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9-102)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高峰康利涛吴尧鹏刘军张济宇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矿业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压裂
  • 2篇压裂支撑剂
  • 2篇支撑剂
  • 2篇破碎率
  • 2篇铝矾土
  • 2篇煤灰
  • 2篇矾土
  • 1篇电池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器
  • 1篇动力学
  • 1篇振动流化床
  • 1篇熔融
  • 1篇熔融性
  • 1篇润湿
  • 1篇润湿性
  • 1篇添加剂
  • 1篇铁矿

机构

  • 8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山...
  • 2篇福州大学
  • 1篇太原工业学院

作者

  • 7篇高峰
  • 4篇康利涛
  • 2篇张碧江
  • 2篇张济宇
  • 2篇刘军
  • 2篇吴尧鹏
  • 1篇白改玲
  • 1篇单晓伟
  • 1篇朱玉婷
  • 1篇李影
  • 1篇梁伟
  • 1篇田真
  • 1篇何宏伟
  • 1篇张拯
  • 1篇马永静
  • 1篇刘铁军

传媒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矿物添加剂对石油压裂支撑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低品位二级铝矾土(氧化铝质量分数67%)为基料,分别以铬铁矿、白云石、软锰矿为添加剂,通过煅烧制度优化,制备了高强度石油压裂支撑剂,并对比研究了三种添加剂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少量添加剂(质量分数≤2%)可降低支撑剂试样的破碎率和烧结温度;在最佳添加用量条件下(质量分数≤2%),白云石和软锰矿添加剂具有显著的降低试样烧结温度的效果,比未引入添加剂的试样降低100~130℃,而铬铁矿添加剂对于破碎率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支撑剂在69 MPa下破碎率仅为1.8%.
吴尧鹏刘军康利涛张天章高峰
关键词:铝矾土压裂支撑剂添加剂破碎率
煤系高岭岩中固定碳燃烧动力学特性被引量:3
2010年
煤系高岭岩中可燃矿物与不可燃矿物的共生组合增加了可燃矿物燃烧的复杂性,研究这类"燃料"的燃烧特性对充分利用煤矸石资源有积极的意义。参照FCC催化剂结焦燃烧机理,基于一系列假设,建立了煤系高岭岩中固定碳燃烧反应模型—未反应收缩核模型。采用空气气氛下等温热重法研究了煤系高岭土中固定碳的燃烧反应。研究表明,低于700℃,反应的控制步骤是煤系高岭岩中固定碳燃烧界面化学反应。通过对非均一颗粒体系的未反应核收缩模型计算分析,获得煤系高岭岩中固定碳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为100.12kJ/mol,频率因子(A)为2.27×106s-1。
高峰张济宇张碧江
关键词:煤系高岭岩燃烧动力学
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将锂离子电池材料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可减小充放电过程中Li+迁移距离及电极材料的相对膨胀率,是一种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手段。但是,纳米化也会带来导电率低、表面副反应活性高、团聚倾向大等明显缺点。在负极活性材料中引入导电复合相,可以有效提升材料体系的导电性、储锂容量、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是解决现有技术难题的有效突破口之一。对近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关注几种热点负极材料及其新型微结构的设计、实现与性能优化研究。以可控制备工艺为主线,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张拯崔芒伟蒋海炜高峰田真朱玉婷冉娜妮康利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复合材料
溶液燃烧法制备纳米Fe_2O_3/C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被引量:1
2015年
以硝酸铁[Fe(NO3)3·9H2O,氧化剂]、柠檬酸(C6H8O7·H2O,燃料)和硝酸铵(NH4NO3,助燃剂)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采用溶液燃烧法(350℃,30min)一步合成纳米Fe2O3/C复合材料。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柠檬酸的用量可以引入原位碳及改变产物中Fe2O3相的组成。运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SEM和TEM技术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Fe2O3/C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Fe2O3/C产物中,Fe2O3为α-Fe2O3和γ-Fe2O3的混合相,当硝酸铁和柠檬酸的摩尔比为6∶8时,合成的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原位碳均匀分布在Fe2O3纳米颗粒的周围;在1mol/L KOH溶液中,电位窗口-1-0V(vs.SCE)时,Fe2O3/C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倍率和循环特性(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7%),在电流密度为1A/g时,其比电容为148.4F/g。
李培养白改玲刘铁军李影邓加春康利涛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
铬铁矿掺杂对压裂支撑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以低品位CLK6-62型铝矾土为主要原料,采用无压煅烧技术制备了铬铁矿掺杂的铝矾土基石油压裂支撑剂,并系统考察了铬铁矿添加量对试样物相、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铬铁矿掺杂有效促进了铬刚玉相和棒状莫来石相的发育,从而获得了具有双重增强机制的高强度试样。其中,铬铁矿添加量为2wt%时,试样烧结温度可降低60℃(从1480℃到1420℃),并且其在69 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仅为1.8%(未掺杂试样:5.1%)。该工艺采用低品位矿物原料及现有设备,所制备支撑剂性能高于相应标准要求,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高峰吴尧鹏刘军何宏伟康利涛梁伟
关键词:铝矾土铬铁矿破碎率
煤系高岭土微细粉体振动流化床煅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由耐火材料构造的高温煅烧窑炉难以实现整体振动的特殊性,开发了具有分布板振动特征的新型振动流态化煅烧工艺,在35 mm振动流化床煅烧炉实验装置中实现了煤系高岭土微细粉体(平均粒径25.8μm)的流态化煅烧,并进行了静态煅烧、常规流态化煅烧和振动流态化煅烧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流态化烧成速度明显优于静态煅烧;分布板振动可有效减小微细颗粒团聚体尺寸,改善流化质量,缩短烧成时间。在适宜煤系高岭土煅烧的温度(900℃)下,实现振动流态化煅烧的最佳的工艺条件是:流化气速7 cm/s,振动频率25 Hz。
高峰张济宇张碧江
关键词:煤系高岭土微细颗粒振动流化床煅烧
煤灰在不同耐火砖表面的润湿性与侵蚀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观察煤灰柱在耐火材料表面随温度升高的形态变化和接触角的变化,来判断煤灰在耐火材料表面的润湿性;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对煅烧煤灰过程中煤灰对耐火材料的侵蚀和渗透进行了观察测试,就渣样的形貌、耐火材料横断面的扫描图像及其元素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煤灰在耐火材料表面润湿性和侵蚀性的重要因素;不同耐火材料的抗煤灰侵蚀不同,主要取决于耐火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结构致密度尤其重要;煤灰对耐火材料的侵蚀其实就是煤灰与耐火材料中各矿物元素互相侵蚀与渗透的结果,在侵蚀过程中还伴随着各种化学反应来抑制或促进侵蚀;煤灰在耐火材料表面的润湿性与煤灰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性基本上表现出一致性。
高峰单晓伟
关键词:煤灰耐火材料润湿
Mg^(2+)和Na^+对高熔点煤灰熔融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以山西阳泉固庄高熔点煤灰为研究对象,通过向煤灰中添加不同量的MgO与Na2CO3,研究了Mg2+与Na+在高温下对煤灰熔融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灰熔融温度随氧化镁的添加(5%~25%)单调下降;而随氧化钠添加(5%~25%)出现先降后升现象,在氧化钠添加量为15%时,灰熔点达到最低。XRD分析表明,阳泉固庄煤灰熔融温度高(大于1 750℃)的原因是高温条件下耐熔矿物莫来石、方英石的存在。添加外加剂后,高温时外加剂与硅酸盐矿物反应,生成了更多的低共熔矿物霞石、堇青石等。同时,Mg2+和Na+的加入会使得非桥氧数量增多,高温煤灰低聚物增多,降低了煤灰的熔融温度。通过三元相图以及SEM分析,高温条件下煤灰中部分元素的富集以及团聚现象是导致Mg2+和Na+对煤灰熔融温度影响不同的原因。
高峰马永静
关键词:灰熔点煤灰熔融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