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1027)

作品数:1 被引量:24H指数:1
相关作者:董坚韩胜斌陈明清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力学观察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生理学
  • 1篇自然病程
  • 1篇下肢深静脉
  • 1篇下肢深静脉血...
  • 1篇下肢深静脉血...
  • 1篇下肢深静脉血...
  • 1篇静脉
  • 1篇静脉血
  • 1篇静脉血栓
  • 1篇静脉血栓形成
  • 1篇病程
  • 1篇病理生理
  • 1篇病理生理学

机构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1篇陈明清
  • 1篇韩胜斌
  • 1篇董坚

传媒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不同自然病程中的血流动力学观察:附203例报告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分析不同自然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收治的2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然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组。所有患者入院时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并观察股、腘静脉流速、管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除腘静脉管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股、腘静脉流速、股静脉管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急性期股、腘静脉流速最慢,股静脉管径最大,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股静脉流速增加,管径缩小,高凝状态得到改善。结论:随自然病程的延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流动力学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
韩胜斌陈明清董坚
关键词:病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