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0954)

作品数:5 被引量:121H指数:5
相关作者:于洋王襄禹柏建彪神文龙薛广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淮北圣火矿业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支护
  • 4篇巷道
  • 3篇围岩
  • 2篇支护系统
  • 2篇采动
  • 1篇底鼓
  • 1篇岩巷
  • 1篇沿空掘巷
  • 1篇预紧
  • 1篇预紧力
  • 1篇支护强度
  • 1篇软岩
  • 1篇软岩巷道
  • 1篇泥质
  • 1篇破坏特征
  • 1篇区段煤柱
  • 1篇让压
  • 1篇围岩控制
  • 1篇围岩控制技术
  • 1篇围岩稳定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淮北圣火矿业...

作者

  • 5篇于洋
  • 3篇柏建彪
  • 3篇王襄禹
  • 2篇神文龙
  • 2篇薛广哲
  • 1篇种德雨
  • 1篇刘飞
  • 1篇廉常军
  • 1篇李超

传媒

  • 2篇煤炭工程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控制被引量:42
2014年
针对梅河煤矿软岩巷道开挖支护后出现非对称变形破坏、维护困难的问题,综合采用现场地质调研、微观物化实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发现了巷道变形破坏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揭示了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分布规律和原对称支护条件下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薄弱结构"的概念及"巷道整体稳定,薄弱结构加强支护"的非对称控制技术,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实践表明:非对称控制技术实现了支护结构与巷道围岩协调变形,显著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有效避免了巷道围岩变形进入长时流变状态,保证了巷道的整体稳定。
于洋柏建彪王襄禹神文龙廉常军
关键词:软岩
对采对掘巷道围岩稳定与分段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为了解决陕西西川煤矿单翼开采造成采掘接替紧张的难题,文章以1107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合理区段煤柱宽度进行研究,确定了1105和1107工作面之间的合理区段煤柱宽度为20m,并分析了不同阶段上覆岩层破断回转过程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锚网索梁联合支护,重点阶段单体支柱π钢梁加强支护顶板"的分段控制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对采对掘巷道的变形破坏,缓解了矿井采掘接替。
杨海楼于洋朱庆庆
关键词:区段煤柱加强支护
泥质底板动压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针对棋盘井煤矿工作面巷道底鼓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地质调研、理论解析、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了软弱、无支护和应力集中是巷道底鼓的根本原因,发现了原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呈不均匀收缩状态,揭示了巷道底板是巷道围岩破坏的危险位置,提出了承压支护系统。结果表明:承压支护系统体现了支护结构与底板围岩的协同作用,巷道底鼓量由支护前的800 mm减小到400 mm,承压支护系统有效控制了巷道底鼓。
神文龙柏建彪于洋刘飞黄中峰
关键词:巷道底鼓围岩稳定性
迎采动工作面沿空掘巷动态分段围岩控制技术被引量:41
2013年
为解决神华蒙西矿区单翼开采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难题,采用现场观测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迎采动工作面沿空掘巷上覆岩层运动和围岩变形的时空效应进行研究,得出迎采动阶段巷道围岩变形量与采掘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呈逻辑斯蒂函数关系,沿空掘巷阶段巷道围岩变形量与巷道掘进距离呈指数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并调整了各段巷道的掘进时机和支护参数,提出了"高阻支护、动态监测、分段控制、固结煤帮、稳控顶板"的动态分段控制原理和"分段锚网索梁联合强力支护,重点时段窄煤柱注浆加固、单体支柱π钢梁加强支护顶板"的动态分段控制技术。现场实践表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变形量均小于900 mm,有效控制了迎采动工作面沿空掘巷的变形破坏。
于洋王襄禹薛广哲种德雨
关键词:沿空掘巷巷道变形围岩控制
煤巷高预紧力支护的围岩改善原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高预紧力支护围岩内部的应力分析,文章于应力改善、增韧止裂、限制离层、增大残余强度等四个方面分析其对围岩的改善原理。并针对利民煤矿迎采动工作面沿空掘巷的老顶回转变形、动压影响,提出采用"强"、"紧"、"扩"、"固"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支护策略,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预紧力矩300N.m支护巷道顶底、两帮最大变形速度是预紧力矩100N.m的50.8%和60%;提高预紧力可以显著抑制围岩破碎,提高支护体完整性和残余支护强度,提升巷道对动压的承受能力。
薛广哲柏建彪王襄禹于洋李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