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CSE00708)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莉华周希科黄朝晖宋明旭刘志辉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无锡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NRC9/LOC643714基因rs3803662多态与中国妇女乳腺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TNRC9/LOC643714基因rs3803662多态与中国妇女乳腺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抽取321例乳腺癌患者和330例健康妇女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rs3803662基因多态。危险度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rs3803662低频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2%和35.7%。以TT基因型为参照,CT或CC基因型没有显著性地提高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其中,携带CT基因型风险为(OR=0.834,95%CI:0.491~1.415),携带CC基因型风险为(OR=0.726,95%CI:0.431~1.225)。TNRC9/LOC643714基因rs380366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结论有别于其他种族,TNRC9/LOC643714基因rs380366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
- 李莉华刘志辉黄朝晖周希科宋明旭郭子健吴玉玉丁苏宁
-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性多态性
- FGFR2基因rs2981579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rs298157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抽取321例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3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FGFR2 rs2981579基因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分布和患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s2981579低频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9%和46.3%。以CC基因型为参照,CT或TT基因型没有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其中携带CT基因型患病风险为OR=0.972,95%CI:0.648~1.458;携带TT基因型患病风险为OR=1.042,95%CI:0.668~1.626。rs298157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FGFR2基因rs2981579多态性不是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因子和预后预测因子。
- 周希科华东郭子健黄朝晖刘志辉宋明旭李莉华
-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 8q24 rs1328161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乳腺癌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家族性乳腺癌相比,大多数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主要与低外显率基因的多态性有关.最近,Easton等[1]和Hunter等[2]的2项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几个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
- 李莉华郭子健华东何杰黄朝晖周希科
- 关键词:女性乳腺癌基因多态性临床病理特征患病风险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
- CYP2B6 Q172H和K262R基因多态性对乳腺癌患者环磷酰胺化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CYP2B6 Q172H和K262R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环磷酰胺类药物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100例确诊的乳腺癌患者,采用环磷酰胺类药物为主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CYP2B6 Q172H和K262R基因多态。结果 100例乳腺癌患者中,携带Q172H(516G>T)GG、GT和TT基因型的患者分别占59%、38%和3%;携带K262R(785A>G)AA、AG和GG基因型的分别占47%、43%和10%。携带Q172HGT和TT基因型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携带GG基因型的患者(P<0.05);携带K262RAG和GG基因型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Q172H多态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Q172HGT和TT基因多态与接受环磷酰胺药物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 李莉华周希科何杰宋明旭刘志辉吴二斌
- 关键词:乳腺癌化学治疗细胞色素P450
- TNRC9基因rs12443621多态与中国人乳腺癌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TNRC9基因rs12443621多态与中国妇女乳腺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抽取321例乳腺癌患者和3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TNRC9rs12443621基因多态,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危险度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 Rs12443621GG、AG和AA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6%、46.3%、18.1%和33.1%、48.1%、18.8%。TNRC9rs12443621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孕激素状态均无相关性。结论 TNRC9基因rs12443621多态与中国妇女乳腺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 刘志辉郭子健黄朝晖宋明旭周希科李莉华
-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性多态性
- FGFR2基因SNP位点rs11200014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200014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抽取321例乳腺癌患者和3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FGFR2基因SNP位点rs11200014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分布和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算危险度比值比及95%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计算。结果:FGFR2基因SNP位点rs11200014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无明显关系,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状态无明显相关。在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中,rs11200014CT基因型降低了患乳腺癌的风险。结论:FGFR2基因SNP位点rs11200014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周希科李莉华黄朝晖刘志辉宋明旭
-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