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5030)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子骞杨会林颜云辉王雷武峰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矫直
  • 5篇管材
  • 5篇薄壁
  • 5篇薄壁管
  • 5篇薄壁管材
  • 3篇连续矫直
  • 2篇曲率
  • 1篇单输出
  • 1篇单输入
  • 1篇单输入单输出
  • 1篇试验模态
  • 1篇试验模态分析
  • 1篇损伤识别
  • 1篇损伤性
  • 1篇模态
  • 1篇模态分析
  • 1篇截面
  • 1篇辊形
  • 1篇辊形曲线
  • 1篇钢棒

机构

  • 6篇东北大学

作者

  • 5篇杨会林
  • 5篇张子骞
  • 3篇颜云辉
  • 2篇王雷
  • 1篇张大龙
  • 1篇赵新军
  • 1篇吴绍坤
  • 1篇孙红春
  • 1篇许彬
  • 1篇武峰

传媒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冶金设备
  • 1篇钢铁
  • 1篇机械强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薄壁管材等曲率矫直极限弯曲半径建模与分析
2015年
薄壁管材等曲率矫直极限弯曲半径作为重要的工艺参数,直接决定了矫直设备结构和管材产品质量。而目前现场仍沿用经验图表结合人工经验和反复试矫对其进行估定,亟待建立针对性的极限弯曲半径数学模型以指导生产,为此基于薄壳理论的相关假设,确定了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塑性拉伸失稳为失效形式,运用塑性增量理论和Swift分散失稳准则建立了极限弯曲半径的解析模型,经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定性分析了极限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为继续深入研究矫直相关工艺参数的合理设置、完善薄壁管材矫直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张子骞颜云辉杨会林王雷
关键词:薄壁管材
薄壁管材等曲率矫直辊形曲线与设计平台研发
2013年
针对薄壁管材等曲率矫直辊形曲线无精确数学模型的实际问题,运用空间曲线、曲面相关几何关系和坐标变换,以管材在辊缝中单曲率弯曲为出发点,建立了辊形曲线的解析模型,通过算例证明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并运用VB和Solidworks开发了等曲率矫直辊设计平台,实现矫直辊的快速设计。
张子骞杨会林武峰许彬
关键词:薄壁管材辊形曲线
单向应力状态下薄壁管材连续矫直压弯量模型
2014年
针对目前薄壁管材在连续矫直过程中仍沿用经验图表结合人工经验和反复试矫对其进行估定的现状,在构建压弯量计算简化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单向应力状态下弹性区、弹塑性区管材横截面弯矩进行解析,应用莫尔积分建立了矫直辊压弯量数学模型.应用LS-DYNA对薄壁管材的连续矫直过程进行动态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典型管材数据的计算绘制了压弯量曲线,定性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压弯量的影响,为现场压弯量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张子骞颜云辉杨会林赵新军
关键词:薄壁管材矫直LS-DYNA
基于试验模态分析的钢棒裂纹缺陷损伤性
2013年
为克服传统无损检测方法检测缺陷成本高、局部化等缺点,采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对直径8 mm的不同损伤钢杆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相应动态参数的分析,提取振型应变模态差分曲线为裂纹缺陷直接评价指标.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此指标能准确地判断实际损伤位置和评估损伤程度,此方法可用于工程结构缺陷的动态无损检测和评估中.
孙红春吴绍坤张大龙
关键词:钢棒试验模态损伤识别单输入单输出
薄壁管材连续矫直截面扁化动态仿真分析
2014年
薄壁管材在连续矫直过程中会在大弯曲变形阶段发生截面扁化(即Bazier效应),截面最大扁化量和残留扁化量作为重要工艺参数,用以控制截面变形程度和管材的圆度。而目前现场仍沿用经验图表结合人工经验和反复试矫对其进行估定,为此运用ANSYS/LS-DYNA对薄壁管材弯曲扁化的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得到了最大扁化量和残留扁化量数据,并通过现场实验证明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可信性,为现场矫直过程相关工艺参数的合理设置提供有效手段。
张子骞杨会林
关键词:薄壁管材连续矫直
薄壁管材连续矫直拉伸失稳极限弯曲半径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薄壁管材连续矫直拉伸失稳极限弯曲半径作为重要的工艺参数,直接决定了设备结构和产品质量。而目前现场仍沿用经验图表结合人工经验和反复试矫对其进行估定,为此基于薄壳理论的相关假设,确定了变形区的应力应变,运用Swift分散失稳准则建立了塑性拉伸失稳极限弯曲半径的解析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解析模型可正确计算薄壁管材矫直时拉伸失稳的极限弯曲半径,该半径随初始弯曲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并与管材直径和金属塑性加工能力有关,为继续深入研究矫直相关工艺参数的合理设置、完善薄壁管材矫直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张子骞颜云辉杨会林王雷
关键词:薄壁管材矫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