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119)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章金涛杜春燕王纯耀朱奎成薛敬礼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无毛小鼠
  • 7篇豫医无毛小鼠
  • 6篇小鼠
  • 3篇皮肤
  • 3篇无毛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突变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形态及超微结...
  • 1篇亚群
  • 1篇遗传纯度
  • 1篇扫描电镜观察
  • 1篇射电
  • 1篇透射电镜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市第五人...

作者

  • 7篇章金涛
  • 6篇杜春燕
  • 5篇王纯耀
  • 3篇朱奎成
  • 2篇薛敬礼
  • 2篇杜献堂
  • 2篇康巧珍
  • 2篇方盛国
  • 2篇邢金山
  • 1篇李洪涛
  • 1篇李倩如
  • 1篇王君敏
  • 1篇马一君
  • 1篇史崇敏
  • 1篇杨璇
  • 1篇臧文巧
  • 1篇周晓丽
  • 1篇李敏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部分内含子突变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二者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对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程度。结果本实验共测出豫医无毛小鼠DNA序列1 746 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 733 bp,两者不同之处有32处,均位于内含子,突变形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结论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内含子中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有关。
臧文巧马一君杨璇周晓丽李敏李倩如
关键词:豫医无毛小鼠基因突变内含子
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形态及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5
2005年
对豫医无毛小鼠及对照的有毛小鼠皮肤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豫医无毛小鼠出生后被毛状态正常,但是在12日龄前后开始从上眼睑脱毛,接着向头部、尾部扩展,整个脱毛过程约持续2周时间,结果除胡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不再生.脱毛后的豫医无毛小鼠内脏可视,随年龄的增长,皮肤角化程度和厚度增加,体表面积扩大,形成犀牛状褶痕;指甲过度生长,呈螺旋状弯曲,皮肤表面有淡黄色蜡样粘性物,而且随年龄增长,皮肤表面出现小的丘疹,胡须变得短而稀疏.电镜扫描发现脱毛前毛囊上部的毛管先变大,然后再脱毛,2月龄无毛小鼠皮肤表面有许多形状、大小不规则的泡沬样物质,沿着皮肤沟排列,无毛小鼠毛囊漏斗部极度扩张,内含一些角化样碎片,形成较大的椭圆囊,在真皮及皮下组织出现大小不等的包囊.至8月龄时,无毛小鼠皮肤表面为鳞片状角化物,真皮及皮下组织退化,弹性纤维排列凌乱,真皮及皮下组织几乎全部被几层大的真皮包囊充填.
章金涛方盛国
关键词:无毛小鼠皮肤超微结构
豫医无毛小鼠皮肤透射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12~28日龄豫医无毛小鼠(YYHL)背部皮肤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2日龄时,无毛小鼠皮肤毛囊上皮细胞簇集成团,占据毛球的位置;14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核染色质凝聚呈"新月形"或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凋亡小体;18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胞核部分区域退变形成大小不一的类似脂滴的空泡;21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退变消失,角化成纤维样的物质;到28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完全退变成空洞样结构。由此推断,无毛基因的突变诱发了豫医无毛小鼠皮肤毛囊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引起小鼠的脱发。
朱奎成章金涛王纯耀杜春燕邢金山
关键词:无毛小鼠皮肤透射电镜
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形态及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对3种无毛同类系小鼠的皮肤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3种无毛同类系小鼠约在12日龄开始从眶周脱毛,3~4周龄后除触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1月龄时,无毛小鼠内脏可视,随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变松、变厚,并形成特别的皱纹和褶痕,似犀牛状,指甲过度生长,呈螺旋状弯曲;BALB/c无毛小鼠无色素沉着,表型类似于豫医无毛小鼠,DBA/2、C57BL/6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有黑色素沉着,嘴角、眶周、耳和尾部颜色较重.随年龄增长,皮肤及尾部表面出现一些类似人粉刺样的丘疹,数量逐渐增多,触须也随着年龄增长变得异常而稀疏.电镜扫描观察,脱毛前毛囊上部的毛管先变大,然后再脱毛.无毛同类系小鼠表面有较厚的一层鳞片状角化物,毛囊腔宽大,部分毛囊内含有一些能脱落到表面的角化样碎片.35日龄无毛同类系小鼠可见明显的包囊结构,4月龄包囊增多、变大.
章金涛方盛国王纯耀杜春燕
关键词:无毛小鼠皮肤超微结构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的建立及其遗传纯度测定被引量:13
2002年
采用强迫杂合性兄妹交配方式培育携带无毛突变基因的分离近交系 ,然后用生化标记法、皮肤移植实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其进行遗传监测。并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育成了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现已达 30代。生化标记法测定的 9条染色体上 13个生化标记位点全部纯合 ;同系异体间皮肤移植 10 0天后 ,未见排斥现象 ,为同系组织遗传性 ;与DBA/2交配进行的毛色基因测试 ,杂交的F1代相同 ,全部为野生色 ,基因型为AABBccDD。表明豫医无毛小鼠已成为一个达到国际标准的新品系。
章金涛王纯耀康巧珍杜献堂薛敬礼
关键词: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生物学特性遗传纯度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T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
2002年
为研究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细胞免疫功能 ,采用单抗致敏的红细胞花环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对 2月龄、6月龄无毛小鼠及杂合子有毛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进行体外测定 ,结果表明 ,2月龄组无毛小鼠CD3 、CD4 、CD8阳性T细胞及CD4 CD8与有毛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sIL 2R水平无毛小鼠高于有毛小鼠 ,差异显著 (P <0 0 5 ) ;6月龄组无毛小鼠与有毛小鼠相比 ,CD4 无显著性差异 ,CD3 、CD4 CD8高于有毛小鼠 ,CD8、sIL 2R低于有毛小鼠 ,差异显著 (P <0 0 5 )。提示了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两种基因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差异。
康巧珍章金涛杜春燕杜献堂
关键词:豫医无毛小鼠T细胞亚群SIL-2R水平
无毛突变基因对无毛小鼠免疫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无毛突变基因的作用,对无毛小鼠、有毛小鼠的免疫器官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比较无毛小鼠和有毛小鼠主要免疫器官组织学变化,以及血清白介素-2受体、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发现无毛小鼠和有毛小鼠免疫器官结构及功能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无毛突变基因不仅影响被毛结构,对免疫器官及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该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也有一定的作用,表明该突变基因具有一定的共显性。
史崇敏杜春燕王君敏朱奎成
关键词:突变基因无毛小鼠免疫器官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的繁殖学特征及HLC小鼠近交系的建立被引量:3
2005年
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有毛小鼠生殖器官的大体形态、组织学结构及其繁殖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毛小鼠生殖器官的位置、形态、组织学结构及发情周期与有毛小鼠无明显差异;无毛雄鼠明显具有生育能力,但其生育期短;无毛雌鼠有生育能力,但繁殖能力下降,受孕率较低,乳腺功能受损,母性差,不能很好地护理幼仔,幼鼠很难成活,一般1~3 d内死亡.杂合子有毛小鼠的生育能力正常.在昆明小鼠繁殖群基础上,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培育建立了HLC小鼠近交系,应用生化标记检测、皮肤移植试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育成的HLC小鼠进行遗传监测,证实其基因位点高度纯合;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为具有新特性的近交系小鼠,现已近交繁育30代.
章金涛杜春燕王纯耀薛敬礼李洪涛
关键词:无毛小鼠繁殖特性生物学特性
豫医无毛小鼠卵巢观察
2011年
为了探讨无毛基因的突变对小鼠卵巢的影响,采用病理组织学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豫医无毛小鼠卵巢的形态学以及卵巢颗粒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6月龄无毛小鼠卵巢颗粒细胞Ap峰和G0/G1期显著高于2月龄无毛小鼠和2、6月龄昆明小鼠。该研究表明,无毛基因的突变诱发了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雌性突变小鼠怀孕困难。
朱奎成章金涛王纯耀杜春燕邢金山
关键词:无毛小鼠卵巢病理组织学流式细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