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229024)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钟小宁柳广南李梅华张建全何志义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支气管
  • 5篇动脉
  • 5篇气肿
  • 5篇慢性
  • 5篇红霉素
  • 5篇肺气肿
  • 4篇支气管上皮
  • 4篇支气管上皮细...
  • 4篇支气管炎
  • 4篇上皮
  • 4篇上皮细胞
  • 4篇气管
  • 4篇气管上皮
  • 4篇气管上皮细胞
  • 4篇气管炎
  • 4篇细胞
  • 4篇慢性支气管炎
  • 4篇肺动脉
  • 3篇人支气管上皮
  • 3篇人支气管上皮...

机构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钦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钟小宁
  • 7篇柳广南
  • 5篇李梅华
  • 4篇何志义
  • 4篇张建全
  • 3篇周刚
  • 3篇蒋明
  • 3篇朱敏
  • 2篇陈罡
  • 2篇刘积锋
  • 1篇张健全

传媒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霉素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核因子-κB的激活被引量:9
2005年
李梅华钟小宁柳广南何志义
关键词:红霉素肿瘤坏死因子Α抗炎机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大鼠早期肺动脉重塑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刘积锋钟小宁张健全陈罡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动脉重塑肺气肿N-乙酰半胱氨酸VEGF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大鼠早期肺动脉重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早期(非低氧血症期)肺动脉重构中的作用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抗氧化作用对其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吸烟组(A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组(B组)、NAC预防组(C组)、NAC治疗组(D组),B、C及D组采用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4周法制备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大鼠模型,C组在烟熏及气管内注入LPS前每天给予NAC(50mg/只)灌胃,D组在第15~28天烟熏前每天给子NAC(50mg/只)灌胃。各组作血气分析、对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维多利亚蓝+VG(Van—Gieson)染色观察气道炎症、肺泡面积改变、肺血管改变及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各大鼠小气道出现组织细胞损伤、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及平均肺泡面积增大(P〈0.05),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病理改变;B组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及二氧化碳均在正常范围。与A组比较,B组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缩小(P〈0.01),且肌化动脉、部分肌化动脉比率增加(P〈0.01),VEGF在肺动脉周围表达增多(P〈0.01)。而C组及D组经NAC抗氧化干预后肺血管管壁增厚及管腔缩小减轻(P〈0.05),并且肌化动脉、部分肌化动脉比率减少(P〈0.01),肺动脉周围VEGF表达比B组减少(P〈0.01)。结论由吸烟及LPS诱导的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早期(非低氧皿症期)VEGF表达增多参与了肺动脉重构,NAC可抑制肺动脉重构与其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VEGF表达有关。
张建全钟小宁刘积锋陈罡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红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李梅华钟小宁
关键词:红霉素慢性气道炎症气流受限药物防治进行性发展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红霉素抗炎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红霉素(EM)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先加入EM干预,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分组如下:①空白对照组;②TNF-α(20ng/ml,16h)组;③EM(0.3μg/ml,24h)+TNF-α(20ng/ml,16h)组;④EM(3μg/ml,24h)+TNF-α(20ng/ml,16h)组;⑤EM(30μg/ml,24h)+TNF-α(20ng/ml,16h)组;⑥EM(0.3μg/ml,48h)+TNF-α(20ng/ml,16h)组;⑦EM(3μg/ml,48h)+TNF-α(20ng/ml,16h)组;⑧EM(30μg/ml,48h)+TNF-α(20ng/ml,16h)。然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因ICAM-1RT-PCR产物分子大小约为700bp,与原设计产物分子大小490bp不相符,进一步作基因克隆测序了解基因之间是否具有同源性。结果ICAM-1的RT-PCR产物即为目的基因:ICAM-1基因。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细胞ICAM-1mRNA表达增高。先加入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的EM,后加入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各组细胞ICAM-1mRNA表达均降低,且提示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结论TNF-α能激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使其ICAM-1基因表达增高,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EM能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CAM-1基因表达,可能是EM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李梅华钟小宁柳广南何志义朱敏周刚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红霉素
核因子-κB在红霉素抗炎机制的表达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红霉素(EM)的抗炎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先加入EM干预,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分组:①空白对照组;②TNF-α(20μg/L,16h);③EM(0.3mg/L,24h)+TNF-α(20μg/L,16h);④EM(3mg/L,24h)+TNF-α(20μg/L,16h);⑤EM(30mg/L,24h)+TNF-α(20μg/L,16h);⑥EM(0.3mg/L,48h)+TNF-α(20μg/L,16h)。然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提取核蛋白,应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EMSA结果显示,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细胞内NF-κB表达增高。先加入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的EM,后加入前炎因子TNF-α刺激16HBE,EMSA结果显示各组细胞NF-κB表达均降低,且提示有随着EM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NF-κB表达受抑制愈明显的趋势,但随着EM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到一定的范围,NF-κB表达受抑制差别不明显。结论:TNF-α能激活16HBENF-κB,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在炎症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M能抑制人16HBENF-κB的激活水平,这可能是EM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李梅华钟小宁柳广南何志义朱敏周刚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红霉素核因子-ΚB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时肺动脉高压与肺血管壁改建与炎症的关系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气肿气道及肺部炎症在肺动脉重塑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每组8只;慢支、肺气肿4周组(A组)、慢支、肺气肿6周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每天烟熏的混合刺激方法制作慢支、肺气肿动物模型。测定各组血气分析、肺血流动力学和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观测气道、肺泡组织及肺血管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1)A、B组BALF细胞总数显著高于C组,细胞分类及气道壁浸润的细胞中,A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B组以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为主,其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具有慢支、肺气肿的病理特征。(2)A、B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高于C组(P<0.05)。A、B肌化型动脉(MA)数量比亦高于C组(P<0.05)。(3)A、B组MA百分比、mPAP与平均肺泡面积,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对小气道浸润程度呈正相关,与PaO2无相关性。在A组中,MA百分比、mPAP与BALF细胞数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而在B组中,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1)慢支、肺气肿在无低氧血症时已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及肺动脉重塑,其发生机制与气道及肺部的炎症浸润及炎症破坏程度相关。(2)此阶段肺动脉重塑改变以肺小动脉肌化为主要特点,并与肺血流动力学改变呈正相关。
张建全钟小宁蒋明柳广南
关键词:肺气肿炎症
红霉素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白介素-8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红霉素(EM)的抗炎作用机制,为临床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慢性气道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 HBE),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先加入红霉素干预,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分组如下:(1)空白对照组;(2)TNF-α(20ng/mL,16h);(3)EM(0.3μg/mL,24h)+TNF-α(20ng/mL,16h);(4)EM(3μg/mL,24h)+TNF-α(20ng/mL,16h);(5)EM(30μg/mL,24h)+TNF-α(20ng/mL,16h);(6)EM(0.3μg/mL,48h)+TNF-α(20ng/mL,16h);(7)EM(3μg/mL,48h)+TNF-α(20ng/mL,16h);(8)EM(30μg/mL,48h)+TNF-α(20ng/mL,16h)。然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介素-8(IL-8)mRNA。结果用前炎因子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 HBE)后,RT-PCR结果显示细胞IL-8 mRNA表达增高。先加入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的红霉素,后加入前炎因子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 HBE),RT-PCR结果显示各组细胞IL-8 mRNA表达均降低,但其降低的水平与红霉素作用浓度及时间无明显关系。结论前炎因子TNF-α能激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L-8基因的表达,使其表达增高,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在炎症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红霉素能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白介素-8基因表达,这可能是红霉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李梅华钟小宁柳广南何志义朱敏周刚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红霉素IL-8TNF-Α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模拟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疾病过程,建立慢支、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的实验大鼠模型。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n=8):10%低氧组(A组)、慢支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组(B组)、18%低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A组和C组分别吸入10%、18%低氧8 h/d共2周;B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2次,每天烟熏2 h共6周,后2周叠加18%低氧8 h/d;D组同等条件下无刺激因素饲养6周。各组作血气分析、肺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肺组织HE染色或三联染色后观测气道炎症和肺血管重构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1)与D组比较,A组和B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显著升高(P<0.05);A组和B组腺泡内肌化型动脉增多、管壁增厚(P<0.05);C组肺血管重构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2)与D组比较,A组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差异(P>0.05),B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P<0.05)。(3)A组以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黏液杯状细胞增生为主,炎细胞浸润不明显;B组气道炎症改变符合慢支、肺气肿改变,气道壁呈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细胞浸润。(4)A组和B组MMP-9和MMP-2阳性表达较D组增强(P<0.05),B组气道、肺血管旁炎细胞MMP-9和MMP-2阳性表达较A组增强(P<0.05)。B组MMP-9阳性表达分布于气道上皮细胞和气道、肺内血管周围浸润的炎症细胞,MMP-2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肺内浸润的炎细胞。结论A组和B组病理形态学改变不同,MMPs在两者肺内表达的情况亦有差别。B组同时体现了慢支气道炎症、肺气肿改变和肺血管重构的特征,是模拟人类COPD并肺动脉高压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蒋明钟小宁柳广南张建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慢支、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的特征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A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10%低氧,8h/d,2周;B组:慢支、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组,分别于第1天、第14天经气管注入脂多糖(LPS)200μg,烟熏2h/d,6周,最后2周同时叠加18%低氧,8h/d;C组:慢支、肺气肿组,分别于第1天、第14天经气管注入LPS200μg,烟熏2h/d,共6周;D组:18%低氧,8h/d,2周;E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6周。各组作血气分析,肺血流动力学测定和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观测气道及肺组织和肺血管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①与E组比较A、B组PaO2呈不同程度降低(P<0·05),A、B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升高(P<0·05)。A、B组肌化型动脉(MA)增多,管壁增厚(P<0·05);②C、D组血气分析无变化(P>0·05),与E组比较,C组RVSP、mPAP、RV/LV+S升高(P<0·05),C组MA增多(P<0·05),但管壁无增厚(P>0·05);D组肺血流动力学、肺血管重塑指标无改变(P>0·05);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A、D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与E组相当(P>0·05),病理主要以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黏液杯状细胞增生为主,炎细胞浸润不明显(P>0·05)。B、C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增多(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P<0·05),气道病理符合慢支、肺气肿改变,管壁呈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细胞浸润。结论:COPD肺动脉高压在无低氧时期已经形成,炎症因素起重要作用,早期肺血管重塑以MA比例增高为主要表现,低氧加剧了病情的发展,并出现MA肌层的增厚,管腔变小。
张建全钟小宁蒋明柳广南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烟熏脂多糖低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