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5024)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潘景浩郭玉晶张勇张红芬常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分子
  • 7篇分子体系
  • 7篇超分子
  • 7篇超分子体系
  • 6篇卟啉
  • 6篇环糊精
  • 5篇光谱
  • 5篇包结
  • 5篇包结常数
  • 4篇荧光
  • 4篇荧光光谱
  • 4篇荧光光谱法
  • 4篇水溶性卟啉
  • 4篇光谱法
  • 3篇血卟啉
  • 3篇相互作用
  • 3篇包结比
  • 3篇BSA
  • 2篇蛋白
  • 2篇电化学

机构

  • 12篇山西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潘景浩
  • 6篇张勇
  • 6篇郭玉晶
  • 4篇张红芬
  • 3篇常海波
  • 2篇刘滇生
  • 2篇程红芬
  • 2篇孔令宏
  • 2篇雷亚春
  • 2篇燕新梁
  • 2篇芦飞
  • 2篇李小香
  • 2篇刘芸
  • 1篇王增巧
  • 1篇高筱玲
  • 1篇王君文
  • 1篇刘艳梅
  • 1篇沈晓芳
  • 1篇宋洁琼
  • 1篇刘杰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分析化学
  • 2篇电化学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分析试验室
  • 1篇药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邻硝基苯-10,15,20-三苯基卟啉-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在中性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1HNMR法研究了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水溶性卟啉5-邻硝基苯-10,15,20-三苯基卟啉(简称o-NTPP)与3种母体环糊精α-CD、β-CD、γ-CD和β-CD的两种衍生物2,3,6-三-甲氧基-β-CD(TM-β-CD)、羧甲基-β-CD(CM-β-CD)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结果表明o-NTPP与TM-β-CD形成了1∶2的包结物,而与其它4种环糊精均形成1∶1的包结物。利用双倒数曲线法计算了o-NTPP-CD超分子体系的包结常数(k),同时对包结常数大小进行了比较,从而判断出5种环糊精对o-NTPP包结能力的大小,其中TM-β-CD表现出最强的包结能力。
孔令宏郭玉晶李小香潘景浩
关键词:卟啉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
TPPS_(4)的电化学分析法, TPPS_(4)和BSA的相互作用以及环糊精对二者作用体系影响的荧光法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确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水溶性卟啉(TPPS4)的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了解水溶性卟啉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电化学法对TPPS4的极谱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电化学法、荧光法和紫外法对TPPS4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3种方法相互辅证使得试验结果更加可靠。结果 在底液Nail2PO4-Na2HPO4缓冲液(pH7.18)中,TPPS4在-0.70V(vs SCE)处有一个稳定而灵敏的还原峰,其峰电流与TPPS。浓度在1.0×10^-7~1.0×10^-5mol·L^-1有良好的线形关系(r^2=0.9983,0.9993),检测限LOD为 3.0×10^-8mol·L^-1。平均标准回收率为99.59%,精密度较好,RSD为0.56%(n=5)。在NH4Cl-NH3·H2O缓冲液(pH9.05)中,实验结果表明BSA与TPPS4相互作用生成1:1的TPPS4-BSA超分子体系。另外,加入环糊精体系后,磺丁醚-β-CD(SBE-β-CD)和羟丙基-β-CD(HP-β-CD)均能促进TPPS4与BSA发生反应。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水溶性卟啉四-(4-磺基苯)卟啉(TPPS4)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卟啉类药物被环糊精包合后更容易与人体内的蛋白质进行作用,环糊精在卟啉类药物的控制、释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张红芬潘景浩常海波刘芸郭玉晶芦飞
关键词:水溶性卟啉环糊精超分子体系
血卟啉与左旋多巴相互作用的研究
2007年
文章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卟啉类化合物血卟啉与左旋多巴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 7.4),随着体系中血卟啉浓度的增大,左旋多巴的荧光强度逐渐猝灭,荧光发射峰发生轻微蓝移,并有等发射点出现,表明卟啉与左旋多巴发生了作用,且形成了新的配合物。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得了不同温度时两者的结合常数、相关系数及热力学常数,实验结果表明血卟啉HP对左旋多巴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值均大于2.0×1010L.mol-1.s-1,证实了血卟啉与左旋多巴的结合反应为静态猝灭反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结合反应常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在25℃时,ΔG=-26.58 kJ.mol-1;ΔS=138.7 J.K-1;ΔH=14.71 kJ.mol-1。
李文娟张勇燕新梁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
meso-四-(2-噻吩基)铜卟啉-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光谱学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非水溶性meso-四-(2-噻吩基)铜卟啉(简称Cu-TTP)与四种环糊精α-CD、β-CD、γ-CD、TM-β-CD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结果表明Cu-TTP与TM-β-CD形成了1∶2的包结物,而与其它三种环糊精主要形成1∶1的包结物。在α-CD、β-CD、γ-CD三种母体环糊精中,α-CD与Cu-TTP的包结常数最大;β-CD与其衍生物TM-β-CD相比,TM-β-CD与Cu-TTP的包结常数较大。本文对四种环糊精和Cu-TTP的包结机理作了初步探讨。为铜卟啉和环糊精的相互作用及其超分子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李小香王君文郭玉晶孔令宏潘景浩
关键词:环糊精超分子体系包结比包结常数
血卟啉及金属血卟啉对嘌呤衍生物识别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谱法研究了嘌呤与血卟啉及金属血卟啉的作用情况 ,并对影响因素 (酸度和离子强度等 )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 pH 11 2的Kolthoff缓冲溶液中 ,嘌呤有很强的荧光峰 ,且血卟啉及金属血卟啉对嘌呤有明显的识别作用 ,结合常数在 10 4~ 10 5,结合比均为 1∶1。金属血卟啉的结合常数 :KNi(Ⅱ ) HP>KCo(Ⅱ ) HP>KZn(Ⅱ ) HP>KCu(Ⅱ ) HP,同时对识别机理进行了讨论 。
张勇雷亚春潘景浩刘滇生
关键词:血卟啉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谱法光敏剂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特征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不同温度时,血卟啉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荧光猝灭光谱行为,根据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函数曲线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在高温时要比低温时小;根据Fφster能量传递原理计算出结合位点r=4.36,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氢键和VanderWaals力,HP进入了HSA的疏水腔。
张勇燕新梁雷亚春沈晓芳潘景浩刘滇生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血卟啉荧光光谱法吸收光谱法热力学参数
盐酸表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和伏安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应用线性扫描技术研究盐酸表阿霉素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6.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盐酸表阿霉素有一较灵敏的还原峰,Epc=-0.34 V(vs.SCE).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后,盐酸表阿霉素的还原峰电流明显下降.据此,建立了BSA的电化学测定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1.0×10-9~1.0×10-6 mol.L-1范围内,BSA浓度与盐酸表阿霉素的峰电流下降值△ip呈线性关系(R=0.9973),BSA检出限达8.05×10-10 mol.L-1.盐酸表阿霉素与BSA的结合比为1,结合常数β为3.04×106 L.mol-1.
程红芬张勇宋洁琼王增巧
关键词:盐酸表阿霉素玻碳电极
用三种不同方法研究TPPS_4与DM-β-CD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以极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四-(4-磺基苯)卟啉(TPPS4)与2,6-二-氧-甲基--βCD(DM--β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者可发生反应,形成了TPPS4-DM--βCD的超分子体系。此外,本文还用极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对TPPS4-DM--βCD超分子体系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进行测定,证明二者形成了1∶2的包结物;计算所得的包结常数为1.44×108L2.mol-2。
张红芬潘景浩常海波芦飞郭玉晶
关键词:水溶性卟啉超分子体系包结常数
meso-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与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极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T(4-Mop)PS4与α-CD、-βCD、γ-CD、Hp-β-CD及SBE--βCD 5种环糊精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4-Mop)PS4分别与这5种环糊精形成了T(4-Mop)PS4-CD s超分子体系。此外,本研究还采用极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测定了T(4-Mop)PS4-CD s超分子体系的包结常数和包结比,比较了T(4-Mop)PS4与5种环糊精的包结能力,并由此推测了包结机理,为T(4-Mop)PS4卟啉、环糊精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信息。
张红芬潘景浩高筱玲郭玉晶
关键词:卟啉极谱法环糊精超分子体系包结常数包结比
用分子光谱法研究两种水溶性卟啉与磺丁醚-β-环糊精的超分子体系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以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的四-(4-甲基吡啶基)卟啉(TMPyP)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与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结果表明,两种卟啉与磺丁醚-β-环糊精都形成了1∶1的包结物,它们的包结常数分别为1.34×104L.mol-1和1.15×105L.mol-1。
刘芸潘景浩张勇
关键词:水溶性卟啉超分子体系包结常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