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6G017-A)

作品数:3 被引量:7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平陈小平陈嵘张瑶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道岔
  • 2篇无砟轨道
  • 2篇客运
  • 2篇客运专线
  • 2篇刚度
  • 1篇动测
  • 1篇动测试验
  • 1篇时速
  • 1篇时速350K...
  • 1篇铁路
  • 1篇铁路道岔
  • 1篇路道
  • 1篇轨道刚度
  • 1篇刚度研究
  • 1篇高速铁路
  • 1篇高速铁路道岔
  • 1篇H

机构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作者

  • 3篇陈小平
  • 3篇王平
  • 1篇陈嵘
  • 1篇张瑶

传媒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50km/h客运专线无砟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被引量:10
2010年
研究目的: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客运专线建设,其中时速250km的客运专线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无砟道岔作为客运专线的重大基础设备,其轨道刚度影响动车组过岔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需进行合理设置。根据线路运营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开展客运专线无砟道岔轨道刚度取值研究,为确定我国250km/h客运专线无砟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论:从列车运行品质、道岔应力状态、振动水平、变形大小和部件刚度匹配5个方面提出岔区合理轨道刚度的评判准则,并基于车辆—道岔空间耦合动力学理论和轨道变形分析建立岔区合理轨道刚度的确定方法,对我国时速250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轨道的合理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6~44kN/mm的扣件系统刚度,290~330kN/mm的轨下胶垫刚度,40~50kN/mm的板下胶垫刚度最为合理。
陈小平王平张瑶
关键词:道岔刚度客运专线无砟轨道
时速350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的合理轨道刚度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分析高速无砟道岔轨道刚度的组成特点,从舒适性、应力、变形、振动和部件刚度匹配5个方面提出了高速道岔刚度合理取值的评判,运用车辆-道岔空间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道岔轨道合理取值的确定方法。运用该方法分析了时速350 km客运专线无砟道岔轨道刚度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22.5~27.5 kN/mm的扣件系统刚度,270~330 kN/mm的轨下胶垫刚度,24~30 kN/mm的板下胶垫刚度最为合理。
陈小平王平
关键词: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刚度
高速铁路道岔设计关键技术被引量:51
2010年
基于道岔轮轨多点接触关系,建立了高速道岔动力分析理论,并设计出适合我国高速道岔的相离式半切尖轨平面线型、心轨水平藏尖结构、尖轨短过渡顶面轮廓和弹性均匀的岔区轨道刚度.为解决无缝道岔转换卡阻问题,在考虑长大轨件纵横向协调变形的基础上,研发了适应大伸缩量的转换锁闭机构、既可有效传递纵向力又可保持道岔平顺性的尖轨及心轨跟端结构和适用于有砟和无砟轨道基础的扣件系统.为控制长大轨件转换不足位移,确保道岔的高平顺性和锁闭可靠性,运用有限单元法进行长大轨件及双肢弹性可弯心轨结构的转换设计,研制出新型辊轮滑床台,并优化了转换牵引点布置及其动程设计.
王平陈嵘陈小平
关键词:高速铁路道岔动测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