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170)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巧灵刘波邓旭明陈伟陈福广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肠道
  • 2篇旋毛虫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球菌
  • 2篇猪链球菌
  • 2篇肽聚糖
  • 2篇小鼠
  • 2篇链球菌
  • 2篇淋球菌
  • 2篇杆菌
  • 2篇PCR
  • 2篇大肠杆菌
  • 1篇多糖
  • 1篇旋毛虫感染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乙酰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延边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铁岭市动物疫...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刘波
  • 9篇张巧灵
  • 4篇陈福广
  • 4篇吴腾飞
  • 4篇邓旭明
  • 4篇陈伟
  • 3篇黄清花
  • 3篇王莹
  • 2篇李欣然
  • 2篇李文华
  • 2篇苟强
  • 2篇张佳莹
  • 2篇曲海娥
  • 2篇申凤鸽
  • 2篇姜海燕
  • 2篇江倩
  • 2篇王新辉
  • 2篇刘丽丽
  • 1篇赵魁
  • 1篇赵颖

传媒

  • 5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oll样受体2(TLR2)参与猪链球菌诱导的自噬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为证实Toll样受体2(TLR2)是否参与2型猪链球菌诱导的细胞自噬作用,通过阻断TLR2,并建立2型猪链球菌感染J774A.1细胞模型,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TLR2和NF-κB mR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含量变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LC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TLR2和NF-κBmRNA水平在感染后3h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TNF-α含量及LC3Ⅱ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感染组相比,阻断TLR2后TNF-α含量及LC3Ⅱ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2型猪链球菌可激活TLR2及其信号通路,并且该通路的活性影响细胞自噬作用。
李文华王莹陈伟黄清花陈福广张巧灵刘波杨振国
关键词:TOLL样受体22型猪链球菌巨噬细胞自噬
甘草黄酮对小鼠急性肺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研究甘草黄酮对非特异性肺部损伤小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采用脂多糖(LPS)滴鼻法建立了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前1h和造模后1h给予甘草黄酮(30mg/kg)。在LPS滴入后6、12、24h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因子水平;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比率,观察肺部组织学的病理变化;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甘草黄酮可以显著降低肺组织的W/D比率,减轻肺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而且治疗的效果要优于预防的效果。Western结果显示:甘草黄酮可以显著抑制IκB的降解以及NF-κB向核内的转移,从而抑制了LPS下游的常见通路,即NF-κB信号通路,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甘草黄酮对LPS诱导的ALI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治疗效果要好于预防效果,同时其保护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张佳莹魏苗苗初晓邓旭明张巧灵刘波
关键词:甘草黄酮脂多糖急性肺损伤细胞因子NF-ΚB
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选取18只BALB/c小鼠进行旋毛虫灌胃,以灌胃前1d作为时间起点,于第0、1、7、14、28天分别收集小鼠粪便,同期选取12只同种小鼠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梭菌、拟杆菌、直肠真杆菌、柔嫩梭菌以及脱硫弧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数量在第7、14、28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1天无变化;乳杆菌第7、14、28天低于对照组(P<0.05),第1天无变化;肠球菌与梭菌在第7、14、28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天无变化;拟杆菌、直肠真杆菌、柔内梭菌以及脱硫弧杆菌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旋毛虫感染可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从而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王莹苟强李静姜海燕陈福广申凤鸽陈伟李欣然冯嘉轩王新辉曲海娥江倩张巧灵刘波赵颖
关键词:旋毛虫肠道菌群RRNA
大肠杆菌侵入肠道肌纤维母细胞
2011年
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转化E.coli K12中,体外分离培养肠肌纤维母细胞,将E.coli K12与肠肌纤维母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大肠杆菌是否侵入肌纤维母细胞并在细胞内存活。结果表明:在感染后2 h,大肠杆菌可粘附并侵入肌纤维母细胞,有大量成簇状和散状的大肠杆菌侵入细胞,感染后24 h细胞内仍有少量细菌存活。2h感染率和24 h感染率分别为20.3%和3.25%。本试验首次证实大肠杆菌透过细胞膜进入肌纤维母细胞细胞质,为研究肠道肌纤维母细胞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丽丽吴腾飞魏静元高江明张佳莹黄清花陈伟李静陈福广李文华张巧玲刘波
关键词:肌纤维母细胞大肠杆菌存活
微小隐孢子虫感染BALB/c小鼠肠道IL-17的变化
2013年
将24只3~4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n=12),感染组小鼠接种浓度为1×10^6只/L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液0.2mL/只,对照组接种0.2mL无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7d和14d每组分别断颈处死6只小鼠,取空肠和结肠,对肠道组织培养上清中IL—17A及肠道IL-17A和IL17F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感染组BALB/c小鼠空肠和结肠中II.17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感染组小鼠空肠中IL17Ftu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上升(P〈0.001);在感染后7d,结肠IL—17F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01),而感染后14dIL17F的rn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
黄清花赵魁李静张巧灵刘波
关键词:微小隐孢子虫IL
淋球菌肽聚糖乙酰化对大肠杆菌溶解性转糖酶A酶切作用的影响
2010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大肠杆菌(E.coli)肽聚糖乙酰化抑制溶解性转糖酶的酶切活性,但对淋球菌胞壁质乙酰化对该类酶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观察淋球菌的肽聚糖乙酰化对革兰阴性菌溶解性转糖酶家族二的酶切效果的影响。方法:运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淋球菌的肽聚糖乙酰化基因A和B(△pacAB),制备3H标记的野生株和突变株的肽聚糖。应用分子克隆和蛋白表达纯化技术获得溶解性转糖酶A,体外测定溶解性转糖酶A对淋球菌和突变株(△pacAB)的肽聚糖酶切效果和最适酶切温度。结果与结论:溶解性转糖酶A经克隆、表达和纯化得到浓度为26.12g/mL蛋白;氚代葡糖胺标记并纯化得到氚代淋球菌肽聚糖多聚体;溶解性转糖酶A对40%乙酰化的淋球菌FA19肽聚糖酶切效果仅为9.71%,但对去乙酰化的突变株肽聚肽的酶切效果达93.45%;溶解性转糖酶对淋球菌肽聚糖酶的最佳酶反应温度为30℃。结果提示,淋球菌的肽聚糖乙酰化抑制溶解性转糖酶蛋白的切割活性,淋球菌可能通过胞壁酸乙酰化抑制溶解性转糖酶A引起的自溶的发生。
吴腾飞张巧灵邓旭明刘波
关键词:淋球菌肽聚糖
猪Ⅱ型链球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被引量:3
2012年
自某市猪场采集的病料中分离出了5株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及毒力、耐药性研究。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试验及耐药性对分离菌进行试验。鉴定此5株全为链球菌,其中3株为猪链球菌2型。对3株猪链球菌2型进行小鼠毒力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猪链球菌2型对小鼠均有毒力,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氨苄西林、头孢拉定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卡那霉素、克林霉素、链霉素、强力霉素、青霉素G、四环素、新霉素耐药。
魏静元刘丽丽张巧灵
关键词:猪链球菌药敏试验PCR
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肠道内质网应激IRE1分子通路主要基因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18只BALB/c小鼠进行旋毛虫灌胃,随机分为3组。以12只同种小鼠作为对照,也随机分为3组。于灌胃后7,14,28 d将小鼠处死并收集十二指肠与空肠组织。提取肠道组织总RNA并反转录为c DNA,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探讨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肠道炎症的变化和恢复过程中,内质网应激IRE1信号通路中GRP78、IRE1、XBP1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感染旋毛虫后7 d,空肠中IRE、GRP78以及XBP1基因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并在14 d时达到峰值,尤其以GRP78的表达量升高最为显著(P<0.01),而在28 d时回落,但仍然略高于对照组。然而,感染组小鼠十二指肠的IRE1、GRP78以及XBP1基因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旋毛虫经肠道感染小鼠后,参与UPR的标志性分子GRP78、IRE1和XBP1在空肠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变化,它们的上调和回落与旋毛虫感染后肠道炎症的变化和恢复过程一致,提示内质网应激反应可能参与了旋毛虫肠道感染的致病过程。
苟强王莹关佳宁林嘉明姜海燕李欣然申凤鸽冯嘉轩王新辉曲海娥江倩张巧灵刘波姜秀云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旋毛虫荧光定量PCR
中性粒细胞杀灭病原体的新途径:胞外诱捕网被引量:7
2013年
中性粒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到达感染部位并清除微生物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的主要成员之一。已证实中性粒细胞存在3种杀灭微生物的途径:吞噬清除病原体、分泌抗微生物蛋白颗粒和新近发现的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NETs由解聚的染色体网状结构和镶嵌其中的抗微生物颗粒蛋白组成,绑定并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DNA网状结构,形成抗微生物感染的物理屏障和支架结构,限制病原的活动范围,增强抗微生物蛋白的协同作用,并减少对宿主的组织损伤。
吴腾飞陈福广黄清华陈伟邓旭明张巧灵刘波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病原微生物
淋球菌溶解性转糖酶C体内功能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淋球菌溶解性转糖酶C(LtgC)的体内活性和功能,及其酸催化活性位点(Asp405),寻找新的抗淋球菌药物作用靶点。方法利用分子克隆和同源重组技术,将淋球菌体内ltgC敲除,并将潜在活性位点的405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对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和比对。结果 LtgC影响淋球菌的生长和分裂,缺失突变株细胞表面粗糙、出现褶皱,405位天冬氨酸突变株有相同表型,两株突变株细胞均生长缓慢。结论 ltgC影响淋球菌表面肽聚糖的切割和分裂,405位天冬氨酸作为酸性催化的活性中心,提供质子,帮助肽聚糖发挥酶切作用,因此,溶解性转糖酶C是良好的药物作用靶位点。
吴腾飞胡哲张巧灵邓旭明刘波
关键词:淋球菌肽聚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