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XJJC720001)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郝新鸿柯文闫国疆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社会
  • 3篇学史
  • 3篇社会建构
  • 3篇科学史
  • 2篇新疆少数民族
  • 2篇兄弟
  • 2篇中国科学史
  • 2篇少数民族
  • 2篇神话
  • 2篇神话传说
  • 2篇女性主义
  • 2篇文化相对主义
  • 2篇历史记忆
  • 2篇民族
  • 2篇记忆
  • 2篇传说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地缘
  • 1篇地缘政治
  • 1篇定理

机构

  • 7篇新疆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新疆财经大学

作者

  • 6篇郝新鸿
  • 3篇闫国疆
  • 1篇柯文

传媒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吴文俊“几何定理之机器证明”的文化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吴文俊在深刻领悟传统数学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数学和当代科技发展,一举解决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问题。他的史学实践入乎其内,通过恢复本土知识语境而呈现自身传统与规范;又出乎其外,既以西方数学为观照,又以当代科技发展为创造性转化的发酵剂,处于时空中的各地方性知识分而不离。他所创立的"吴方法"找到了中西数学会通的途径,对不同文化中科学的不可通约性提出了挑战。在当前中国科学史研究中,文化相对主义思潮以多元文化为辩护辞,强调地方性和差异性维度,使科学陷入地方性的海洋。吴文俊案例表明多元文化的科学观与文化相对主义并非存在必然对应,为超越传统/现代、地方性/全球性、本土/西方、多元/一元的藩篱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郝新鸿
关键词:中国传统数学地方性知识文化相对主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铁路政治——对中吉乌铁路的技术社会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一体化铁路运输网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在传统的技术观中,铁路作为技术人造物可按其自身的逻辑标准在不同语境中复制与扩散。然而,中吉乌铁路建设的曲折过程却表明,作为技术人造物的铁路,在跨文化、跨国界、跨民族的扩散中,其意义不断被各种地方性经济、文化、社会,特别是地缘政治要素所重塑。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应超越实证主义技术观,自觉意识到技术扩散中的地方性异质要素,以全球化发展的新思维,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上,不断突破地缘政治思维,提升和反思国际关系的价值追求,以更高智慧在实践中将互联互通推进到新的水平。
郝新鸿柯文
关键词:中吉乌铁路地缘政治
神话传说与兄弟民族:新疆少数民族历史记忆的同一与差异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有历程和对这一历程中的事件、行为的系统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为人类提供了了解过去、把握当世和预见未来的参考与依据,是人类知寻所是与来源的根据。民间神话传说与历史典籍、文物和图像一起记录了人类的活动的历程。...
闫国疆
关键词:历史记忆神话传说
历史想象与社会建构——评女性主义对中国科学史的解构与建构
2014年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女性主义采用后现代方法,用妇科的产生与发展作为撬开《黄帝内经》身体理论的楔子,通过揭露"性别密码",将中医视为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编史学"想象",中医理论和知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制话语下的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被刻上了性别政治和权威意志的烙印。这种相对主义立场在社会与自然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下否认了科学的整体性,科学的客观性被消解。女性主义的新近发展摆脱了本质主义的历史解释,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关系及其物质化过程,为反思和开拓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启发。
郝新鸿闫国疆
关键词:女性主义社会建构科学史
神话传说与兄弟民族:新疆少数民族历史记忆的同一与差异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有历程和对这一历程中的事件、行为的系统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为人类提供了了解过去、把握当世和预见未来的参考与依据,是人类知寻所是与来源的根据。民间神话传说与历史典籍、文物和图像一起记录了人类的活动的历程。...
闫国疆
关键词:历史记忆神话传说
文献传递
中国科技史研究中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探析——从《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谈起
2013年
在科学论框架下,后殖民女性主义主张多元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将科学合理性分配给种族、女性等边缘人。白馥兰采用这种后殖民女性主义立场,对中国传统技术进行社会语境解释,反对"五四视角"下的"女性受害论",将建筑、纺织、生育等物质性技术解读为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使得传统科技成为意识形态的符号,"自然"被消解在社会文化中。这种文化相对主义科技观将科技还原为社会与文化,不但消解了科技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还模糊甚至消解了理性与非理性、进步与落后的界线,不利于当前中国的科技与社会发展。新近的后殖民研究开拓出新的分析模式,超越科学论的传统二分法,为反思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郝新鸿
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中国科技史社会建构文化相对主义
自主创新案例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应用
2014年
我国当代科学家自主创新的丰富案例,为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对融合研究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提高科研创新的方法论方面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郝新鸿
关键词:自主创新
中国科学史的社会学重建——评析席文的科学史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席文的"文化整体"通过考察古代科学的资助雇佣模式,指出研究者具有在利益导向下的动机,而自然和政治作为工具性资源存在着相互利用,即《黄帝内经》、《九章算术注》及气、阴阳、五行等思想利用政治修辞获得知识合法性,同时也构成了统治者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资源。席文将古代科学视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的建构物,构成了SSK编史学的中国版本。这种"人类主义"在自然/社会的二元论框架下用社会实在论取代自然实在论,其历史解释则根本上忽视了中国科学的生成特性,将天人合一、主客双泯的熔融贯通之态拆解。新近的"后人类主义"的历史生成论超越传统二分法,为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郝新鸿
关键词:中国科学史文化整体社会建构
“工具模型”与科学史的社会学重建
2018年
"工具模型"将知识的产生和评价视为以社会利益为导向的工具性网络,采用自然主义的经验方法进行历史研究,为科学史的社会学重建研究提供了理论路径。然而"工具模型"的实用主义倾向导致将历史符号化,科学理性被消解以致走向相对主义,社会决定论使得自然维度被消解,科学成为社会和文化的被动产物。新近的科学史研究打破传统的社会/自然二分法,从认识论框架走向本体论研究,为科学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线索。
郝新鸿
关键词:科学史社会情境行动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