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3JJ3098)

作品数:9 被引量:155H指数:9
相关作者:艾坤张雨辰鲍秋影匡静之张泓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马王堆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神经源
  • 8篇膀胱
  • 7篇神经源性膀胱
  • 6篇脊髓
  • 6篇脊髓损伤
  • 5篇脊髓损伤后神...
  • 3篇电针
  • 2篇膀胱功能
  • 2篇膀胱功能训练
  • 1篇蛋白
  • 1篇蛋白-2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相关
  • 1篇凋亡相关因子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形态学
  • 1篇选穴
  • 1篇选穴规律
  • 1篇源性

机构

  • 9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湖南省马王堆...

作者

  • 9篇艾坤
  • 7篇张泓
  • 7篇匡静之
  • 7篇鲍秋影
  • 7篇张雨辰
  • 6篇李景兴
  • 2篇陈爱连
  • 2篇符文君
  • 2篇胡振江
  • 1篇林修平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1
2016年
目的观察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脐灸治疗。8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均显著增加,残余尿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有明显下降,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则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LUT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建立治疗的信心,缩短建立反射性排尿的时间。
陈爱连胡振江符文君艾坤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膀胱功能训练
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无反射型)大鼠膀胱组织中B淋巴细胞蛋白-2(bcl-2)及Bcl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电针穴位组、电针对照点组分别施以每日1次治疗,治疗7次后取膀胱组织行Elisa法检测bcl-2及bax在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后各组膀胱逼尿肌组织中,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bcl-2及bax表达均较空白组高(P<0.01),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bcl-2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bax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且电针穴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点组(P<0.01)。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提高骶髓损伤后NB大鼠膀胱组织中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抑制bax的表达以部分抑制膀胱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受损膀胱逼尿肌组织。
鲍秋影张泓艾坤张雨辰匡静之李景兴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电针
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对各类合并症给予对症处理,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对照组接受训练指导、间歇导尿以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同时予电针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间歇导尿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日间歇导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和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尽快建立反射性排尿。
陈爱连胡振江符文君艾坤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电针膀胱功能训练排尿功能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制备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提供一套较系统、可重复率高、可变系数低的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制备方案。方法:采用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并加以改良,在Hassan Shaker法的基础上改用国内动物造模常用的水合氯醛行腹腔麻醉,用牙科钩沿横断椎间隙横向钩出脊髓,手术刀切断脊髓后反复刮扫以确定脊髓完全横断;并将此法运用于不同节段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作,根据骶上和骶髓的分组选择不同的位置(T10/11和L2/3椎间隙)进行手术完全切断脊髓,并配合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案。结果:改良后的造模方案提高了造模后大鼠的存活率(骶上组80%,骶髓组90%)、成模率(骶上组70%,骶髓组80%)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骶上组70%,骶髓组60%);造模后大鼠最大膀胱容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脊髓休克期相比,骶上组大鼠休克期后的最大膀胱容量明显降低(P<0.01),骶髓组大鼠容量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脊髓休克期后骶髓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明显高于骶上组(P<0.01);经光镜观察,造模后大鼠的膀胱组织形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结论:采用改良Hassan Shaker法可制备大鼠骶上和骶髓不同节段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
张雨辰张泓艾坤鲍秋影李景兴匡静之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按组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分别施以7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取脊髓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NGF及其受体Trk A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7天后,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均提高,而且针刺穴位组效果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显著提高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提高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而达到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活动的目的。
艾坤张泓匡静之张雨辰李景兴鲍秋影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生长因子
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容量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背景:骶段的脊髓和腰椎病变导致脊髓损伤使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受损或其周围神经(副交感和体神经)病变引起逼尿肌无反射,会导致尿潴留,进而导致膀胱组织细胞形态学也发生了病理性变化。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对骶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最大膀胱容量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制备骶髓损伤模型后随机摸球法均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模型组大鼠只捆绑不针刺,穴位组取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对照点组取非穴对照点,针刺后加电针,均治疗20 min。且所有大鼠在治疗后第14天和第22天行膀胱容量检测,治疗结束后取膀胱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电针穴位组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较对照点组疗效更明显(P<0.05),穴位组膀胱容量差值(d值)较对照点组差异更明显(P<0.05)。②电针穴位组膀胱组织形态学较模型组及对照点组有明显改善。说明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有效降低骶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最大膀胱容量并使受损的膀胱组织细胞得到一定程度修复。
李景兴张泓艾坤张雨辰匡静之鲍秋影
关键词:膀胱容量逼尿肌神经反射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和组织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了解电针治疗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部分机制。方法制作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采用尿流动力学、HE染色观察电针对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膀胱最大容量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第14天即治疗前1天模型组、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7 d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后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呈下降趋势,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使其趋于稳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可减轻膀胱组织形态病理损害程度,且针刺穴位组效果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的稳定性,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
匡静之张泓艾坤张雨辰鲍秋影李景兴
关键词:电针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探讨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总结近10年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近10年国内外用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19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选取经络以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所选主穴以关元、中极、次、三阴交为最多。结论:以局部解剖结构以及排尿反射神经传导路径为基础采用循经取穴、取用"特定穴"及局部取穴是针灸治疗SCI后尿潴留的规律和特点。
李景兴张泓匡静之鲍秋影林修平张雨辰艾坤
关键词:针灸脊髓损伤选穴规律
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膀胱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无反射型)大鼠尿流动力学以及膀胱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组和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按组分别施以7次治疗。测量术后第14天及干预治疗7次后1 d的大鼠尿流动力学参数;治疗结束后取膀胱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在膀胱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后大鼠最大膀胱容量显著降低(P<0.001),膀胱顺应性显著降低(P<0.001),逼尿肌组织中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1),充盈性膀胱内压升高(P<0.05),且穴位组疗效优于对照点组(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改善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参数,降低膀胱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
艾坤张泓张雨辰鲍秋影李景兴匡静之
关键词:尿流动力学CASPASE-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