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8B0103)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马履一彭祚登谭晓红贾忠奎王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光合生理
  • 2篇光响应曲线
  • 2篇刺槐
  • 1篇地径
  • 1篇英文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措施
  • 1篇栽植密度
  • 1篇造林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沙枣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理特性
  • 1篇双曲
  • 1篇双曲线
  • 1篇四倍体刺槐
  • 1篇丘陵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甘肃林业职业...

作者

  • 4篇彭祚登
  • 4篇马履一
  • 2篇贾忠奎
  • 2篇谭晓红
  • 1篇李云
  • 1篇王爽
  • 1篇徐兆翮
  • 1篇王利军
  • 1篇胡瑞阳
  • 1篇何彦峰
  • 1篇孙宇涵
  • 1篇张国君
  • 1篇孙鹏
  • 1篇袁存权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品种刺槐能源林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当年生5个品种的刺槐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参数及光响应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83002(Robinia pseudoacacia...
谭晓红彭祚登贾忠奎马履一
关键词:光响应曲线
文献传递
豫西刺槐能源林培育的光合生理生态理论基础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豫西丘陵区当年生5个品种的刺槐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参数及光响应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5个刺槐能源林品种在7月中旬、8月中旬及9月底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大都分别出现在12:00、08:00或10:00、10:00。(2)不同刺槐品种生长节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品种83002、8048、8044在7月份处于生长盛期,而品种3-I在9月份进入生长盛期;84023、3-I及83002具有相对良好的光合物质积累能力,具有刺槐能源林高产品种的光合特征。(3)供试刺槐品种在7月中旬更多地表现为非气孔限制为主导因素的光合限制,而在8月中旬及9月底则均表现为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两种因素交替主导。(4)5个供试品种所测得的光饱和点均在1000μmol.m-.2s-1以上,供试品种在7月中旬均不会出现强光抑制情况,品种83002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上升与湿度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
谭晓红王爽马履一彭祚登贾忠奎
关键词:刺槐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
栽植密度对沙枣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沙枣幼苗的苗高、地径以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植密度下,沙枣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的积累在不同生长季表现出明显的差别:(1)在栽植密度为1 m×1.5 m时2年生沙枣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积累都高于其他密度,在密度为2 m×2 m时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生物量最低。(2)不同密度下沙枣苗的含水率依次是1.5 m×2 m>1 m×1.5 m>1.5 m×1.5 m>2 m×2 m>1 m×1 m;根冠比依次是1 m×1 m>1.5 m×1.5 m>2 m×2 m>1 m×1.5 m>1.5 m×2 m。(3)不同密度下各营养器官的分配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单株苗木各营养器官所占百分率的平均值依次为叶>干>根>枝。
王利军陈海霞马履一彭祚登
关键词:沙枣地径生物量
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能源林造林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刺槐能源林培育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和不同覆盖措施对苗木成活率、苗木质量指标影响显著。在四个供试品种中,普通刺槐、四倍体刺槐和速生槐在当地均有较好的生长适宜性,但以普通刺槐,采用1.0 m×1.5 m的栽植密度,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为最佳培育方案,苗木成活率最高,质量最好。
何彦峰彭祚登马履一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正交试验成活率苗木质量
栽培措施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探索根龄、栽培密度和刈割方法对四倍体刺槐饲料林生物量及再生能力的影响,确定合理的饲料林栽培模式,对不同根龄、不同密度、不同刈割周期及留茬高度和不同刈割工具及刈割部位的当年生林分从总质量、叶质量等生物量指标方面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饲料林生物量随根龄的增长而增加;其合理的栽培密度为0.4 m×0.8 m和0.6 m×0.8 m;四倍体刺槐饲料林种植当年不刈割,第2年开始每年刈割2次,刈割周期60 d,最后刈割时期在停止生长1个月前的8月中旬前,留茬高度30 cm时的生物量大、再生能力强、植株存活率高;刈割工具斧和锯对四倍体刺槐的株高、基径、萌蘖数、单株总质量、单株叶质量和茎叶比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刈割根桩上当年生萌条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刈割根桩。
胡瑞阳张国君李云袁存权孙宇涵徐兆翮孙鹏
关键词:四倍体刺槐生物量留茬高度刈割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