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9108)

作品数:24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周海东詹咏胡涛王学连刘建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污泥
  • 4篇厌氧
  • 4篇厌氧消化
  • 3篇叶绿素A
  • 3篇水质
  • 3篇去除率
  • 3篇降解
  • 3篇河流
  • 3篇城市河流
  • 2篇氮磷
  • 2篇絮凝
  • 2篇药物
  • 2篇印记
  • 2篇植物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降解
  • 2篇挺水植物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迁移
  • 2篇人工生态

机构

  • 24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7篇周海东
  • 8篇詹咏
  • 4篇王学连
  • 4篇刘建波
  • 4篇胡涛
  • 3篇董滨
  • 3篇张焕焕
  • 3篇王蒙
  • 3篇杨蓉
  • 3篇张喆
  • 3篇王莹莹
  • 2篇纪桂霞
  • 2篇张庆俊
  • 2篇张倩倩
  • 2篇江沛
  • 2篇王玥
  • 1篇蒋生健
  • 1篇谢加才
  • 1篇马立新
  • 1篇徐菲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研究
  • 5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能源研究与信...
  • 2篇光学仪器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信息技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臭氧联合工艺降解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CDs)——壬基酚(NP)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为目标物,运用GC/MS检测方法,对其在臭氧、臭氧/过氧化氢、臭氧/超声三种工艺中的去除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研究了臭氧降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联合工艺显著提高了目标物的去除效率,NP和EE2的去除率分别提高9.6%~17.7%和14.6%~23.4%。目标物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和pH值的增大而增大;随H2O2/O3摩尔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摩尔比为0.6时,去除率均达到最大;超声强化了臭氧氧化效率,但超声(US)强度(60~240 W)的变化对联合工艺去除目标物效果影响不明显。臭氧氧化两种目标物都遵循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碱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要大于酸性及加入叔丁醇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周海东张庆俊张倩倩周艳芬操婧婷王学连
关键词:壬基酚17Α-乙炔基雌二醇反应动力学
PPCPs在水环境中的风险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因被广泛使用而在环境中大量残留,其引起的水环境风险和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针对PPCPs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综述了水环境中PPCPs的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水环境中PPCPs的毒理效应研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机理;有效的检测方法及其在水环境中的风险控制技术研究.最后,进一步对水环境中PPCPs的风险控制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促进相关研究的广泛开展.
纪桂霞王学连周海东张倩倩张庆俊
关键词:PPCPS毒理效应迁移
氮磷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BG11培养基探究了铜绿微囊藻生长所需的氮源、磷源最佳质量浓度,并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研究了氮磷的三种不同形态(NH4^+-N、NO3^--N和NO2^--N和K2HPO4、β-G-P、ATP)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长所需最佳氮源质量浓度为32 mg·L^-1,三种氮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NO3-N、NO2-N、NH4^+-N;铜绿微囊藻生长所需最佳磷源质量浓度为0.5 mg·L^-1,三种磷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ATP、K2HPO4、β-G-P。因此,氮磷质量浓度及其形态的不同对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会有影响,可以通过调节氮磷质量浓度及其形态有效调控蓝藻暴发。
周海东轩玉梅胡涛周姣岩
关键词:细胞密度叶绿素A
生物酶强化厌氧消化去除污泥中的PhACs被引量:2
2018年
为降低污水污泥中药理活性化合物(Ph ACs)产生的环境风险,利用生物方法强化污泥厌氧消化,提高其去除效果.以CFA(氯贝酸)、TCS(三氯生)、DCF(双氯芬酸)、CBZ(卡马西平)4种典型的Ph ACs为目标污染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量分析污泥中的目标物,探究外加生物酶联合污泥厌氧消化法强化对Ph ACs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SRT(污泥停留时间)的增大,目标物的去除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当SRT由7 d增至20 d时,CFA的去除率增长了45%;木瓜蛋白酶对中高温系统中CBZ的去除效果最佳,分别为63.8%和67.5%,同时对4种目标物总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7.3%和61.8%;添加溶菌酶试验中,4种目标物去除效果差异较大,中温、高温系统中对TCS的去除效果最佳为81.7%和80.9%,去除效果最差的是CBZ,去除率为40.4%和33.5%;纤维素酶处理中,4种目标物的去除率均小于60%.混合生物酶试验中,高温条件下更易去除Ph ACs.研究显示,生物酶强化污泥厌氧消化能有效去除污水污泥中的Ph ACs.
王莹莹周海东刘积成张喆王蒙
关键词:去除率
污泥与秸秆共基质中温两相厌氧消化特性被引量:5
2019年
以污泥和秸秆为共基质,以沼气产量、ρ(VFA)(VFA为挥发性脂肪酸)和CODCr去除率等为指标,探究污泥与秸秆配比(以CODCr计,质量比分别为1∶0、1∶1、2∶1、3∶1)对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以及最佳配比时SRT(污泥停留时间)对产甲烷相厌氧消化稳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污泥试验组相比,添加秸秆试验组的厌氧消化效能均较好;污泥与秸秆的最佳配比为2∶1,该稳定状态下产酸相CODCr的去除率最高,为17. 5%,ρ(VFA)为752 mg/L;产甲烷相CODCr的去除率为33. 5%,ρ(VFA)为250 mg/L,产气量为47. 7 m L/d,总体运行效能较高.在最佳污泥与秸秆配比(2∶1)并设定产甲烷相反应器的SRT为20 d时,稳定状态下产甲烷相各组分的变化情况:CODCr去除率为41. 20%,ρ(VFA)为238 mg/L,产气量为51. 3 m L/d,沼气产率为8. 4 m L/(d·g).研究显示,当控制污泥与秸秆配比为2∶1、SRT为20 d时,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果良好.
周海东刘积成王莹莹应桢西
关键词:两相厌氧消化沼气产量
EK-PRB对Pb(Ⅱ)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通过一种可变换阵列式电极的电动-可渗透反应墙(EK-PRB)装置,以沸石+粉煤灰组合为PRB材料,研究了电压梯度和土壤含水率在EK-PRB修复Pb(Ⅱ)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对于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过程中,修复周期定为5 d,设置了不同的电压梯度(1.5,2.0,2.5 V/cm)和含水率(25%,30%,35%),进行了9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电压梯度、增大含水率对于Pb(Ⅱ)去除效果均具有增强作用,由此得出了以沸石+粉煤灰作为PRB材料时,EK-PRB修复Pb(Ⅱ)污染土壤的含水率和电压梯度最佳组合,即在电压梯度和含水率分别为2.5 V/cm和35%时,Pb(Ⅱ)的修复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达到了80.7%。证明了沸石和粉煤灰作为组合材料时,EK-PRB联合修复技术在处理Pb(Ⅱ)污染高岭土时的可行性,可以为EK-PRB在PRB材料的改性和创新上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依据。
许佳慧周海东吕叔锋刘志勇
关键词:重金属电动修复高岭土
蓝藻暴发的营养盐作用机制与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蓝藻暴发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的鲜明标志和普遍特征,其形成与控制均与营养盐密切相关。文章在总结蓝藻暴发的监测基础上,主要从营养盐作用的角度,综述了蓝藻暴发的形成及其产生机制,以及相关控制研究的进展。除鉴定与计数的传统方法,可采取实验体内荧光(IVF)叶绿素探针、基因技术、遥感技术等并结合数据传输系统,实现实时、原位的蓝藻暴发监测。N、P是导致蓝藻暴发的最主要的2种营养盐因子,其供给比例也会对蓝藻暴发产生影响;同时对蓝藻暴发从营养盐角度的调控,也主要是针对这2种因子进行。一些微量元素也可影响蓝藻的生长与暴发,根据蓝藻种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控制微量元素的含量,使之成为限制性营养盐因子,也是蓝藻暴发调控的思路之一。
周海东胡涛应天琪刘建波周姣岩
关键词:叶绿素A富营养化微量元素
活性污泥及其与秸秆共基质的厌氧消化特性被引量:12
2017年
为分析秸秆对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5±1)℃〕条件下,研究了活性污泥单基质及其与秸秆共基质在SRT(固体停留时间)分别为10和15 d,以及C/N(质量比)分别为5.5∶1、10.0∶1的情况下,厌氧消化产沼气量及其组分、ρ(NH_4^+-N)、ρ(TP)、ρ(CODCr)及ρ(VFA)〔以ρ(乙酸)计,其中VFA为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厌氧消化在SRT为10、15 d时,累积沼气产量为5 818.0、9 026.0 m L,比活性污泥单基质的沼气产量(4 930.0、7 760.0 m L)分别提高了15.3%、14.0%;共基质所产沼气中φ(CH4)最高为69.3%,比活性污泥单基质高出15.4%.此外,在SRT为10和15 d时,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厌氧消化CODCr去除率分别为25.0%和28.0%,优于单基质的10.2%和13.1%;共基质平均ρ(NH_4^+-N)分别为278.5和254.9 mg/L,单基质平均ρ(NH_4^+-N)分别为215.6和213.5 mg/L;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平均ρ(TP)分别为168.6和175.9 mg/L,高于活性污泥单基质的129.2和152.2 mg/L.共基质有利于厌氧消化液中有机物的提高,从而增加ρ(VFA)、提高甲烷产量.研究显示,共基质可优化厌氧消化底物的C/N,促进厌氧消化反应,提高产气量.
王紫琪周海东张喆王莹莹
关键词:污泥秸秆甲烷
污染扩散流场数字图像量测系统被引量:3
2016年
为在环境风洞实验中模拟污染物的扩散流场及变化情况,基于光学粒子散射理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研制了一套具有全流场量测、非接触及低成本等特征的瞬态流场定量光学测量系统。将系统用于环境风洞模拟中,可对城市小区、街道峡谷及交通高架污染物等的扩散状况进行定性观察,还可对污染物的流场进行定量量测。可为污染物流场的理论研究、数值计算及环境规划提供参考。
詹咏江沛符聪雨王瑞琪张宣宣满向阳
关键词:流场污染扩散
城市河流中WWMPs的迁移转化试验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城市河流中WWMPs(污水印记药物)的迁移转化行为,以13种典型WWMPs[AZM(阿奇霉素)、CLM(克拉霉素)、STZ(磺胺噻唑)、TMP(甲氧苄啶)、ATL(阿替洛尔)、PNL(普萘洛尔)、DCF(双氯芬酸)、CLF(氯贝酸)、IBU(布洛芬)、CBM(卡马西平)、CAF(咖啡因)、PRC(扑热息痛)和TCS(三氯生)]为目标物,通过生物降解试验、吸附试验及光降解试验分析目标物主要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表明,AZM、CLM、PRC的降解主要是生物作用,不灭菌且有氧条件下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0%、95%、100%.沉积物对CBM的吸附作用明显,但其难以被水解和生物降解,而且其吸附和解吸是一个相对平衡的过程,导致CBM能够稳定存在.ATL、STZ、PRC和TMP这4种亲水性化合物不易被沉积物吸附,其余9种属疏水性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取决于其KOW(辛醇-水分配系数).此外,光降解试验表明,在实际环境中,很多目标物受颗粒物和光敏剂的影响,不易发生直接光降解,TMP、DCF、PNL、CAF和TCS容易发生光降解作用,其在光照和避光的条件下降解率分别为20%和10%、58%和25%、22%和5%、20%和2%、30%和5%.研究显示,城市河流中的WWMPs在生物降解、吸附和光降解共同作用下有明显的降解效果.
周海东王瑾雅丹应天骐张喆
关键词:光降解生物降解沉积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