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464)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郁松林于坤王文静许雯博白泽晨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葡萄
  • 5篇滴灌
  • 3篇水分
  • 3篇胁迫
  • 2篇氮素
  • 2篇氮素代谢
  • 2篇滴灌方式
  • 2篇多胺
  • 2篇幼苗
  • 2篇水分胁迫
  • 2篇根系
  • 2篇赤霞珠
  • 1篇氮水平
  • 1篇地下滴灌
  • 1篇淀粉
  • 1篇淀粉代谢
  • 1篇多胺含量
  • 1篇性能试验
  • 1篇盐胁迫
  • 1篇游离态

机构

  • 10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石河子农业科...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10篇郁松林
  • 7篇于坤
  • 4篇王文静
  • 4篇许雯博
  • 3篇白泽晨
  • 2篇王青风
  • 2篇符小发
  • 2篇杨夕
  • 1篇刘鹏
  • 1篇樊新民
  • 1篇赵宝龙
  • 1篇刘怀锋
  • 1篇刘怀峰
  • 1篇赵妮

传媒

  • 3篇果树学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区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根系形态特征与根系活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不同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根系形态、分布与根系活力的影响,为构建高效根区交替滴灌方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当年扦插的葡萄幼苗为试材,通过在植株东西两侧安装滴灌设备,模拟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探讨树体两侧均采用地面滴灌方式(处理1),树体两侧均采用地下滴灌方式(处理2),树体东侧为地面滴灌方式,西侧为地下滴灌方式(处理3)3种交替滴灌方式根系直径、重量、长度、表面积、体积的分布规律及根系活力随灌水时间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根系总重、总长、总表面积与总体积均以处理3最大,处理2次之,处理1最小;各处理西侧的根系总重、总长、总表面积与总体积均大于东侧;处理1葡萄根系长度在土层深度0~20 cm处分布最多,占总根长的55%,处理2在土层深度20~40cm处分布最多,占总根长的49%,处理3的根长分布规律东侧与处理1一致,西侧与处理2一致;不同交替滴灌方式对不同土层深度内根系活力的影响不同,处理1在0~20 cm处根系活力最大,处理2在20~40 cm处最大,处理3对东侧土层内根系活力的影响与处理1相同,西侧与处理2相同。由此可见,处理3和处理2对根系构型的建成诱导效应优于处理1,促进根系下扎,使根系在土层内分布更加均匀,保持根系活力在较高水平。
王文静郁松林于坤刘鹏许雯博白泽晨
关键词:滴灌根系形态根系活力
水分胁迫下硝酸钠对葡萄幼苗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以葡萄品种"维多利亚"(Vitis vinifera L.Victoria)一年生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技术,以浓度为5%、10%、15%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施加硝酸钠对葡萄幼苗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以期为葡萄生产实践中精准灌溉及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施加硝酸钠对植株各部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影响较大,整体上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植株各部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前出现峰值,降低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提高了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且提前出现峰值;轻度水分胁迫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植株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综上,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施加硝态氮后对"维多利亚"葡萄幼苗各部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影响较大;轻度水分胁迫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植株各部氮代谢相关酶活性;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深植株各部NR活性响应提前,GS和GOGAT活性降低,GOT和GPT活性响应提前,从而影响了植株氮代谢过程。
杨夕郁松林赵丰云蒋宇杨湘孙琳琳
关键词:葡萄幼苗水分胁迫氮素代谢酶活性
防堵塞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与性能试验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解决滴灌过程中地下滴灌系统的堵塞问题,设计了新型防堵塞地下滴灌系统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设计要求,分析并确定地下滴灌系统水压为15~25kPa,出水孔间距为300mm,防护管内壁与毛管的外壁距离为40mm时,灌水均匀度可达到85%以上;通过该系统对酿酒葡萄赤霞珠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防堵塞地下滴灌与膜下滴灌、普通滴灌相比能保持20~60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植株根冠比,增加有效根表面积,加快根系周转与更新,进而增强植株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于坤郁松林符小发许雯博王青风
关键词:地下滴灌性能试验
地下穴贮滴灌系统的设计及其对‘赤霞珠’葡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有效解决地上滴灌所引起的果树根系上浮问题和地下滴灌在应用过程中的堵塞问题,促进先进节水技术应用于果业生产。【方法】提出了新型地下穴贮滴灌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通过田间试验验证该系统进行大田推广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土柱栽培法探讨地下穴贮滴灌、膜下滴灌、普通滴灌3种不同滴灌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表明,在一次灌水量201.9 m3·hm-2、穴贮容器间距为0.25m或0.5 m、灌水压强高于15 kPa时,地下穴贮滴灌系统灌水均匀度大于85%,符合中国农田水利标准规定的标准;通过不同滴灌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根系发育的影响的土柱试验结果表明,地下穴贮滴灌系统(SDI)较膜下滴灌(MDI)和普通滴灌(DI)能够保持土壤深度30~50 cm处土壤体积含水率的稳定性,在同一灌水量和灌水频次条件下MDI和SDI均能促进植株的生长,SDI能更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和下扎,MDI则更明显的促进地上部的生长,DI水分散失较快,葡萄幼苗较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其根冠比排列为MDI<SDI<DI;在同一灌水周期内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整个生育期内的植株水分利用效率SDI和MDI处理均高于DI。【结论】地下穴贮滴灌系统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中国农田水利标准规定的标准可应用于我国林果业的生产。
于坤郁松林刘怀峰王文静许雯博白泽晨
关键词:葡萄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区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和施氮水平对‘赤霞珠’葡萄幼苗氮素代谢和根系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赤霞珠’葡萄(Vitisvinifer0L.‘CabernetSauvignon’)幼苗氮素代谢和根系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葡萄幼苗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2个水处理(田间持水量60%一90%、50%,90%)和3个氮处理的复因子盆栽实验,分析了不同水处理和施氮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氮素代谢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3次施氮(5月20日、6月30日、7月30日将NH4NO,溶于水后随水供氮,施氮量分别为每株1.5、1、1g)可以显著提高植株叶片和根系的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而水分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同一水分条件下,2次施氮处理52d后葡萄幼苗叶片和根系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氨同化速率要优于1次施氮。处理后期(83d、116d),3次施氮的葡萄幼苗叶片和根系NR活性、氨同化速率优于1次和2次施氮。适宜的水分和3次施氮处理可以提高葡萄幼苗根系有效根表面积和体积,增加根尖数,保持生长后期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的活性和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结论】适宜的水分处理(田间持水量60%~90%)和3次施氮可以提高植株氮素利用率,促进根系发育和延缓生长后期根系衰老。
于坤郁松林许雯博符小发王青风王文静
关键词:干旱区膜下滴灌氮素代谢根系
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赤霞珠幼苗游离态多胺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赤霞珠葡萄幼苗不同组织游离多胺(Polyamines,PAs)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水培赤霞珠扦插苗,以浓度为5%、10%、15%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胁迫,结合不同组织含氮量、含水量变化,分析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精胺(Spermine,Spm)含量在幼苗根系、根干、新梢、叶片中的变化。【结果】赤霞珠幼苗各组织均参与了响应水分胁迫的多胺代谢,且与对照差异明显。不同组织多胺变化的敏感程度、含量变化范围、积累峰出现时间、峰值大小皆存在差异。Put响应胁迫在根干中变化范围较大,而Spd、Spm在叶片中变化范围较大。根系、根干、新梢、叶片多胺总量均与游离态亚精胺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6、0.934、0.957、0.997;根系含氮量、含水量与精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9、-0.717。【结论】水分胁迫程度的强弱,影响各组织多胺变化的频率和大小,呈现出胁迫程度越大,多胺变化越剧烈的趋势。多胺含量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性与时间差异性;其中,亚精胺起主导作用。
白泽晨郁松林赵妮于坤樊新民
关键词:水分胁迫赤霞珠葡萄幼苗
滴灌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根冠功能的调控效应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地下穴贮滴灌(自主设计)、膜下滴灌、地表滴灌3种滴灌方式对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幼苗根冠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和地下穴贮滴灌较地表滴灌更促进植株生长,其中地下穴贮滴灌主要促进根系的生长,膜下滴灌主要促进地上部的生长;在20~60cm土层,地下穴贮滴灌处理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地表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表明地下穴贮滴灌可有效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的生理活性;同一灌水周期后期地表滴灌处理较早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地下穴贮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高于地表滴灌处理,灌水7 d后膜下滴灌处理12:00—14:00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低于地下穴贮滴灌处理,表明叶片荧光日进程中膜下滴灌受到的光抑制程度大于地下穴贮滴灌;对植株根冠功能的相关分析表明,有效增加20~40 cm土层根系的根量指标,保持根系生理活性在较高水平,可促进整体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的增加和总生物量的积累.综合分析表明,地下穴贮滴灌较膜下滴灌、地表滴灌对植株根冠生长及功能调控有一定优势,可作为果树节水灌溉技术的潜在替代技术.
于坤郁松林刘怀锋赵宝龙王文静
关键词:葡萄滴灌根冠
盐胁迫对葡萄苗期多胺和激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盐胁迫条件下,葡萄叶片中多胺含量、多胺氧化酶、多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激素的动态变化,研究不同盐胁迫强度对多胺类物质及激素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基质培养模拟盐胁迫环境,设置4个Na Cl处理梯度:0(CK)、1、2和3 g/kg。多胺和激素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多胺合成及分解酶活性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结果】盐胁迫处理后,葡萄叶片中多胺含量和脱落酸含量较对照而言显著增加,玉米素含量显著降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Put、Spm、Spd、ABA以及PAO、DAO、ADC、ODC、SAMDC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0 d及10 d后达到峰值。ZT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随胁迫强度增大而减小;进行显著性分析后,叶片中多胺含量与Put、Spm、Sp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DAO、ADC、ODC活性与Put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AO与SAMDC活性与Spm和Spd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3种多胺经酶的合成代谢后和激素共同缓解葡萄苗所遭受到的盐胁迫,期间主要发生作用的是多胺合成酶,盐胁迫下多胺与激素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也十分密切。
孙琳琳郁松林赵丰云杨湘杨夕
关键词:盐胁迫葡萄多胺PAOODCSAMDC
葡萄幼树对13C和15N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施用铵态氮条件下不同取样时间葡萄幼树各器官13C丰度、含量和分配率,各器官Ndff%、15N含量、分配率和利用率,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探索施铵态氮对不同时间葡萄幼树各器官碳氮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变化规律。【方法】用2 a(年)生‘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Red Globe’)作为试材,施用300 mg(15NH4)2SO4,分别在施氮后15 d、30 d、45 d和160 d进行13C标记,13C标记后72 h取样。【结果】新根、叶和新枝等新生器官的生物量随时间增加显著,45 d时新根生物量分别比15、30 d增加了410.34%、60.87%,160 d时新枝生物量比45 d增加了397.22%;老根和老枝生物量15~45 d随时间变化不明显,160 d时显著增加。新根、叶片和新枝13C丰度显著高于老根和老枝,其中新根丰度最高。施氮后15 d,新根13C含量最高,叶片次之;30 d后,叶片含量最高;新枝和老根碳含量在160 d时显著增加。分配到新根和叶片的13C较高,施氮后15 d,分配到新根的是叶片的1.37倍;30~160 d,分配到叶片的13C分别比新根高104.97%、18.04%和26.42%;160 d时新根和老根分配率增加明显。施氮后各器官Ndff均在45 d达最大值,新生各器官对氮素的征调能力显著高于老枝和老根,其中新根征调能力最高。施氮后各时间进入叶片中的氮肥量最多,前期进入新根的氮肥量显著增加,30 d和45 d分别比前一时间增加了9.48倍和1.17倍,160 d时新枝氮肥含量比45 d增加了19.80倍。各时间叶片氮肥分配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新根分配率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5 d达到最高,新枝分配率前期没有显著差异,到160 d时显著上升,比45 d升高了8.30倍。15~30 d时叶片氮肥利用率最高,根系次之;45 d时,各器官(除新枝外)氮肥利用率达到最高,160 d时新枝利用率显著上升,上升了80.13%。【结论】施氮后促进新生器官中碳养分的吸收和分配,以及氮养分的吸收、分配和利用
杨湘郁松林孙琳琳何秀峰蒋宇赵丰云于坤
关键词:葡萄利用率
施氮量对葡萄幼苗叶片蔗糖和淀粉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以1年生"维多利亚"葡萄(Vitis vinifera L.cv.Victoria)幼苗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氮量(按每盆纯氮计)处理(0 mg(CK)、150 mg(T1)、300 mg(T2)和450 mg(T3)),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葡萄幼苗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揭示氮肥施用量对主要光合产物积累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Ss)活性,各处理SPS活性大小为T2>T3>T1>CK,其中T2、T3处理显著高于CK、T1处理,施氮量对SSs活性影响不大;蔗糖合成酶降解方向(SSd)活性明显高于SSs活性,蔗糖合成酶净活力表现为降解蔗糖方向。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施氮能显著提高AI活性。不同量氮处理能显著提高淀粉磷酸化酶(SP)活性,施氮减缓α-淀粉酶(α-amy)活性的上升,T2处理增加β-淀粉酶(β-amy)和总淀粉酶活性。综上所述,施氮能增加葡萄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提高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葡萄幼苗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代谢,其中T2处理效果较优。
杨湘郁松林孙慧敏何秀峰孙琳琳赵丰云
关键词:VINIFERA蔗糖淀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