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20240000538)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胜文宋志强李然伟沈俊张明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膀胱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膀胱肿瘤
  • 2篇增殖
  • 2篇去甲
  • 2篇去甲斑蝥素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斑蝥
  • 2篇斑蝥素
  • 2篇膀胱癌
  • 1篇亚硝基
  • 1篇诱导大鼠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膀胱
  • 1篇原位膀胱癌
  • 1篇术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第一...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2篇李然伟
  • 2篇宋志强
  • 2篇李胜文
  • 1篇张明
  • 1篇王文佳
  • 1篇沈俊

传媒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NU法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MRI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构建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膀胱癌模型进行无创诊断的价值。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大鼠定期膀胱灌注MNU,每次2mg,每2周1次,共4次。对照组大鼠同时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每次0.2mL。于第14周末麻醉大鼠后进行MRI扫描检测,检测后处死大鼠,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实验组45只大鼠14周末存活43只,死亡2只,存活率95.6%,死亡率4.4%;经MRI扫描膀胱均见异常信号,提示肿瘤形成,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存活大鼠成瘤率为100%。对照组15只大鼠14周末存活14只,死亡1只,存活率93.3%,死亡率6.7%;经MRI检查未发现膀胱肿瘤,病理检查未见膀胱癌,成瘤率为0。2组大鼠成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U膀胱灌注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方法简便、可靠;MRI扫描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可作为该模型的无创鉴定方法。
宋志强沈海山沈俊吴建臣张明李然伟张继珍李胜文
关键词:膀胱肿瘤N-甲基亚硝基脲
Bricker术后TU-Pouch尿流复道(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4年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术后尿流复道关键技术的设计以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我们对1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施行回肠+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以实现尿流复道,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患者心理准备、肿瘤预后的相关检查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判断。金属尿道探子支撑下分离尿道残端以备用。选取乙状结肠20cm纵行剖开形成肠袋,作为新膀胱的“u”部分。切除Bricker腹壁造瘘口,并以此段回肠形成半套叠状抗反流结构及新膀胱的“T”部分。“T”肠袋与“u”肠袋侧一侧吻合,共同形成“Tu—Pouch”新膀胱。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自行排尿通畅,尿量350~400ml/次,日间排尿3~5次,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轻度尿失禁。逆行膀胱造影未见造影剂向输尿管反流,静脉肾盂造影见双侧。肾盂输尿管显影良好,无积水。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流复道手术是复杂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有效的抗反流机制和良好的控尿功能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沈海山李胜文吴建臣聂义鑫郭辉张卫东李强
关键词:全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
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抑制膀胱鳞状细胞癌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浓度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对体外膀胱鳞状细胞癌细胞(BSCC)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药物效果、最佳药物浓度及其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与BSCC共同培养,MTT实验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进而选出抑制肿瘤细胞的最佳药物及其最佳浓度。选用最佳浓度的最佳药物与肿瘤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收集细胞,电子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在浓度<60μmol/L、作用时间≥24h情况下,斑蝥素对BSCC的抑制作用随着斑蝥素的浓度(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斑蝥素具有较好的抑制BSCC增殖的作用,48h时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0μmol/L。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浓度60μmol/L的斑蝥素具有明显促进BSCC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斑蝥素具有较好的抑制BSCC增殖的作用,有望为BSCC化疗药物开拓新的思路。
沈海山宋志强李胜文吴建臣张卫东李强李世海聂义鑫
关键词:斑蝥素去甲斑蝥素膀胱鳞状细胞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硫化氢及其合成酶在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正常膀胱和膀胱癌细胞株中硫化氢(H2S)及其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表达,阐明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膀胱癌5637、T24、EJ、UM-UC-3细胞株和人膀胱永生化上皮SV-HUC-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CBS和CSE蛋白酶表达水平,敏感硫电极法检测H2S产率;选取EJ细胞株进行药物处理,实验分组为,1 10μmol·L^(-1)硫酸氢钠(NaHS)组、50μmol·L^(-1) NaHS组、100μmol·L^(-1) NaHS组和对照组,MTT法检测24和48h细胞生存率;2顺铂组(5μg·L^(-1))、顺铂(5μg·L^(-1))+NaHS(100μmol·L^(-1))组,另设无药物处理为对照组,药物处理48h,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率。结果:与SV-HUC-1细胞株比较,膀胱癌5637、T24、EJ和UM-UC-3细胞中CBS和CSE表达及H2S产率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外源性H2S可促进EJ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活性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与顺铂组比较,顺铂联合NaHS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H2S及其合成酶CBS和CSE在膀胱癌细胞株中有表达且高于膀胱正常上皮细胞,H2S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并降低顺铂的促细胞凋亡作用。
宋志强沈海山王文佳吴建臣李然伟李胜文
关键词:硫化氢胱硫醚Β合成酶膀胱肿瘤
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抑制膀胱肿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浓度斑蝥素(CA)和去甲斑蝥素(NCTD)对体外人膀胱肿瘤EJ、T24和鳞状细胞癌细胞(BSCC)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药物效果、最佳药物浓度其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CA和NCTD与肿瘤细胞共同培养,MTT实验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进而选出抑制肿瘤细胞的有效药物及其最佳浓度。选用最佳浓度的最佳药物与肿瘤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收集细胞,电子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CA在体外对人膀胱肿瘤EJ、T24和BSCC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NCTD对于EJ和T24细胞有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对BSCC细胞增殖的无明显抑制作用。在浓度小于40μmol/L、作用时间12-24h的情况下,CA对EJ和T2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24h时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μmol/L;在浓度小于60μmol/L、作用时间24-48h情况下,CA对BSCC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48h时药物IC50为60μmol/L。在浓度小于80gmol/L、作用时间24-48h情况下,NCTD对EJ和T2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24h时药物IC50为60μmol/L。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CA和NCTD通过诱导膀胱肿瘤细胞凋亡进而抑制其增殖。结论CA及NCTD均具有较好的抑制常见膀胱肿细胞增殖的作用,有望用于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膀胱灌注化疗;且CA对BSCC细胞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望用于膀胱肿瘤电切标本中伴发BSCC患者的膀胱灌注化疗。
沈海山宋志强李胜文吴建臣张卫东李强李世海聂义鑫
关键词:斑蝥素膀胱鳞状细胞细胞增殖去甲斑蝥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