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49-23) 作品数:5 被引量:39 H指数:4 相关作者: 熊善柏 赵思明 张秋亮 张正茂 喻弘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淡水鱼肌肉中酸性磷酸酶的酶学特性 被引量:10 2010年 以草鱼、鮰鱼、鳝鱼为原料,从3种淡水鱼肌肉中提取酸性磷酸酶(ACP),对粗酶液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鱼、鮰鱼和鳝鱼肌肉中ACP适宜反应pH值分别为5.0、5.8和5.6,适宜反应温度分别为60、37、43℃;草鱼、鳝鱼肌肉中ACP在pH值为5~9条件下较稳定,鮰鱼肌肉ACP在pH值为5~8条件下较稳定;Na+、K+、Mg2+对酶活性影响不大,而Zn2+对ACP有激活作用,Cu2+、Ca2+、Hg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半胱氨酸、磷酸钠、焦磷酸钠对鱼肉ACP酶活性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王彩霞 刘茹 刘友明 陈加平 熊善柏关键词:淡水鱼 酸性磷酸酶 基于框鳞镜鲤形体和营养特征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不同季节框鳞镜鲤的形体参数、背部和腹部肌肉的营养成分,采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对框的鳞镜鲤进行特征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框鳞镜鲤在春、夏季的主要形体特征是体形较大,内脏比例较高,鱼皮比例较低;而秋、冬季的特征主要是体形较小,鱼鳞、内脏比例较低而肌肉比例较高。腹部肌肉在春、夏季的主要特征是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灰分含量较低,而水分含较高;秋季的主要特征是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高,水分含量较低;冬季的主要特征是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含量较高,水分较低。背部肌肉在春季的特征是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和灰分含量较低,游离氨基酸和水分含量较高;在夏季的主要特征是粗脂肪和总糖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灰分、水分较低;而在秋、冬两季的特征主要是粗脂肪、总糖和水分含量较低,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及灰分含量较高。 张秋亮 艾明艳 卢黄华 熊善柏 赵思明关键词:营养成分 系统聚类 球磨处理对3种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1年 以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籼米淀粉为材料,调节水分含量为6%左右,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淀粉进行球磨处理,研究球磨处理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淀粉颗粒逐渐破碎,淀粉粒度逐渐减小;3种淀粉的还原力、冷水溶解度、透明度均逐渐增加,淀粉的表观黏度、结晶度逐渐减小。在同样的球磨时间下,3种淀粉的冷水溶解度、透明度、表观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75h以前,玉米淀粉和籼米淀粉的还原力无显著性差异,100h时,玉米淀粉和籼米淀粉的还原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球磨处理对籼米淀粉的各项理化指标影响最大。 喻弘 张正茂 张秋亮 熊善柏 赵思明关键词:球磨 理化性质 水分含量 腊鱼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以白鲢为原料,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腊鱼加工过程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以探讨腊鱼风味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加工阶段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原料鱼主要挥发性物质为烃类,而腌制过程中,鱼肉中醇类及酮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而在干燥阶段,醛类物质则有明显增加,最终成品的挥发性成分以醛类(53.66%)和烃类(30.01%)为主。在腌制前、腌制后、干燥期和成品等4个鱼肉样品中分别检测到挥发性物质29种、39种、47种、42种,腊鱼特征风味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腌制和干燥阶段。醛类是腊鱼中最重要的挥发性成分,可作为腊鱼风味品质评价指标。 方炎鹏 曾令彬 熊善柏关键词:腊鱼 挥发性成分 风味 水产品信息网的建立 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asp语言,开发基于IIS+MS SQL Server 2003系统的信息服务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建立了大容量、高速度、高安全性的水产品信息网。该信息网能够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发布与存储,信息资源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扩展性。信息网具有供求信息发布,企业名录,产品展示平台,商业服务平台,会员助手等栏目,并具提供分级审核的后台管理。本研究所建立的水产品信息网可以为水产品加工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及时、准确地传递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政策、科研、生产与商场信息,为正确地指导水产品加工、生产、销售、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张秋亮 熊善柏 赵思明 洪军关键词:水产品 信息采集 网络建设 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