毒后全部死亡。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免疫剂量的rSpaA-N组、天然SpaA组和NaOH提取抗原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效价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rSpaA-N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以作为猪丹毒亚单位疫苗。
吾鲁木汗.那孜尔别克张磊何翠彭清忠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关键词:免疫保护亚单位疫苗
HPLC测定不同产地白花泡桐中熊果酸和木犀草素的含量被引量:8
2011年
比较不同产地白花泡桐叶中熊果酸和木犀草素含量。采用Shim-Pack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经HPLC法测定含量。测定熊果酸的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85∶15∶0.5),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测定木犀草素的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60∶39∶1),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350 nm。结果:熊果酸在1-1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21X+0.052,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3%;木犀草素在0.01-0.0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1 7X+0.002 2,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7%。结果显示,宏成制药4号基地白花泡桐叶中熊果酸和木犀草素含量分别为6.57 mg/g和25.5μg/g,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的样品。本研究结果可为白花泡桐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李科吾鲁木汗.那孜尔别克乔杰李辉姚福成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关键词:白花泡桐高效液相色谱法熊果酸木犀草素
Zipf定律及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污染事故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为研究环境质量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齐波夫(Zipf)定律分析了广东省的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次数与GDP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其在图形中规律性幂率区间,结合RBF人工神经网络对未来3年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次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对环境污染与事故预测值均在允许的范围内,平均值分别为6、5、4次。研究结果为有关部门防范未来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具有明显的警示作用。
袁志忠周耀渝曾硕董哲青
关键词:齐波夫定律人工神经网络环境污染事故预警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3株hexAB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研究荚膜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禽P.multocida C48-3株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hexABC的缺失突变株,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检测荚膜缺陷对细菌毒力的影响。PCR、RT-PCR和DNA测序结果均表明253 bp的hexC基因下游序列、798 bp的hexB基因全序列和290 bp的hexA基因上游序列完全被四环素抗性基因替代,表明构建了基因敲除突变株C48-3ΔhexABC。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突变株荚膜合成能力缺失,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株毒力基本丧失。本研究获得的无荚膜突变株为进一步研究禽P.multocida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吾鲁木汗.那孜尔别克张宇凤龚凤娟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敲除荚膜毒力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3株ompH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ompH基因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中间为四环素抗性基因,两侧为ompH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同源的敲除载体pWSK29ΔompH,将敲除载体电击转入C48-3株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四环素抗性和菌落PCR筛选ompH基因的敲除突变株,并通过组合PCR、逆转录PCR和DNA测序对突变株进行验证。用生物学功能实验比较野生株、互补株和突变株在生长速率、荚膜结构、粘着能力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组合PCR、逆转录PCR和DNA测序结果证实ompH基因的敲除突变株C48-3ΔompH构建成功,电镜观察结果证实ompH基因的缺陷影响细菌的荚膜合成能力,粘附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株C48-3和互补株C48-3C相比突变株C48-3ΔompH对CEF细胞的粘附能力显著降低(P<0.01),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C48-3ΔompH的致病性相对减弱。【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突变株C48-3ΔompH,为进一步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吾鲁木汗.那孜尔别克张宇凤龚凤娟泽田拓士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粘附
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综述了蛇足石杉植物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植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袁带秀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关键词:蛇足石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