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517102)

作品数:74 被引量:642H指数:17
相关作者:高颖马斌张华钟海珍黄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8篇中风
  • 33篇证候
  • 27篇中风病
  • 26篇缺血
  • 25篇血性
  • 23篇缺血性中风
  • 18篇急性
  • 14篇证候要素
  • 13篇中医
  • 13篇急性期
  • 9篇病证
  • 8篇血管
  • 7篇中风急性期
  • 7篇缺血性中风急...
  • 7篇卒中
  • 6篇预后
  • 6篇神经功能
  • 6篇量表
  • 6篇脑卒中
  • 6篇病证结合

机构

  • 57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天津中医药大...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北京王府中西...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北京市监狱管...
  • 1篇邢台医学高等...

作者

  • 50篇高颖
  • 23篇马斌
  • 14篇张华
  • 9篇钟海珍
  • 8篇黄粤
  • 7篇王雪飞
  • 6篇张军平
  • 5篇方美凤
  • 5篇曹克刚
  • 5篇谭峰
  • 5篇高利
  • 4篇邹忆怀
  • 4篇侯忠生
  • 4篇刘晓林
  • 4篇朱亚萍
  • 4篇马洪明
  • 3篇常静玲
  • 3篇谢颖桢
  • 3篇王学文
  • 3篇李良军

传媒

  • 1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1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中国中医基础...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天津中医药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2005全国...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模式识别与人...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医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5篇2010
  • 17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中风病证候要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的提取,探索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中医辨证方法新体系。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缺血性中风病的证候要素进行提取。结果: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证候要素及所包含的症状。结论:证候要素及所包含的症状的提取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志新马斌高颖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病探索性因子分析
脑卒中结局评价方法及病证结合临床评价标准的研究思路
对脑卒中结局评价方法做一评述,并对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回顾,指出要建立病证结合的中风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马斌高颖
关键词:脑卒中中风病证候
文献传递
缺血性中风病证候演变模式的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组合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条件概率、阈值界定等统计的方法,针对4个时点25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数据,研究其两证组合和三证组合的演化规律。[结果]证候随时间的演变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结论]证候的演变存在一定的模式。
徐俊峰李保洋高颖侯忠生
关键词:中风病中医证候
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研究被引量:44
2007年
目的:研究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分布。方法:运用自制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对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从中选取恢复期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提取恢复期证候要素。结果: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特点是以虚证为主,虚证包括阴虚、气虚。结论: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研究,为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的确立提供了支持,将推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的建立,为最终建立中风病病证结合的评价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
马斌高颖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证候症状聚类分析
病证结合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地位被引量:33
2008年
对病证结合做一初步介绍,论述其理论体系的意义所在。主要讨论病证结合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状况,当今病证结合的内涵,及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意义所在。
许颖智张军平
关键词: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中医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证候演变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的证候演变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67例5个时点(住院第1、2、3、7、14天)均进行了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的痰热证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演变特点及不同演变形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演变过程中,每个时点均以70%左右的概率保持原证候不变;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始终保持不变组与某个时点发生证候变化组相比,其NIHSS在入院第7、14天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维持时间较长,不易发生证候变化;痰热证的消失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有关,提示中风病急性期针对痰热证积极治疗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意义。
辛喜艳张华高颖
关键词:中风病痰热证证候演变神经功能缺损
失语症康复治疗研究状况分析
言语治疗曾被刻薄的批判为安慰剂效应,但随着时代发展和语言治疗师、语言病理学家、神经心理学家等专家和专家小组的共同努力,失语症康复治疗的研究经历了从不被接受到被普遍认可的漫长历程,但在失语症分类、评价方法、恢复机制、训练措...
常静玲
文献传递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与缺血性脑损伤被引量:5
2009年
新近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不仅受促炎因子的影响.而且还与负反馈调节因子的调控密切相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1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亟需深入地研究。本文现就其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做一综述。
方美凤谭峰
关键词: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缺血性脑血管病JAK/STAT信号通路
“毒损脑络”学说的症状学研究思路探讨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在“毒损脑络”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临床角度初步探讨“毒损脑络”的症状表现,并探讨其症状学研究的初步思路。方法汇总并初步总结“毒损脑络”发病机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机学特点,表达其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临床特点,在疾病过程中的发生时点和位点,并以此为依据,推导“毒损脑络”病机的临床症状特征。结果在中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症状的突然波动、持续加重和病情的复发,是“毒损脑络”的体现过程,在疾病状态下局灶症状的弥散化,是“毒损脑络”可能的症状特征。结论“毒损脑络”作为发病和病理的机制在中风病中存在,其特征性的症状表现存在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疾病转归,结合病机特点和中医理论,在临床过程中寻找症状,是“毒损脑络”症状学研究的思路。
邹忆怀
关键词:毒损脑络病机症状学
电针通里、悬钟穴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fMRI改变的作用被引量:40
2007年
目的:通过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的语言学评估,观察此穴位配伍的语言学疗效及探索语言功能的改善与皮质激活效应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试验1: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志愿者在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语言学评价。试验2:分别电针左、右通里、悬钟,试验采用组块设计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运用fMRI中的BOLD技术及SPM2软件分析方法来显示脑皮质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结果:电针左侧通里、悬钟后出现右侧颞上回、颞横回、额下回、岛叶、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小脑扁桃体等部位的激活,电针右侧通里、悬钟后左侧颞上回、颞下回、海马旁回、角回、岛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等脑区出现激活;其中电针左侧的通里、悬钟后出现双侧颞叶的皮质激活效应。结论:针刺通里、悬钟可以激活脑语言功能区,从而证实针刺此组穴位可以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通过观察针刺单侧穴位后的侧别交叉激活和双侧皮质激活推测语言功能的双侧性。
常静玲高颖张华谭中建蒋根娣
关键词:电针通里穴悬钟穴失语症语言功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