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413-5)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朱波陈利军武志杰朱晓东陈克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棕壤
  • 2篇稻田
  • 2篇点源
  • 2篇污染
  • 2篇小流域
  • 2篇非点源
  • 2篇潮棕壤
  • 1篇氮淋溶
  • 1篇氮污染
  • 1篇氮污染特征
  • 1篇地下水
  • 1篇动力学特性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施肥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试验站
  • 1篇水分
  • 1篇水分条件
  • 1篇坡地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双流电视大学

作者

  • 3篇武志杰
  • 3篇陈利军
  • 3篇朱波
  • 2篇张丽莉
  • 2篇蔡邦成
  • 2篇王向华
  • 2篇陈克亮
  • 2篇隽英华
  • 2篇朱晓东
  • 2篇陈振华
  • 1篇高洪军
  • 1篇韩晓增
  • 1篇张玉兰
  • 1篇朱平
  • 1篇杨学春
  • 1篇李庆召
  • 1篇王守宇
  • 1篇许艳丽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川中紫色土区旱坡地非点源氮输出特征与污染负荷被引量:17
2006年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盐亭农业生态站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探讨了川中紫色土区旱坡地氮紊的农业非点源输出规律。研究表明:紫色土早坡地非点源氮输出以无机氮和颗粒态为主,全氮输出量不高。川中丘陵农田生态系统的早地径流中,颗粒态氮占比例最大,达到35%,硝态氮和氨态氮的输出水平相反,各径流场的NH4^+-N浓度略高于NO2^--N的浓度。旱地径流全年总氮污染输出为0.95kg/(hm^2·a),全年通过径流输出的氮素占化肥施用量的0.56%。早地地表径流中总氮平均浓度顺坡种植〉平板种植〉聚土垄作。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季节变化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非点源氮污染约从6月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0月,集中在降雨丰富的时段。夏季2个月(7~8月)是非点源污染的高发季节,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绝大部分发生于该时期,这与年雨量的60%集中于该季节而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关。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化配置,合理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法,控制施肥量和适宜的农田耕作方式,可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洗中氮的含量,减轻农业非点源物质对环境的压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陈克亮朱晓东朱波李庆召王向华蔡邦成
关键词:径流污染负荷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特征——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被引量:8
2003年
通过2002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中氮素各种形态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集水区、农田径流水无机氮的平均浓度分别达1 06mg/L和1 11mg/L,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浓度下限;井水中NO-3-N浓度最高达14 23mg/L,超过WHO所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N浓度上限的42 3%;平均浓度为7 03mg/L。井水中氮素存在形态以NO-3-N为主,平均占97 6%,最高达99 4%。集水区、农田径流水、井水中NO-4-N浓度随时间变化差异显著。3-N和NH+各水体NO-2-N含量很低,低于0 1mg/L。
陈克亮方琳朱波杨学春李庆召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
营养元素对连作大豆减产的控制功能被引量:6
2002年
通过实验室和田间微区试验方法 ,连续三年研究结果表明 :连作大豆在受到有害生物危害和大豆残茬腐解物中间产物的毒害抑制时 ,其根系的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固氮能力均减弱或部分丧失。此时 ,增加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浓度 ,可达到胁迫吸收的功效 ,弥补损失。连作大豆增施氮肥 ,可比不施氮最高增产 97.7% ;施磷比不施磷最高可增产 89% ;施钾与不施钾比 ,最高增产可达 2 6 %。施用微量元素 ,亦能提高产量 ,与对照相比 ,施锌增产16 .9% ,施锰增产 13.2 % ,施硼增产 1.4 % ,施钼增产 4 .6 % ,施镁增产 14 .6 %。
韩晓增许艳丽王守宇
关键词:控制功能大豆连作营养元素
辽河下游平原不同水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被引量:16
2007年
应用通气密闭室法,研究了辽河下游平原不同水分条件下潮棕壤稻田生态系统施用氮肥后的NH3挥发.结果表明:稻田施用氮肥后有明显NH3挥发损失,整个生长期间总挥发量为11.64—34.01kg N·hm^-2,占施氮量的4.66%-11.66%;不同施肥时期的损失量为分蘖期〉孕穗期〉移栽前,挥发高峰出现在施氮肥后的2—4d内.稻田水分状况对NH3挥发损失具有重要影响,田面积水条件下NH3挥发总量和肥料氮损失率都较大,且不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挥发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田面不积水条件下NH3挥发量相对较小.氮肥用量、田面水NH4^+浓度和pH是影响NH3挥发的重要因素;氮肥用量为180kg N·hm^-2时,不同磷水平对NH3挥发的影响不显著.
陈振华陈利军武志杰张玉兰隽英华
关键词:潮棕壤稻田水分条件
长期施肥对棕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土壤质量与土壤的生物学性质密切相关,施肥制度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对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地,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施用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降低土壤pH值,提高4种土壤全量养分(全C、全P、全S、全N)含量,有机肥配施化肥提高土壤速效N含量;低量化肥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及Vmax/Km值和Vmax值,低量化肥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脱氢酶活性及Vmax/Km值,降低脱氢酶Km值。本文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化肥施用量及配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生物学活性的有效手段。
张丽莉陈利军武志杰朱平高洪军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动力学特性
下辽河平原潮棕壤稻田的无机态氮淋溶被引量:11
2006年
应用陶土渗滤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和渗漏条件下潮棕壤稻田的氮淋溶损失。结果表明:稻季各次施用氮肥后,60cm和90cm深处渗漏液中NH4^+-N含量都小于2mg/L。并且各施氮肥处理和对照间差别不显著;但硝酸盐淋溶比较显著,多集中在3~15mg/L之间。硝酸盐淋溶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90cm深度渗漏液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水分渗漏状况影响硝酸盐在不同土层深度的累积:渗水越快。硝酸盐淋溶深度越大。渗水较快或者施氮量高时,硝酸盐的淋溶浓度高于国际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施用基肥后灌水.NH4^+ -N、NO3^- -N立即出现高峰.而施用分蘖肥和穗肥后,高峰出现在施肥后10d或更久;另处基肥时期淋溶氮的浓度也比较高。
陈振华陈利军武志杰张丽莉隽英华
关键词:潮棕壤淋溶
川中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2
2006年
通过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对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地下水中氮素各种形态的监测分析,研究了该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中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特征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污染强度约从6月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0月,集中在降雨丰富的时段。夏季3个月(6月—8月)是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高发季节,这与年雨量的60%集中于该季节而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关。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强度中以小流域上部为最高,明显高于该流域的中下部。小流域上部的塘边井样点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平均达11.26mg·L-1,最高值达14.23mg·L-1,超过WHO所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N浓度上限的42.3%;小流域中下部地下水硝态氮的污染水平相对较小,以张飞井为最低,平均浓度仅为1.03mg·L-1。小流域地下水中氮素存在形态以NO3--N为主,平均占97.6%,最高达99.4%。
陈克亮朱晓东朱波王向华蔡邦成
关键词: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