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8B0404)

作品数:7 被引量:256H指数:6
相关作者:辛晓平杨桂霞张宏斌杨鹏何英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呼伦贝尔草甸...
  • 2篇耕地
  • 2篇草地
  • 2篇草甸
  • 2篇草甸草原
  • 2篇草原
  • 1篇研究进展及展...
  • 1篇羊草
  • 1篇中国草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功能
  • 1篇生态功能区
  • 1篇生态功能区划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物量
  • 1篇适宜性
  • 1篇水分
  • 1篇水分梯度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辛晓平
  • 3篇张宏斌
  • 3篇杨桂霞
  • 2篇黄青
  • 2篇陈佑启
  • 2篇何英彬
  • 2篇杨鹏
  • 1篇许新国
  • 1篇李林芝
  • 1篇任天志
  • 1篇余强毅
  • 1篇郝桂娟
  • 1篇周尧治
  • 1篇张保辉
  • 1篇李刚
  • 1篇张德罡
  • 1篇王旭
  • 1篇李志斌
  • 1篇李瑾
  • 1篇姚艳敏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羊草的光合特性被引量:44
2009年
为探索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可能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产力造成的影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呼伦贝尔草原4个土壤水分梯度下羊草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土壤质量含水量为(40±1)%、(20±1)%及(10±1)%的条件下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8:00和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干旱胁迫(土壤质量含水量为(5±1)%)条件下变化趋势平缓,曲线双峰特征不明显,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羊草叶片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相反。通过光响应的研究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使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降低,而光补偿点升高。干旱胁迫降低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被的光合生产能力,从而可能导致草地生产力大幅下降。
李林芝张德罡辛晓平闫玉春杨桂霞李瑾王旭
关键词:羊草光响应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对耕地的影响被引量:45
2009年
为明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目的与效果及其对耕地数量的影响,根据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从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及土地整理政策建议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主导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以便增加耕地数量的建议。
何英彬陈佑启杨鹏许新国余强毅
关键词:区域规划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耕地
国外基于GIS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73
2009年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研究探讨土地适宜性是处理好人口与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有关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观点,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计算机辅助叠加制图、基于GIS多指标决策方法和人工智能建模。对于目前常用的基于GIS多指标决策和人工智能建模两种方法进行了评析;并提出评价方法正向精确化、综合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建议注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空间尺度转换,力争在未来实现网络化、可视化。
何英彬陈佑启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GIS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以海拉尔及周边地区为例被引量:36
2009年
选用海拉尔及周边地区1986,1991,1996和2001年4个时期的TM/ETM数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监督分类的方法将研究区域分为水体、沙地、农田、城镇和草原5类,并依据NDVI植被指数将草原划分为高盖度草原、较高盖度草原、中盖度草原和低盖度草原4个等级,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以上8类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1年15年间,研究区域内人类活动显著增强,草原景观的面积急剧减少、破碎化程度加剧,主导景观类型由较高、高盖度草原转变为中、低盖度草原,道路、城镇、农田周边的沙地景观扩张明显,草原植被状况恶化惊人。城镇景观破碎化程度下降,斑块集中连片,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由粗放型向城市化集约型模式转变的阶段。
张宏斌张宏斌黄青杨桂霞黄青辛晓平
大兴安岭旱作丘陵区耕地肥力演变研究
2009年
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取样测定,比较分析了大兴安岭东南麓旱作丘陵区1981~2007年期间土壤肥力演变状况。结果表明,二十多年间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速效磷含量增加,但不同土壤类型的变化幅度不同;草甸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幅度大于暗棕壤和黑土,碱解氮含量在黑土中的下降幅度较大,暗棕壤次之,草甸土较低;暗棕壤中有效磷增加的幅度大于黑土和草甸土;速效钾在暗棕壤中下降的幅度最大,在黑土中下降的幅度最小。该区土壤中富含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硅等中量元素和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现有耕地约有87.2%的土壤缺硼,78.2%的土壤缺钼。
郝桂娟任天志张贵龙李文彪周尧治
关键词:耕地肥力演变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中国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区划被引量:13
2010年
以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草地类型区域分异为基础,重点考虑不同草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综合分析了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草地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然后在"3S"技术的支持下,将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分为北方草原区、北方荒漠区和农牧交错区3个一级区及10个二级区,对各个功能区的区域范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为了功能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而需要采取的措施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区划结果对认识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价值,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及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黄青辛晓平张宏斌
关键词:北方草地农牧交错带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982-2003年中国草地生物量时空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45
2009年
论文结合草地生物量调查资料、对应时段NDVI数据,分析了1982-2003年不同时期我国草地生物量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末期,全国大部分地区草地生物量增加或基本持平;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大面积范围内草地生物量降低,热性草丛、温性草甸草原、山地草甸、低地草甸下降幅度分别为10.86%、4.96%、4.86%、3.49%;90年代末期后,北方大部分地区草地生物量上升到80年代的水平,南方草地生物量略有上升;1982-2003年草原区平均气温上升0.6~1.5℃,降雨量减少23.3%,草地生物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有弱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9),与气温变化无关。
辛晓平张保辉李刚张宏斌陈宝瑞杨桂霞
关键词:草地生物量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