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SW-104-04)

作品数:10 被引量:514H指数:10
相关作者:谢宗强张文辉许晓波李庆梅陈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秦岭冷杉
  • 6篇冷杉
  • 4篇种群
  • 3篇植物
  • 3篇濒危
  • 3篇濒危植物
  • 2篇年龄结构
  • 2篇种子
  • 2篇物量
  • 2篇存活曲线
  • 1篇低温层积
  • 1篇地理种源
  • 1篇入侵
  • 1篇生境
  • 1篇生命表
  • 1篇生态位
  • 1篇生态位宽度
  • 1篇生态位重叠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学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谢宗强
  • 5篇张文辉
  • 3篇许晓波
  • 2篇史小华
  • 2篇周建云
  • 2篇陈志刚
  • 2篇李庆梅
  • 1篇唐建维
  • 1篇施济普
  • 1篇赖江山
  • 1篇王延平
  • 1篇樊大勇
  • 1篇郑海水
  • 1篇康永祥
  • 1篇孙玉玲
  • 1篇白坤甲
  • 1篇熊高明
  • 1篇刘祥君
  • 1篇刘毅
  • 1篇张光明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被引量:58
2005年
为阐明秦岭冷杉种群分布格局动态特征,达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的目的,通过野外调查,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离散分布拟合、扩散系数、Morisita指数、均方-曲线等方法,对不同生境和年龄阶段的秦岭冷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冷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基本属于聚集型分布,在25 m2、150 m2和300 m2的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天然条件下,种群聚集强度最大取样尺度,可能是其种群更新的最佳面积.(2)秦岭冷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随海拔上升,聚集强度降低;聚集强度在海拔1 300~1 700 m较小,在海拔1 700~2 100 m地区较大;阴坡种群分布聚集强度大于阳坡.(3)随着种群年龄增加,分布格局由聚集型向随机型过渡,聚集强度减弱;聚集性最强的尺度规模在幼、中龄期为50 m2,老龄期为300 m2.(4)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生物生态学特性、生境条件关系密切.在未来森林经营和种群恢复中,应针对生境和种群年龄,森林抚育管理作业面积应该尽量接近聚集强度最大的尺度.低海拔和阴坡应该适度间伐非目的乔木树种,高海拔和阳坡地区,应适度清理灌木和草本层,为群落内团块状更新创造空间;实行就地保护,减少人为干扰,促进天然更新保护策略.
张文辉许晓波周建云谢宗强
关键词:生境年龄阶段
秦岭冷杉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被引量:49
2007年
基于对秦岭山区濒危植物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分布群落的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秦岭冷杉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分别用Levins和Shannon-weiner两指数测得的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结果基本一致,即乔木、灌木和草本层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依次为秦岭冷杉、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和苔草(Carexlanceolata),秦岭冷杉与生态位宽度值大的种群易形成混交林;(2)生态位宽度较高的两个种群,种对相似性比例一般较高;(3)秦岭冷杉群落中各主要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表明种群对群落环境资源的分享比较充分,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史小华许晓波张文辉
关键词:秦岭冷杉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秦岭冷杉球果与种子的形态变异被引量:65
2005年
在秦岭冷杉的天然分布区 ,分别选取核心区和边缘区进行取样 ,比较球果和种子的形态变异。核心区为秦岭地区 ,边缘区选在湖北神农架地区。根据秦岭冷杉分布特征 ,核心区沿海拔高度连续采样 ,边缘区选择两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种群 ,分单株采样 ,测量了球果、种子、种鳞、种翅等器官的 15个形态指标。相关分析表明 ,秦岭冷杉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 (变化 )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 ,说明海拔因素影响着球果和种子形态变异。比较发现 ,核心区 (即秦岭地区 )的秦岭冷杉球果和种子的绝大部分指标均值显著大于边缘区 (即神农架地区 ) ,说明秦岭冷杉在核心区的生殖生长好于边缘区。相同海拔条件下 ,秦岭冷杉球果和种子形态在地区间差异显著 ,约 85 %的变异来自地区内个体间和个体内 ,说明秦岭冷杉的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变化受遗传控制更显著。在边缘区还比较了不同种群间、人工林和天然林在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差异。球果和种子形态在同一地区两个种群间、在人工林与天然林间都有显著差异 ,大部分人工林球果和种子指标均值和变异幅度大于天然林 。
孙玉玲李庆梅杨敬元谢宗强
关键词:秦岭冷杉球果种子海拔
西双版纳不同斑块望天树种群的密度、结构和生物量被引量:22
2008年
根据5个不同斑块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残存分布在西双版纳的国家一级保护稀有树种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的种群密度与数量、年龄结构与生物量动态,组建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望天树个体生长与年龄的回归模型、个体生物量模型及种群年龄结构模型,编制了不同斑块的望天树种群及整个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斑块的望天树种群因种群年龄及所受到的干扰方式的不同,其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差异很大,不同年龄阶段的死亡率也不同。面积最小的斑块缺乏成熟个体,并出现龄级结构缺省的现象。不同斑块局部种群的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近似于Logistic增长,但各斑块局部种群的最大生物量以及生物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有所不同。整个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增长型种群,1~60龄的种群个体的死亡率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60~150龄的个体死亡率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180龄后种群呈现生理衰退,个体出现死亡高峰。种群的生物量在180龄前呈Logistic增长,此后,生物量下降。部分斑块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已严重威胁其局部种群的生存。
唐建维施济普张光明白坤甲
关键词:望天树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生物量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27
2003年
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巴山地,现为渐危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经测定,秦岭冷杉种子千粒重为(33.92±1.01)g,与其它冷杉属的种子比较,其种子千粒重较大。四唑(TTC,1.0%)染色测种子生活力的结果表明:有生活力的种子占26.00%,空粒占20.50%,涩粒占33.75%,说明秦岭冷杉种子饱满度很差,反映了比较高的种子败育率;染色结果与对比发芽实验的结果很接近,说明用四唑染色来测定秦岭冷杉种子的生活力是较准确的方法。把种子进行0、14、21、28 d低温(4℃)层积处理,发现低温层积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但是层积21 d与28 d发芽势没有差异。设置恒温20℃、25℃和变温20-30℃3种温度条件下发芽比较,发现最终的发芽率并没有差异,但是发芽势差异显著,恒温25℃达到最大发芽率的90%的时间要比另外两种温度下提前9 d,可见25℃是秦岭冷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光照(8 h·d-1,100μmol·m-2·s-1)和黑暗下种子的最后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是光照发芽势高,可见光照可以促进秦岭冷杉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实验证明,用砂床做发芽基质与用纸床做发芽基质相比,前者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后者高。
赖江山李庆梅谢宗强
关键词: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特性低温层积
秦岭冷杉和巴山冷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在秦岭林区对不同生境条件下濒危种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和广布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的年龄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冷杉在各个坡向上幼龄林林木株数均明显小于巴山冷杉。在各个坡向上,秦岭冷杉均呈衰退型,而巴山冷杉均呈稳定型。坡向对秦岭冷杉种群存活曲线的影响比巴山冷杉的影响大。在未来的20、40及60 a,秦岭冷杉种群Ⅱ、Ⅲ龄级的种群表现为先增后减的不稳定趋势,而Ⅳ龄级以后的种群表现为小幅度的增加趋势。巴山冷杉种群各龄级株数在未来的20、40及60 a均呈明显的增加态势。最后,给出了对不同生境的秦岭冷杉应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
史小华刘毅彭佳龙张文辉
关键词:秦岭冷杉巴山冷杉年龄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生殖生态学特征被引量:37
2006年
为了探索秦岭冷杉种群生殖生态学主要特征,通过样地调查、固定样地观测和室内实验分析,系统研究了秦岭地区5个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种群生殖特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不同生境的种群都具有结实能力,海拔1500~1600m之间,秦岭冷杉球果的产量较高;各种群球果主要分布在树冠中上部和东、南、西方向;球果以中部产生饱满种子比率最高;秦岭冷杉种子千粒重为43.2g,其中具有生活力者占44.8%,种子的平均含水量为5.7%左右;在天然林散落条件下,种子库的萌发率仅为6.1%,霉坏、搬迁率93.9%;人工播种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在苗圃内高于天然条件下,中低海拔高于高海拔地区。天然条件下,由种子转化成幼苗的过程是秦岭冷杉种群生活史的脆弱环节。秦岭冷杉林经营管理要以就地保护为主,促进种群生殖;要通过森林经营措施,为林下种子萌发和幼苗创造条件;种子脱落后,要及时扰动林下灌木、草本,使种子能够顺利落地,促其发芽成苗;种子大年要注意采种、育苗,扩大人工种群;速生丰产林培育应该以中低海拔的阴坡为主。
张文辉许晓波周建云
关键词: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生殖生态学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被引量:59
2003年
生物入侵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生态学现象.入侵种通过竞争、捕食、改变生境和传播疾病等方式对本地种及其系统产生影响.生物入侵的危害表现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370亿美元;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成千上万的人被外来种传染疾病以致死亡;引起严重的社会恐慌和动荡,人们寝食不安;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全球自然灾害频频爆发;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威胁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防治生物入侵有3条途径: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灾难;对已入侵的外来种采用机械法、化学法和生物防治法进行根除和控制.应用生物防治法、筛选天敌和对其进行危害评估时要特别慎重.
谢宗强陈志刚樊大勇熊高明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
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59
2004年
对太白山不同生境出现的 5种太白红杉种群的高度、径级和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生境的太白红杉种群 ,生长发育明显不同。但经年龄拟合和方差分析证明 ,该地区不同太白红杉种群在演替上应属同时发生 (P<0 .0 5 )。 (2 )不同太白红杉各种群在高度和胸径上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生长于中海拔地域的太白红杉种群平均高和胸径显著高于低海拔和森林线地带的种群 ;随着海拔升高 ,种群生物量结构中根系所占比例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主干和枝叶呈现低→高→低的趋势。(3)对种群表现结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 10个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 ,乔木层郁闭度、土壤厚度、土壤p H、土壤含水率、年平均降雨量、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结构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4)对太白红杉种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 ,低海拔地区的群落应适当间伐乔木层非目的树种 ,中高海拔地区应以保护原有生境为主 ,适当间伐灌木层树种 ,为太白红杉更新创造良好条件。
张文辉王延平康永祥刘祥君
关键词:生物量结构主成分分析
不同地理种源西南桦苗木的耐热性研究被引量:58
2003年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 ,这越来越引起林业工作者的重视。以亚热带珍贵用材树种西南桦为研究对象 ,以采集于我国广西和云南两省区 1 2个种源的西南桦种子所育苗木为实验材料 ,对不同种源苗木在 41℃高温处理下的生理指标 (叶片电导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根系活力 )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 ,来选择耐热性优良的种源。结果表明 ,各生理指标在高温处理后与处理前相比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其中 ,叶片电导率增高为对照温度 ( 2 5℃ )的 1 .2倍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根系活力则分别只有对照温度的 60 %、2 1 %和 6% ;方差分析发现 ,在对照温度下 ,各生理指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别不明显 ,而在 41℃高温处理后 ,这种差异达到显著程度。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函数对参加试验的 1 2个种源西南桦苗木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 ,凌云种源的耐热性最强 。
陈志刚谢宗强郑海水
关键词:种源高温胁迫耐热性综合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