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54107)

作品数:28 被引量:243H指数:9
相关作者:洪坤学邢辉王亚男尚红魏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病毒
  • 12篇免疫缺陷
  • 10篇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毒
  • 9篇艾滋病
  • 8篇人类免疫
  • 8篇人类免疫缺陷
  • 7篇人类免疫缺陷...
  • 7篇基因
  • 7篇HIV-1
  • 5篇流行株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彝族人群
  • 4篇生物学
  • 4篇细胞
  • 3篇人免疫缺陷病...
  • 3篇牛免疫缺陷病...
  • 3篇酶链反应

机构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南开大学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武汉生物制品...
  • 3篇沈阳医学院附...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沈阳市传染病...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凉山彝族自治...

作者

  • 12篇洪坤学
  • 11篇邢辉
  • 9篇尚红
  • 9篇王亚男
  • 8篇魏民
  • 7篇姜拥军
  • 6篇周立平
  • 6篇关琪
  • 6篇张子宁
  • 6篇梁浩
  • 5篇陈健平
  • 5篇耿运琪
  • 4篇冯毅
  • 4篇曾毅
  • 4篇韩晓旭
  • 4篇秦光明
  • 4篇陈国敏
  • 4篇陈启民
  • 4篇孙峥嵘
  • 3篇陈钊

传媒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病毒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 1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2 8份HIV合并HCV感染血清、血浆和 2 4份单纯HIV阳性血清、血浆。进行HIV、HCV载量、T淋巴细胞、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 ,分析 2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别。结果 HIV合并感染者的HCV载量与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相关性。HIV感染组的HIV载量 (4 8± 0 9lg拷贝 /ml)高于HIV合并感染组 [(4 1± 1 0 )lg拷贝 /ml,P <0 0 5 ],而前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低于后者 (P <0 0 5 )。HIV合并感染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 [(87 0± 6 9 6 )U/L ,占 6 4 % ]明显高于HIV感染组 [(2 0 6± 13 6 )U/L ,占 10 % ,P <0 0 1]。结论 HIV合并感染组的HIV载量低于HIV感染组 ,而肝功能损害明显重于HIV感染组 ,HCV载量与各项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王亚男韩晓旭范霞陈昕张子宁张旻文小宁姜拥军尚红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辽宁省艾滋病病毒1流行株膜蛋白V3环氨基酸变异特点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辽宁省艾滋病病毒 1(HIV 1)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 1膜蛋白V3环氨基酸序列特征 ,突变种类特点。方法 提取含有整合HIV 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 PCR)扩增后直接测序 ,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结果 辽宁省HIV 1感染者感染病毒分属A、B’、C、G四种亚型 ,AIDS患者体内病毒V3环发生与T嗜性 SI表型有关的氨基酸突变形式 (11位出现R ,13位出现S、T、N ,19位出现V ,2 0位出现Y ,2 5、2 9位出现N等 )高于无症状感染组 (P <0 .0 5 ) ,此外还发现GQGR、APGQ、RPGA、GLGR、RPGA等少见的V3环顶端四肽组成形式及第 5位H ,34位S、F等罕见突变形式。结论 辽宁省AIDS人群中 ,A、B、C、G亚型HIV 1毒株V3环各位置出现氨基酸突变情况与国外对B亚型毒株的研究结果总体上相似 ,但发现一些罕见突变和少见V3环顶端四肽组成形式。
韩晓旭尚红周立平王亚男张子宁姜拥军
关键词:流行株
PPD对人PBMC的HIV复制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明确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 (PPD)对PBMC内HIV 1复制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HIV 1SF 33毒株分别感染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PPD(+) )和阴性 (PPD(- ) )健康人的PBMC后 ,与PPD共孵育 72小时 ,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HIV 1p2 4抗原、TNF α和IL 10的含量。结果 :在PPD(+)的健康人 ,PPD能显著诱导PBMC内HIV 1的复制 ,促进HIV 1感染的PBMC分泌TNF α,同时抑制IL 10的分泌。在PPD(- )的健康人 ,未见到PPD显著诱导PBMC内HIV 1的复制。结论 :在我国PPD(+)的健康人 ,PPD促进HIV 1感染的PBMC分泌TNF α ,并抑制IL 10的分泌 ,导致HIV 1复制增加。
张蕴秀尚红王亚男褚云卓丁丽萍
关键词:结核菌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白细胞介素10
BIV在人源细胞MT-4中的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牛免疫缺陷病毒 (Bovineimmunodeficiencyvirus,BIV)在分类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 ,目前尚未见BIV感染人的报道。为进一步确定BIV对人源细胞的感染性 ,我们用BIV12 7cDNA转染人源细胞MT 4 ,通过RT PCR检测到BIVgag基因的转录 ,IFA则显示BIV12 7的 gag或 gag pol基因在MT 4细胞中得到了翻译 ,而RT值的测定也有力地说明BIV12 7cDNA已经在MT 4细胞内表达出有活性的反转录酶 ,但细胞传代实验表明BIV不能在MT
王书晖熊鲲杨怡姝朱义鑫夏秋雨陈国敏王金忠陈启民耿运琪曾毅
关键词:IBV牛免疫缺陷病毒基因表达
复合套式PCR鉴定HIV亚型的基因分型方法被引量:9
2004年
关琪魏民李鲁平洪坤学邢辉邵一鸣
关键词:PCR鉴定HIV亚型基因分型分子流行病学
BHIVgag-pol基因在MT-4细胞中的表达
2001年
以HIV 1HXBc2毒株为遗传背景 ,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出嵌合有BIVR2 9gag pol基因的重组病毒BHIVcDNA .BHIVcDNA经电转染导入人源细胞MT 4后 ,分别收集第 1d到第 7d的细胞和培养液上清进行检测 .RT PCR分析证实BHIV的 gag基因已得到转录 ;反转录酶活性测定表明 ,BHIV中源于BIV的反转录酶已得到正确转录、翻译并加工成熟 .这些结果说明重组病毒BHIVcDNA中HIV控制下的BIV gag pol基因能够在MT
王书晖熊鲲刁丽榕陈国敏王金忠陈启民耿运琪曾毅
关键词:CDNART-PCR基因表达艾滋病疫苗
中国彝族人群HLA-A基因的DNA分型被引量:3
2003年
鲁晓知洪坤学秦光明李崇行朱家鸿邵一鸣
关键词:彝族人群HLA-A基因DNA分型基因多态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基因诊断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建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 (HIV 1)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 80份全国送检的已确认的HIV阳性样品 ,从健康献血员中选取 40份HIV阴性样品。分别提取人DNA和病毒RNA ,再分别扩增HIV 1的gp41、pol和gag各基因区的 3套反应系统 ,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将结果与血清学方法比较 ,观察结果是否一致。同时检测 3套反应系统的敏感性、重复性和对HIV 1各亚型参考病毒株的扩增情况。结果 用 3套反应系统对 80份阳性样本进行nPCR检测的阳性率为 :gp41反应系统 88 8% ;pol反应系统 83 8% ;gag反应系统 81 3 % ;3套系统联合应用检出率 90 0 %。用RT PCR检测阳性率为 :gp41反应系统96 3 % ;pol反应系统 91 3 % ;gag反应系统 95 0 % ;3套反应系统联合应用检出率可达 98 8%。阴性样品扩增均阴性 ,特异性为 10 0 %。 3套反应系统不但可扩增HIV 1型M组的A、B、C、D、CRF0 1 AE、F、G、H亚型 ,还可扩增其N和O组毒株 ,且与HIV 2无交叉反应。nPCR最低检测限为 1拷贝 /PCR。gag和pol反应系统RT PCR最低检测限为 750拷贝 /ml;gp41反应系统最低检测限为 150拷贝 /ml。nPCR和RT PCR扩增gp41、pol和 gag基因区的重复性分别为 :93 3 %、90 0 %、 86 7%和10 0 %、96 7%、10 0 %?
魏民关琪梁浩陈健平陈钊冯毅洪坤学邢辉邵一鸣
关键词:基因诊断艾滋病聚合酶链反应血清学诊断
HIV/AIDS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了解中国HIV AIDS患者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CTL)功能。方法 将覆盖HIV 1P15、P17和P2 4Gag全长的 94个重叠多肽作为抗原 ,用IFN γELISPOT方法检测HIV AIDS患者HIV 1特异性CTL功能。结果 HIV 1抗原多肽P17 15、P17 16、P2 4 7、P17 8,P2 4 2 8最易被HIV AIDS患者特异性CTL识别。HIV感染者识别HIV 1多肽的数量和强度均高于AIDS患者。结论 我国HIV AIDS患者体内存在识别不同HIV 1Gag多肽的特异性CTL ,且HIV特异性CTL功能与疾病进展相关。
尚红韩晓旭王亚男周立平张子宁姜拥军张民于旭Bruce Walker
关键词:HIV/AIDS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艾滋病
中国HIV-1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从HIV AIDS患者应用微量全血法分离中国HIV 1毒株 ,研究HIV 1的生物学特性与HIV AIDS疾病进展相关性。方法 建立微量全血法 ,从HIV AIDS全血标本中分离 17株HIV 1病毒分离株 ;检测这 17株病毒分离株嗜性和复制动力。结果 从 2 6例HIV AIDS病例中分离出HIV 1病毒 ,分离率为 6 5 .4 % (17 2 6 ) ,其中 17例HIV 1感染者的病毒分离率为 5 2 .9% (9 17) ,均为巨噬细胞嗜性 (M嗜性 ,NSI) ;9例AIDS患者的HIV 1病毒分离率为 88.9% (8 9) ,其中 7株为T细胞嗜性 (T嗜性 ,SI) ,1株为巨噬细胞嗜性。通过检测P2 4抗原确定 17株HIV 1病毒分离株的复制动力。在分离到的 17株HIV 1中 ,SI型病毒分离株与AIDS组显著相关 (P <0 .0 5 ) ;AIDS期的病毒分离株的复制动力明显高于HIV感染期 (P <0 .0 5 )。结论 微量全血法可用于病毒分离。 17株分离株的HIV 1复制动力与CD4 + T淋巴细胞计数呈线性负相关 ,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孙峥嵘尚红刘静张子宁叶晓卉周立平王亚男姜拥军
关键词:HIV-1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细胞嗜性艾滋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