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9004)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胡彬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生产网络
  • 1篇全球生产网络
  • 1篇开发区
  • 1篇管委会
  • 1篇长三角

机构

  • 3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胡彬

传媒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城市问题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过渡性与变革问题研究——以管委会模式为例被引量:32
2014年
作为推动改革开放和启动区域发展的制度型效率组织形式,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的因素,都使得开发区在管理体制的探索上带有一定的试验性与过渡性。一旦其初始确立的环境条件、背景基础和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体制性的冲突和功能紊乱现象就会浮现出来,表现为封闭运行、管治碎化和体制复归倾向等。其原因在于,开发区管理体制变革中存在制度供求的缺口。受过渡性的约束,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变革在模式选择上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如何推动开发区管理模式的实质性创新,关系到嵌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分工深化、跨区域的价值链重组与合作等现实问题,从而也成为优化区域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本文指出,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实质性创新应遵从企业家城市的转型需求,在准确判断开发区发展的空间性质和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将其纳入以整合性治理为导向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总体框架之中。
胡彬
关键词:开发区
生产网络、新型空间形式与全球城市崛起:亚太路径之比较与启示被引量:3
2015年
生产网络作为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的主要组织模式,对全球城市的崛起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效应,其中的一些共性特征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对亚太地区典型案例的分析表明,为了满足生产网络地理延伸中不断增长的中间品贸易需求,港口城市基于专业服务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使它们得以崛起成为新一代的全球城市。东京、新加坡、香港共同依赖于生产网络的特点也给予了这样的启示:为容纳生产网络而不断涌现的新型空间形式,作为生产体系变革引发地理重构的产物,也是影响全球城市崛起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型沿海城市应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城市转型,借力于新型空间形式对生产网络的促进作用,完善区域生产的服务链与功能网络,促进并逐步实现全球城市的崛起。同时也要求长三角地区步入以城市协同转型和区域治理体系优化为内容的一体化新阶段。
胡彬
关键词:生产网络长三角
基于区域化生产平台的全球城市成长路径被引量:3
2014年
在全球生产活动高度分散化的背景下,全球城市的成长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其概念变迁源于城市角色的深刻变化及集体的转型倾向。它不再表现为总部功能向少数城市集中并在由产品贸易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获得超越国界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而是在投资与贸易共同主导的国际分工体制演变的趋势下,成为服务网络中心的战略场所,以满足全球生产网络组织和地理维度延伸的双重需要。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亚太地区的崛起逐步形成了组织边界开放且内部分工紧密的生产网络。迅猛的人口城市化迎合了这一趋势,造就了容纳区域化生产的新型空间形式,为亚太全球城市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平台。这一共性可以为我国特大城市的全球城市建设提供战略路径的建构依据。
胡彬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