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04E7041)

作品数:16 被引量:158H指数:8
相关作者:徐守余牛卫东李茂华严科朱连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科研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套管
  • 6篇有限元
  • 5篇弹性模量
  • 5篇水泥环
  • 5篇抗挤强度
  • 4篇油田
  • 4篇射孔
  • 3篇射孔套管
  • 3篇套管损坏
  • 2篇地裂
  • 2篇地应力
  • 2篇断层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藏
  • 2篇有限元法
  • 2篇灾害
  • 2篇粘土
  • 2篇粘土矿
  • 2篇粘土矿物
  • 2篇剩余油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5篇徐守余
  • 7篇牛卫东
  • 6篇李茂华
  • 1篇李卫成
  • 1篇贾若
  • 1篇鲁安怀
  • 1篇王备战
  • 1篇王德军
  • 1篇严科
  • 1篇朱连章
  • 1篇李学艳
  • 1篇于华伟
  • 1篇李红南
  • 1篇闫金鹏

传媒

  • 3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机械
  • 1篇钻采工艺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海洋石油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层封闭模式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封闭性直接控制油气藏形盛分布及油气藏规模,封闭性强的断层附近可形成大规模油气藏,封闭性差的断层附近油气藏规模小,甚至无油气藏形成。以岩性配置封闭模式、主应力封闭模式和泥岩沾污带封闭模式3种最主要的封闭模式为例建立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层封闭模式。定量分析评价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层封闭性,认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封闭性断层的最佳断面正应力为40~50MPa,封闭性断层的泥岩沾污因子常小于2 6。针对某一具体断层判断其是否具有封闭性需多方面综合分析,不可简单地进行单因素分析。
徐守余李学艳
关键词:中央隆起带东营凹陷胜利油田油气藏形成最佳断面
坨28断块油水井套管损坏的地质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套管损坏是影响油田安全高效生产的制约因素,坨28断块及其周围断裂发育、地层结构复杂,套管损坏较为严重。断层蠕滑、岩性变化、地下水腐蚀是导致坨28断块套管损坏严重的主要地质因素,其中断层对套管损坏的影响最大,有约2/3的套管损坏与断层有关。长期注水开发使得岩性发生较大变化,导致随开发程度加深而套管损坏严重。地质环境是油气田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套管损坏的地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套管损坏的损失乃至避免套管损坏,有效控制和降低修井施工成本。
徐守余贾若闫金鹏
关键词:胜坨油田套管损坏地质因素断块
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田地质灾害被引量:13
2006年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渤海湾盆地发育雁列、帚状和网状等多种类型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根据灾害发生的动力学环境、灾害的特征、灾害的危害及灾害的分布规律,将油田地质灾害分为油水井套管损坏、诱发地震、地表冒砂喷水油等多种类型,并论述了各类的特征及分布。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及演化受不同级序构造体系及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在帚状构造体系的收敛端等现今应力场的转化区、转折带等常是油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地区。
徐守余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诱发地震套管损坏地裂
水泥环厚度和弹性模量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建立了二维平面轴对称和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套管在水泥环作用下受到的均匀与非均匀外挤载荷的变形特征。分析表明,套管最大应力在套管内壁产生,均匀栽荷下,增大弹性模量,减小水泥环厚度,保持水泥环厚度在10~20mm范围可以有效提高套管抗挤强度。非均匀载荷下,载荷椭圆度越大,套管内壁应力越大。均匀载荷下套管抗挤强度是非均匀载荷抗挤强度的5~8倍。非均匀载荷下,增大水泥环弹性模量和提高水泥环厚度可以减小套管内壁最大应力,提高套管抗挤强度。
李茂华徐守余牛卫东
关键词:套管水泥环弹性模量抗挤强度
水泥环套管射孔力学的有限元法分析计算被引量:4
2007年
油井开发层段射孔对套管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油井开采中后期射孔套管损坏严重。建立水泥环—套管射孔模型并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射孔套管应力变化和套管性能,分析得出,射孔是造成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射孔水泥环套管最大应力在射孔孔眼产生,沿孔径方向应力减小。水泥环对射孔套管的抗挤强度影响明显,可以有效减小套管产生的应力。均匀载荷下射孔套管的应力随外压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的套管应力变化较大。射孔套管的应力随着孔径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非均匀载荷对射孔套管影响较均匀载荷明显,套管的抗挤强度较均匀外压时明显减小。在非均匀外压较大时,应采用P110套管,以提高射孔套管的抗挤强度。
李茂华徐守余牛卫东
关键词:射孔套管水泥环抗挤强度有限元弹性模量
水泥环性质对套管抗挤强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1
2007年
套管常在油层和泥岩部位严重损坏,分析认为这是生产过程中地应力发生了变化,导致油层孔隙压力或泥岩力学性质改变,造成地应力重新分布的结果。因此,水泥环的质量对套管的影响较大。建立了二维平面轴对称和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套管在水泥环影响下的变形特征。分析表明,最大应力在套管内壁产生,均匀我荷下套管抗挤强度是非均匀载荷的5~7倍,而且栽荷椭圆度越大,套管内壁应力越大。增大水泥环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减小套管最大应力,因此,均匀我荷下应适当提高水泥环弹性模量,以达到提高套管抗挤强度的目的。
徐守余李茂华牛卫东
关键词:套管损坏弹性模量载荷抗压强度有限元法
油气田地质灾害研究纲要被引量:3
2006年
油气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因勘探、开发和利用油气资源的工程活动而诱发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油气田地质灾害具有诱发性、突发性、成因多样性、可预防性和日趋显著性等特征。对油气田地质灾害分类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可按灾害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空间分布状况、分布范围及动力作用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油气田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构造动力形成机制及非构造动力形成机制两大类。油气田地质灾害受地应力、油气地质环境及工程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和制约。对其防治应遵循油气田勘探开发与灾害防治并重等原则,深化地质研究,采取适当监测手段,并制定合理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案,将油气田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同时还应对油气田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测预报以及恰当评估。
徐守余
关键词:灾害防治
射孔对水泥环与套管性能影响的分析计算被引量:8
2007年
在建立水泥环.套管射孔数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后,计算分析了射孔对水泥环‘套管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射孔是造成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无水泥环固结,完好套管产生的应力是射孔套管的%;(2)射孔套管壁厚和水泥环固结状态对射孔套管性能影响较大,壁厚12.395mm射孔套管是壁厚7.720mm射孔套管抗挤强度的1.5倍以上,水泥环与套管固结良好且上下固定,可以提高套管抗挤强度;(3)生产中保持内压和外载相近,可以明显减小射孔套管应力;(4)增大水泥环弹性模量,保持水泥环弹性模量在30~35GPa之间,可以提高射孔水泥环.套管抗挤强度。
李茂华徐守余牛卫东
关键词:射孔水泥环套管抗挤强度有限元模型
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气分布被引量:52
2005年
渤海湾盆地发育雁列式、帚状等多种构造体系类型且空间分布复杂,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控制了渤海湾盆地内油气聚集与分布,将渤海湾盆地划分为济阳及黄骅帚状油气区、下辽河—渤海弧形油气区、冀中和东濮雁列式油气区5个大型油气区。各油气区的油气聚集量及油气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济阳帚状油气区的油气资源最丰富,而东濮雁列式油气区的油气探明储量最小。古近纪是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的最重要时期,与油气生成和成藏的关系最密切,是渤海湾盆地烃源岩发育的鼎盛时期,并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套生储盖组合。新近纪发育以披覆构造油气藏为主的次生油气藏和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渤海湾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基本地质条件。
徐守余严科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油气分布盆地构造演化生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盆地发育
微观剩余油动态演化仿真模型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长期注水开发使得储集层微观孔喉网络中的剩余油形成分布极复杂,应用仿真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模仿不同油藏在不同含水阶段注水开发的动态演化过程,揭示剩余油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是表征和研究剩余油演化规律的有效手段。在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和揭示孔隙非均质性、岩石润湿性、开发流体及温度、压力变化,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建立精细仿真模型,有效地利用仿真技术研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仿真模型的构筑是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的关键,仿真模型应包含油气藏本质属性,并能反映油气藏主要因素间的逻辑和数学关系。该成果已有效应用于油田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
徐守余朱连章王德军
关键词:微观剩余油数学模型仿真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