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09YZ274)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卢瑛潘迎捷赵勇翁仕强何勇琴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李斯特菌
  • 2篇单增李斯特菌
  • 2篇食品
  • 2篇特异性抗体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2篇副溶血性
  • 2篇副溶血性弧菌
  • 1篇单核细胞增生
  • 1篇单核细胞增生...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毒素
  • 1篇性基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分型
  • 1篇阳性菌
  • 1篇阴性菌

机构

  • 8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南通出入境检...

作者

  • 8篇潘迎捷
  • 8篇卢瑛
  • 3篇翁仕强
  • 3篇何勇琴
  • 3篇赵勇
  • 2篇郭桂萍
  • 1篇滕菲
  • 1篇孙晓红
  • 1篇林婷婷

传媒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副溶血性弧菌三种主要溶血毒素表达体系的构建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构建副溶血性弧菌三种主要溶血毒素(TDH、TRH和TLH)的重组融合表达体系,给后续这三种溶血毒素的大量获取及其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机理等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首先将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tdh、trh与tlh基因分别接入克隆载体pGM-T,并转入E.coliTOP10,进行BamHI、HindIII双酶切鉴定和克隆测序。然后从重组克隆质粒中将tdh、trh与tlh基因目的片段分别双酶切出,将其连接到带His标签的表达载体pET30a(+)中后转入E.coliBL21(DE3)中,先通过BamHI、HindIII双酶切以鉴定所构建表达载体的准确性。接着重组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来分析鉴定表达结果。结果表达产物的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TDH在29000、TRH在30000、TLH在52000附近处出现明显的表达蛋白条带。利用His标签的特异性抗体进行Western-bloting分析,实验结果显示29000、30000、52000附近处的表达蛋白与His抗体均有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TDH、TRH和TLH溶血毒素的原核表达体系,为进一步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抗体制备奠定基础。
翁仕强卢瑛孙晓红潘迎捷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溶血毒素克隆
单增李斯特菌磁性试纸条层析体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将单增李斯特菌的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二抗)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C和质控线T。将单增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与磁性纳米材料进行化学偶联构建磁性纳米探针,建立双抗夹心模式的检测试纸条。通过在层析体系中分别添加表面活性剂、盐离子、杂蛋白和糖类,探讨其对层析的影响,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研究发现,在层析体系中添加一定浓度的Tween-20、KCl、BSA和葡聚糖,可以实现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本文研究对今后研发类似磁性试纸条检测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林婷婷卢瑛潘迎捷
关键词:免疫层析单增李斯特菌糖类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快速分离鉴定被引量:6
2011年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畜共患李斯杆菌病。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增菌分离方法从散装牛奶和猪肉中共分离得到8株单增李斯特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PCR扩增hlyA基因、16SrDNA测序、血清分型等一系列实验对可疑菌株进行分析鉴定。综合实验结果和其他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标准,探讨开发了一种快速分离鉴定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该方法可在4~5d内完成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检测过程。
何勇琴潘迎捷卢瑛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分型
李斯特菌的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009年
何勇琴潘迎捷卢瑛
关键词: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对山梨酸钾的耐受差异性被引量:18
2012年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对山梨酸钾防腐剂的耐受性差异进行了探讨。以食品中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针对纯培养状态和模拟食品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加入1g/L山梨酸钾后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数可减少近102~103.5 CFU/mL,而革兰氏阳性菌的菌数只能减少近10CFU/mL,说明山梨酸钾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比革兰氏阳性菌要高2倍以上。最小抑菌浓度实验和即食海带的接种模拟实验结果与生长曲线结果相吻合,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对山梨酸钾的耐受性强于革兰氏阴性菌,此结果对于今后应用山梨酸钾进行革兰氏阳性菌类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滕菲郭桂萍赵勇潘迎捷卢瑛
关键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耐受性山梨酸钾
ELISA法筛查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食源性致病菌抗体制备中的间接ELISA筛查法的最佳工作条件并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方法选择不同抗原包被量和包被液,设置了2个主要的孵育时间和16组孵育温度,通过比较各个不同条件的S/N比值大小从而确定最佳工作条件。结果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抗体制备中的ELISA筛选法最佳工作条件为:尽可能选择高浓度细菌进行抗原包被,抗原包被液采用细菌培养液,37℃包被8h以上,一抗和二抗与抗原间的作用时间均为37℃孵育1h。上述ELISA筛选法也适用于蛋白质包被抗原的特异性细胞株筛选研究。结论建立了ELISA筛查法的标准流程,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菌体抗原也适用于蛋白质抗原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研究。
何勇琴郭桂萍潘迎捷卢瑛
关键词:影响因素间接ELISA食源性致病菌
基于特异性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快速分离鉴定被引量:7
2011年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初筛方案结合tlht、oxR这2种特异性基因的2次筛选开发了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分离鉴定方法。应用该法从海水、海泥及3种海产品中分离得到了19株副溶血性弧菌,再经16S rDNA测序对分离鉴定结果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基于tlht、oxR这两种特异性基因分离鉴定所得19株菌的准确性为100%,全程检测时间为3 d。上述结果显示本研究开发的基于特异性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且耗时短,在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评估和大规模样本的分析检测领域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翁仕强赵勇潘迎捷卢瑛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基因
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纳米技术中的磁性分离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快速分离纯化和检测等领域中。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磁分离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介绍了磁分离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快速分离、富集和快速检测的应用研究。
翁仕强潘迎捷赵勇卢瑛
关键词:食品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