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956000)

作品数:34 被引量:378H指数:11
相关作者:董治宝李晓英姚正毅张正偲肖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沙漠化
  • 7篇沙丘
  • 6篇风沙
  • 5篇沙地
  • 4篇地貌
  • 4篇植物
  • 4篇风沙地
  • 4篇风沙地貌
  • 4篇保护区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盆地
  • 3篇气候
  • 3篇青藏
  • 3篇群落
  • 3篇流域
  • 3篇黄河源区
  • 3篇降水
  • 3篇降水量
  • 3篇风蚀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西...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甘肃省基础地...

作者

  • 20篇董治宝
  • 8篇姚正毅
  • 8篇李晓英
  • 7篇张正偲
  • 6篇肖建华
  • 5篇王宏伟
  • 4篇代雪玲
  • 3篇胡光印
  • 3篇鲍锋
  • 2篇逯军峰
  • 2篇李猛
  • 1篇吕萍
  • 1篇汪诗平
  • 1篇孟凡栋
  • 1篇彭俊
  • 1篇崔树娟
  • 1篇李继彦
  • 1篇颜长珍
  • 1篇金会军
  • 1篇陆锦华

传媒

  • 18篇中国沙漠
  • 3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核技术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沙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8年
风沙灾害是气象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影响范围大、季节性强、灾害损失大等特点,已成为中国北方沙区的生态灾难,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评估风沙灾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已有学者对中国风沙灾害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但对区域风沙灾害风险系统评估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建立系统的风沙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在综合分析近30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自然灾害评估方法,从风沙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内涵、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目前风沙灾害风险评估还存在理论不完善、评估模型不合理、孕灾环境指标量化不细致和指标体系繁杂、风险评估方法单一、指标分级和权重计算的主观性强、社会经济数据不能空间化等问题。因此,未来在风沙灾害评估研究时需借鉴、引入和融合其他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近年来在风沙物理学、风沙地貌学、防沙治沙工程学、沙漠化遥感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成果,建立多指标的综合风沙灾害评估模型,为预防区域风沙灾害、降低风沙灾害损失和保障"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管梦鸾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风沙灾害风险评估
青藏铁路察尔汗盐湖段风沙活动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研究青藏铁路沿线的风沙活动特征,可以为认识高原铁路风沙危害的形成机理、建立完善有效的护路防沙体系提供参考。在实地考察风沙地貌的基础上,架设测风塔获取风况信息,采集了沙丘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铁路沿线察尔汗盐湖段的风动力条件、沙丘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沙丘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年平均风速为3.7m·s^(-1),风速最大值出现在春季。起沙风以WNW方向为主,属于中风能环境,低风向变率,宽单峰型风况。合成输沙方向(298.14°)与铁路走向(208.86°)垂直相交。稳定的西北风、风沙流与铁路线路走向垂直的风况特征是青藏铁路沙害形成的动力条件。(2)沉积物以中沙、细沙为主,但细沙组分占优;分选性较好,粒径分布表现出与铁路线越近、颗粒越粗的规律。粒径0.063~0.04mm的沙粒为青藏铁路风沙危害提供了物质条件。(3)铁路线两侧沙丘分布特征及变化指示该路段风沙活动强烈,现有防沙体系退化严重,风沙危害日益突出。
鲍锋董治宝
关键词:青藏铁路沙丘沙害柴达木盆地
基于RS和GIS的河西走廊风沙灾害风险评估被引量:11
2017年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到周边沙漠和戈壁的影响,风沙灾害问题比较严重。依据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和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构建区域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和评估模型,对河西走廊风沙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高风险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内部的沙漠区,如酒泉市、玉门市、金塔县、高台县、临泽县以及武威市的北部地区,约占总面积的10.8%;(2)较高风险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敦煌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河西走廊的北部,约占总面积的56.5%;(3)低风险地区位于河西走廊的东南部,该区在祁连山的天然屏障下,植被盖度高,雨水丰富;(4)作为风沙灾害的主体和对象,河西走廊的社会经济因素对风沙灾害风险的贡献率较低。而作为风沙灾害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沙源和风速仍是河西走廊风沙灾害风险的主要诱因;(5)经济发达城市在风沙灾害中具有更高的易损性,应该对城市邻近沙源进行重点防治。
管梦鸾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河西走廊风沙灾害
近52a黄河源区降水量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黄河源区8个气象台站的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值法、累计距平法和回归分析法,系统研究了黄河源区1960—2012年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黄河源区不同区域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降水量和气温呈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92 mm/10 a和0.29℃/10 a,黄河源区降水量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一致,降水增加速率低于青藏高原的,升温幅度高于青藏高原的,为全国异常变暖区之一;2从5 a滑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黄河源区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不同,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显著偏高,1986年之后迅速减少,直到2004年又开始增加,气温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显著偏低,1986年之后迅速回升,进入显著高温期;3黄河源区降水量在春、夏季和冬季呈升高趋势,秋季呈减小趋势,气温在全年都呈升高趋势,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而气温的升高主要发生在冬季;4黄河源区降水量空间变化差异显著,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气温从西部向东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升高,表现出以西部地区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四周升高的空间变化规律。
李晓英姚正毅王宏伟肖建华
关键词:降水量气温黄河源区
草地植物物候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3
2017年
植物物候是随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周期性节律变化的事件,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多数研究发现,增温改变了单个物候事件,如提前了返青期和开花期,推迟了枯黄期;特别是近期发现相对于其他物候序列而言,结实期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物候序列持续期的反应存在等级关系。不同植物个体物候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模式不同,因而依据植物个体物候很难准确预测群落物候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模式,所以应该加强群落物候的地面观测研究。尽管放牧是天然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但目前仍然缺乏放牧如何影响气候变化对物候序列影响的研究;尤其是由于研究方法和技术等限制,也缺乏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地上与地下物候同步性、物候变化非线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包晓影崔树娟王奇李博文孟凡栋斯确多吉崔骁勇汪诗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非线性
沙漠流动性的气候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流动性是沙漠或沙丘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风沙运动的产物,与气候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沙漠或沙丘流动性与气候关系的研究成果和评估方法。本文简要评述了在沙漠流动性和气候关系方面的一些代表性研究工作,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者们曾提出风蚀气候指数、输沙势以及沙丘活动指数,试图表达沙漠流动性与主要气候要素,如风速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风蚀气候指数主要针对土壤风蚀,根据风沙活动强度与风速以及土壤湿度的经验关系,通过风速和降水-蒸发指数表达气候侵蚀性。输沙势针对流动沙丘的形成和发育环境,适用于表达干旱流动沙丘区的潜在风沙活动强度。沙丘活动指数与风蚀气候指数类似,但更适用于流动或固定沙丘区,是判断沙丘流动程度的指数。沙漠的流动性不仅与气候特征有关,而且与当地总体地理环境背景、地表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等有关。沙漠的流动性变化相对于气候变化具有滞后性,因而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沙漠流动性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变差。如何针对不同区域,表达气候要素对沙漠流动性的影响,以及沙漠流动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董治宝吕萍胡光印
关键词:气候
横向沙丘表面气流湍流特征野外观测被引量:5
2015年
沙丘形态动力学特征是风沙地貌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受观测技术等的限制,现有的关于沙丘形态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成果还不能满足沙丘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的需要。利用三维超声风速仪对腾格里沙漠的横向沙丘表面气流特征进行野外观测,结果表明,沙丘脊线和迎风坡中部的气流均为未偏向流,而沙丘背风坡不同高度的气流包括反向流,偏向流和未偏向流。湍流强度、雷诺应力和气流丰富度随气流方向变化而变化,其在沙丘脊线和中部的变化趋势比较简单且有大致相似的规律,而其在沙丘背风坡不同高度比较复杂。
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湍流强度雷诺应力
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降雨侵蚀力被引量:9
2019年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也是风水蚀复合区沙漠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监测、评估、预报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8个气象站日降雨量气象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MK检验等研究方法对雅鲁藏布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平均值为758.1 MJ·mm·hm^(-2)·h^(-1),变差系数Cv值为0.29,趋势系数r值为0.3140。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特点,东部可达2 000 MJ·mm·hm^(-2)·h^(-1)以上,最西部仅为200MJ·mm·hm^(-2)·h^(-1)。雅鲁藏布江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嘉黎和波密站年降雨侵蚀力上升趋势明显,日喀则、泽当站年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通过MK检验及滑动T检验得知,流域内年降雨侵蚀力在1982年发生突变,年侵蚀性降雨突变不显著。雅鲁藏布江流域年降雨侵蚀力与侵蚀性降雨相关性显著。
刘慧李晓英姚正毅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流域降雨侵蚀力侵蚀性降雨MANN-KENDALL检验
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沙丘成因被引量:8
2020年
加查-米林段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游下段,分布沙丘89片。通过实地考察、遥感卫星影像解译、DEM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加查-米林段沙丘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沙丘沙物质来源可将加查-米林段沙丘划分为河漫滩型沙丘、阶地型沙丘和谷坡型沙丘。河漫滩型沙丘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水位关系密切。丰水期洪水淹没河漫滩,泥沙沉积;枯水期水位降低,泥沙出露,经风的吹蚀、搬运、堆积形成河漫滩型沙丘。阶地型沙丘和谷坡型沙丘形成与表层覆盖的黄土层(粉质砂土)破坏有关。雅鲁藏布江不断下切,在阶地及谷坡不同高度残留古河流冲积沙,遭受风蚀后风蚀堆积物形成古沙丘。因环境演变,古沙丘表面沉积黄土,形成致密坚硬的黄土层,不易被风吹蚀,成为古沙丘的保护层。黄土层受风蚀、水蚀及人类活动破坏,导致下伏古沙丘裸露,形成现代流动沙丘。
刘慧李晓英夏翠珍姚正毅
青海省共和盆地沙漠化驱动机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研究青海省共和盆地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沙漠化形成机制,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Google Earth和ArcGIS分析不同区域的沙漠化分布特征;通过6期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比对,对沙丘移动速度和古沙丘活化速度进行监测;并利用SPSS对共和盆地气温、降水、风速和牲畜数量进行分析;结合野外调查、实验室粒度分析、地层分析,研究沙漠化的形成过程。[结果]共和盆地流动沙片分布广泛,发育有大量雅丹地貌,沙漠化土地呈斑块状、条带状交错分布。地层分析显示,固定沙丘的表层覆盖有厚度不一的粉沙土,其下为松散古风成沙。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形式是固定沙丘活化、河湖相细沙外露、固定沙带及古沙丘活化。[结论]有胶结作用的粉沙土是古风成沙的保护层,而食草动物的践踏是破坏保护层的主要原因。在动物破坏、风沙流及重力侵蚀作用下,粉沙土层崩塌破坏,更多古风成沙暴露,此过程循环往复,造成沙丘活化,形成风蚀坑,是共和县沙漠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李晓英姚正毅董治宝
关键词:共和盆地沙漠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