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72)

作品数:8 被引量:421H指数:7
相关作者:张科利彭文英孔亚平杨勤科陈瑶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土壤侵蚀
  • 3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黄土高原
  • 1篇沿程变化
  • 1篇样条插值
  • 1篇有机碳
  • 1篇生态环境
  • 1篇输沙
  • 1篇输沙模数
  • 1篇水土流失
  • 1篇土壤可蚀性
  • 1篇土壤侵蚀预报
  • 1篇土壤性质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质地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交通部科学研...
  • 2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张科利
  • 3篇孔亚平
  • 3篇彭文英
  • 1篇李双才
  • 1篇罗利芳
  • 1篇张竹梅
  • 1篇蔡永明
  • 1篇陈瑶
  • 1篇徐香兰
  • 1篇杨勤科
  • 1篇杨红丽
  • 1篇陈济丁
  • 1篇徐宪立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泥沙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性质变化研究被引量:143
2005年
退耕还林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论文以退耕历史较长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选取不同类型植被恢复和不同恢复年限的退耕样区,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后,遭侵蚀破坏的土体构型渐趋恢复,土壤容重、pH值减小,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等增大;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75倍,碳增加了27.29%,氮增加了46.79%;而且,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的速度大于土壤全量元素增加的速度。土壤质量恢复效益最大的是刺槐林地,其次是柠条灌木地,最小的是撂荒地。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柠条最利于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积累。不同类型植被,土壤速效养分的差异比土壤全量元素间的差异明显。随恢复时间的增加,土壤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以及主要离子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增加更明显。土壤有机质在植被恢复5年以上开始明显增加,土壤碳、氮和速效养分则在10年以后增加明显。
彭文英张科利陈瑶杨勤科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土壤性质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81
2003年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不仅会改变生态环境,也势必培育土壤,影响全球碳循环。要准确预测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乃至全球未来环境的影响作用,需要估算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量。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土壤类型图,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为0.66~12.18kgC/m2,其中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密度集中在1~4kgC/m2,土壤有机碳面积平均加权值为2.49kgC/m2,总储量为1068Tg。此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的环境效益评价提供背景资料,以便通过对比分析退耕还林前后的土壤碳密度,预测未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徐香兰张科利徐宪立彭文英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环境效益评价区域生态环境
土壤可蚀性模拟研究中的坡长选定问题被引量:19
2005年
土壤可蚀性是评价土壤对侵蚀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土壤侵蚀预报的重要参数,准确评价土壤可蚀性、建立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可蚀性K值库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室内模拟试验、野外模拟降雨试验资料和野外观测小区资料,计算了不同坡长小区的K值,并对坡长对K值的影响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坡长较短时,土壤可蚀性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大,且变化明显;坡长大于15m时,K值相对趋于稳定,该结论为K值模拟研究中小区的坡长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孔亚平张科利杨红丽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人工模拟降雨土壤侵蚀预报
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沿程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34
2003年
坡面侵蚀产沙的沿程分布规律研究是认识土壤侵蚀规律、进行有效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为了揭示坡面侵蚀产沙的沿程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坡长下细沟的发育规律 ,我们进行了不同坡长 (2 5、5、7 5、10m)和不同雨强 (0 72、1 16、1 4、2 0、2 4mm min)的室内模拟降雨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黄土坡面侵蚀产沙从坡顶向下依次增大。但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当雨强小于 2mm min时 ,坡面侵蚀在 5~ 7 5m坡段急剧增加 ;雨强大于 2mm min时 ,发生急剧变化的坡段上移至 2 5~ 5m。上方来水是影响坡面侵蚀产沙的重要原因 ,短坡条件下 ,坡面侵蚀量与上方来水量成直线关系。细沟密度是描述细沟发育程度较好的指标 。
孔亚平张科利
关键词:坡面侵蚀产沙细沟侵蚀土壤侵蚀
不同粒径制间土壤质地资料的转换问题研究被引量:111
2003年
使用不同土壤类别的黄绵土、灰褐土机械组成资料 ,通过对比三次样条插值、二次样条插值、线性插值法插值结果 ,探讨了不同粒径制间土壤质地的数学转换方法 ,结果表明三次样条插值法是最优方法 ,其最小相对误差不到 0 6% ,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 3 5 % ,平均 2 48%。土壤质地转换数学方法的建立对于应用土壤普查资料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 。
蔡永明张科利李双才
关键词:土壤侵蚀土壤质地黄绵土灰褐土样条插值
青藏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25
2004年
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独特却也非常脆弱,水土流失的潜在危害性大。在全球变化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水土流失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从自然地理条件出发,总结了青藏高原水土流失具有侵蚀类型多样,区域分异明显,人为作用较弱但潜在危害性大等特点。通过分析青藏高原河流泥沙资料,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域分异和水土流失的年内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可以看出区内输沙模数的区域差异较大,输沙模数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降雨条件和地表覆盖(包括地表物质组成和植被覆盖)。输沙模数的分布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在一年中较为集中,7、8月份输沙量占全年的65%左右,6~9月份输沙量占全年的90%左右。由于夏季冰雪融水作用,径流泥沙可比降雨提前到达峰值。
罗利芳张科利孔亚平陈济丁
关键词:水土流失输沙模数
日本近50年来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研究评述被引量:15
2005年
系统地评价了日本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研究工作,介绍了日本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主要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主要的研究代表者及其成果。
张科利彭文英张竹梅
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壤侵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