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1B031800035)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何永成李彤黎嘉敏卢亮陈嘉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血液中心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6篇肝炎病毒
  • 6篇病毒
  • 5篇肝炎病毒感染
  • 5篇病毒感染
  • 4篇血液
  • 4篇血液透析
  • 4篇维持性
  • 4篇维持性血液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4篇丙型肝炎病毒
  • 4篇丙型肝炎病毒...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透析患者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同源性
  • 2篇同源性分析
  • 2篇系统进化树

机构

  • 6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深圳市血液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6篇何永成
  • 3篇黎嘉敏
  • 3篇李彤
  • 2篇陈嘉
  • 2篇卢亮
  • 1篇曾劲峰
  • 1篇栾韶东
  • 1篇陈凌宇
  • 1篇王丽
  • 1篇万启军
  • 1篇陈晓洁
  • 1篇丁小强
  • 1篇曾劲锋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上海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6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血液透析时频繁的血管穿刺和体外循环、输血及各种医源性因素等,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人群。HCV抗体检测被广泛应用于HCV感染的诊断,但对窗口期感染的检测不灵敏,且MHD患者中HCV抗体假阴性率高。因此,研究探索具有高敏感性和检出率的检测方法对明确MHD患者中HCV隐性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就丙型肝炎的定义、HCV感染后血清的变化特点、抗-HCV的检测方法及确证方法、HCV-RNA的检测方法、HCV核抗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等予以综述。
黎嘉敏李彤何永成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抗-HCV联合TMA定性检测HCV-RNA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意义的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探讨抗-HCV联合HCV-RNA检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以期获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国产和进口HCV抗体试剂盒检测抗-HCV,使用TMA法定性检测HCV-R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CV-RNA,比较不同产品及诊断方法对HCV的检出率,评价ALT变化与HCV-RNA载量的关系,评价抗-HCVS/CO值与HCV-RNA载量的关系。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抗-HCV的检出率均为7.1%(P=1.000);TMA法定性检测HCV-RNA的检出率为8.7%,免疫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率为5.5%,但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37,P=0.000);HCV-RNA定性检测比检测抗-HCV的检出率高,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31,P=0.000);联合抗-HCV和HCV-RNA定性检测结果HCV阳性共19例,检出率为10.4%,与单独检测抗-H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但与单独定性检测HCV-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HCV-RNA的载量和ALT的变化无相关性(r=0.189,P=0.536);抗-HCV初筛的S/CO值与HCV-RNA载量无相关性(r=0.174,P=0.569)。结论 HCV-RNA定性检测较抗-HCV检测能缩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检出的窗口期,有利于早期诊断。HCV-RNA定性检测能较临床现行的HCV-RNA免疫荧光定量检测显著提高HCV感染的检出率。联合抗-HCV和TMA法定性检测HCV-RNA既能缩短HCV感染的"窗口期",也能显著提高HCV感染的检出率,可避免漏检处于血清转换期或慢性病毒携带或既往感染的"隐性"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ALT的变化和HCV载量无明显相关性,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辅助早期诊断HCV感染的作用较小。
黎嘉敏何永成曾劲峰卢亮李彤
关键词:肝炎抗体肝炎病毒属
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同源性分析
2013年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对HBV-DNA S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进行HBV-DNA S基因扩增,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行基因型及同源性的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20.8%;24例样本PCR扩增出阳性产物,HBV基因型B型13例,C型11例;系统进化分析提示,2例HBV-DNA S基因进化距离0.000,相似度100%。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者HBsAg阳性率较高,存在B、C型两种HBV基因型,2例HBV-DNA S基因同源性极高,提示为同一病毒株感染。
陈凌宇何永成王丽陈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维持性血液透析基因型系统进化树
系统进化树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明确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为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律行MHD的患者183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抗-HCV阳性并行MHD患者的HCV-RNA定量。对HCV-RNA定量≥1×106U/L的MHD患者,通过巢氏反转录(RT)-PCR对5’UTR及NS5B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通过Sequence Scannerv1.0导出峰图,Muscle进行序列比对,MEGA5.1构建进化树以确定基因分型,Bootstrap1000检测进化树的可靠性,Blat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同源性>95%认为有来自同一传染源的可能。结果 183例行MHD患者中,抗-HCV阳性13例,HCV感染率为7.1%。HCV-RNA定量≥1×106U/L9例:1b型7例(患者分别记录为PC1、PC2、PBC17、PC29、PBC31、PC34、PC32),6a型2例(患者分别记录为PC11、PC20)。1b型中,PC1与PC2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PC2与PBC17间的遗传距离为0.008,PC29与PBC31间的遗传距离为0.035;6a型中,PC11与PC20间的遗传距离为0.068。PC1与PC2的同源性为100%,PC2与PBC17的同源性为99.23%,PC29与PBC31同源性为96.63%,PC11与PC20同源性为93.63%。9例患者的平均感染时间为(7.9±6.1)年,平均透析时间为(7.0±3.1)年。其中,PC1、PC2、PC11、PBC17和PC20均否认有输血史,行透析治疗1~3年间发现HCV感染;PC29、PBC31、PC32和PC34均有输血史;PC2和PC11在入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前、PC29和PBC31在进行MHD前均已证实为HCV感染。结论 1b型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的患者HCV感染最常见的基因型,其次为6a型。PC1、PC2和PBC17的HCV感染为同一流行株,同源性达99%以上,确定PC2为输入性传染源。
陈嘉何永成栾韶东丁小强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系统进化树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本中心接受MHD达3个月或以上的患者共183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83例MHD患者中有19名患者感染HCV(10.38%),其中抗HCV抗体13例(7.1%),HCV-RNA阳性19例(10.38%).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透析龄、透析总次数、异地透析次数、复用透析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地透析次数(0R=1.060,95% CI=1.019~1.103,P=0.004)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R=-3.816,95% CI=1.119~13.009,P=0.032)为本中心MHD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如血透室分室分机、血透室患者/医务人员合理的比例避免共用注射药物及复用透析器,减少频繁异地透析及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可有效的控制HCV传播、降低HCV感染率.其中严格控制异地透析频度及乙肝患者传播途径对防治透析中心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晓洁何永成万启军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比较
2013年
目的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探索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可靠方法。方法分别使用国产和进口HCV抗体试剂盒检测抗-HCV,使用TMA法定性检测HCV-R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CV-RNA,比较各种诊断方法对HCV的检出率,评价ALT变化与HCV-RNA载量的关系,评价抗-HCVS/CO值与HCV-RNA载量的关系。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抗-HCV的检出率均为7.3%(P=1.000);TMA法检测HCV-RNA的检出率为9.5%,免疫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率为5.6%,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0);单独检测HCV-RNA比单独检测抗-HCV的检出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的检出率为10.6%,与单独检测抗-HCV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CV-RNA的载量和ALT的变化无相关性(r=0.189,P=0.536);抗-HCV初筛的S/CO值与HCV-RNA载量无相关性(r=0.174,P=0.569)。结论检测HCV-RNA能缩短HCV感染后检出的窗口期,以便更早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能避免漏诊处于血清转换期或慢性病毒携带的患者。ALT的变化和HCV载量无明显相关性,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辅助早期诊断HCV感染的作用较小。
黎嘉敏何永成曾劲锋卢亮李彤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病毒抗-HCVHCV-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