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人才--教学名师项目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人才--教学名师项目
- 作品数:48 被引量:221H指数:8
- 相关作者:王晓燕王玉彭迎春吕兆丰高清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乡村两级卫生人才的道德关系比较研究——基于对B市五区县的调查分析
- 2013年
- 乡村卫生人才包括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和村卫生室的村医,他们作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其道德关系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与效果、服务模式与医患关系。随着医疗卫生改革不断的深入农村基层,乡村两级卫生人才之间及其在村落社会所处的道德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乡村两级卫生人才之间体制内外的差异;二是乡村两级卫生人才与患者之间的医患关系和服务水平的差异;三是乡村两级卫生人才与村落社会之间,后者对前者医疗品行的养成与监督的差异。
- 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 关键词:道德关系医患关系
- 乡村卫生人才道德关系的价值冲突与取向——基于对B市五区县的调查研究
- 2013年
- 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乡村卫生人才的道德关系中会产生某些价值冲突,村落社会人际交往和医疗行为中的价值取向呈现二元论趋势,具体表现为:人伦本位主导下个体本位在医疗抉择中的萌芽,熟人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与理性在医疗行为中的权衡,对德性伦理的践行或多或少地弥补规范伦理在职业道德中的不足。
- 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 关键词:道德关系德性伦理规范伦理
- 医改背景下维系乡村卫生人才道德关系的激励伦理对策研究——基于对B市五区县的调查研究
- 2013年
-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基层卫生人才"依然是当前乡村卫生人才培养的难题,该文章将激励伦理方法与维系道德关系的传统方法相整合,以建设和稳定乡村卫生人才队伍,维系其在乡村社会的道德关系。具体提出三点对策:运用价值观念激励法,促进乡村卫生人才爱岗乐业;采取行为评价法,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与考核;正向媒体宣传辅以榜样示范法,提高乡村医生的社会形象。
- 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 关键词:道德关系职业道德
- 历史比照下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对实地观察数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下我国农村卫生的人力资源建设在数量、质量和分布三个方面分别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村医数量在不断减少,同时缺乏新成员加入;二是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最高的农村医疗从业人员大多选择个体行医而不是加入政府购买;三是村级卫生人力资源在地域分布、男女比例分布以及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比例分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基层医疗资源的利用。
- 李亚明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高清汉业旭王玉
- 关键词:新农合乡村医生医学伦理学
- 关于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成因的分析——基于北京周边某县实地观察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在实地观察与访谈的基础上,对影响当前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激励机制尚未发展健全,影响了农村卫生从业者工作的积极性,也导致新农合难以吸引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村卫生工作者。同时,村医行医中的自主性还有待提高,这也是阻碍农村卫生工作者数量和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在目前农村卫生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阶段,农村礼俗社会特有的伦理约束将对村医队伍的维系起到重要作用。
- 李亚明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高清汉业旭王玉
- 关键词:新农合乡村医生农村卫生政策医学伦理学
- 在历史语境中探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培训的发展进路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实地观察和访谈,探讨了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培训方式的历史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于农村医疗实践的影响。建国初期的培训体系使有限的资源发挥了最大效力,促使农村卫生队伍迅速形成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能有效提高村医的知识积累,但对比以前,在实用技术培训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另外,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的发展历史表明,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中医药培训将对农村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 李亚明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高清汉业旭王玉
-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医学伦理学
- 北京市M县乡镇卫生院人员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M县乡镇卫生院人员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更好地建设基层人才队伍。方法抽取8个卫生院,于2012年5—7月进行调查,分析2007—2011年客观与主观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包括流动人员数量、质量、结构和频率等。结果每年每院流入大于流失,流失人员平均素质越来越高,但暂对整体人员素质提升影响不大,净流入人员药房最多,医技和中医流动较大,防保和行政后勤几乎无进无出。平均每年每院流入率和流失率为5.89%和1.64%。影响人员稳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区域经济、交通(宏观),卫生院综合水平、业务收支(中观),收入待遇、发展进取心和工作忙碌程度(微观)。结论政府应该加快发展区域经济,改善区域交通,加大投入,提高卫生院综合水平与业务收支,调整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补偿机制和建立合理流动机制。
- 黄昊张建王晓燕韩优莉彭迎春汉业旭陈秉喆
-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稳定性卫生人才队伍
- 新医改政策实施前后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比较研究——基于全国六省市的调研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新医改政策实施前后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探索新医改政策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人才建设策略。方法通过对北京、浙江、山西、安徽、贵州和云南6个省市进行抽样,对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我国乡村医生数量有所增加,但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队伍趋于老化,年轻乡村医生的补充不足,学历水平偏低,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结论加快乡村医生的培养进程,提升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逐步缓解农村网底人才不足的现状。
- 杨佳吕兆丰王晓燕黄昊李珑王玉陈世景
- 关键词:新医改乡村医生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改革
- 村落环境中的乡村医生执业心理与职业信念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新医改背景下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的执业心理环境,探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途径。方法 2011年7月及8月在京郊M县3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观察和个人深入访谈(调查对象包括村医27名,村民108名,共计135名)。结果农村居民对于医疗服务有着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对于乡村医生有着特殊的角色期待。结论需通过管理措施的细化,改善村医工作的社会环境,提高其服务能力,以便更加有效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 于丽玲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高清王玉汉业旭
- 关键词:医疗服务需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居民乡村医生职业信念
- 关于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运行中政策制约性分析——北京市M县村级卫生人力资源实地观察个案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对北京市M县村级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就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际运行中满意度偏低、职业素质及后继者问题、相关卫生政策到村一级后有待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制约性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即在农村卫生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我国政府卫生部门的重点应当在于提高村级卫生人力资源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并在此制度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卫生政策监管,使好的政策落到实处。
- 张晓荣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高清汉业旭王玉
- 关键词:卫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