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5046)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观水潘大仁喻阳陈来艾育芳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英文
  • 1篇植物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太子参
  • 1篇农杆菌
  • 1篇牵牛
  • 1篇毛状根
  • 1篇抗病
  • 1篇抗病基因
  • 1篇发根
  • 1篇发根农杆菌
  • 1篇甘薯
  • 1篇NPR1基因
  • 1篇RT-PCR

机构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漳州职业技术...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陈观水
  • 2篇潘大仁
  • 1篇施桂姣
  • 1篇艾育芳
  • 1篇周以飞
  • 1篇夏咛
  • 1篇陈来
  • 1篇余文杰
  • 1篇喻阳
  • 1篇阮孝麟
  • 1篇柏洁

传媒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甘薯等7种植物NPR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水杨酸介导的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的正向关键调控基因NPR1功能上在许多植物中极其保守。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以甘薯NPR1基因为主要分析对象的7个NPR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氨基酸序列的组成成分、氨基酸翻译后修饰、导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三级结构以及功能结构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基因属于不具信号肽的疏水性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蛋白质二级结构最大量的结构元件,β-转角和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具有BTB/POZ和ANK功能结构域。这一结果可为植物NPR1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及利用研究提供进一步的信息与参考。
陈观水余文杰阮孝麟施桂姣潘大仁
关键词:NPR1基因生物信息学
三浅裂野牵牛ItSGT1基因克隆及分析(英文)
2013年
SGT1(suppressor of the G2allele of skp1)是多种植物抗病基因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中的重要元件。该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出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的SGT1基因,命名为ItSGT1。该基因含有一个长度为1 08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0.1kD,等电点为5.05。Blast及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植物中的SGT1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具有SGTl蛋白典型的功能域结构,即TPR区、VR1区、CS区、VR2区和SGS区。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SGT1基因在三浅裂野牵牛基因组中是多拷贝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ItSGT1基因在三浅裂野牵牛的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
陈观水柏洁夏咛周以飞潘大仁
关键词:抗病基因RT-PCR
太子参毛状根诱导及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利用3种不同发根农杆菌(ATCC15384,MSU440,R1601)诱导药用植物太子参的毛状根,建立太子参毛状根的培养体系。方法利用共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发根农杆菌、乙酰丁香酮(AS)浓度对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同时对太子参毛状根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发根农杆菌对太子参叶片转化率有显著差别,3个供试菌种中ATCC15834菌株诱导率最高;100μmol/L的AS可以提高太子参毛状根的诱导率;太子参毛状在培养约25d后,其生物量达最大值;毛状根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B和rol D基因已成功整合到太子参基因组中。结论建立了太子参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为利用毛状根大规模生产药效成分奠定了基础。
陈观水陈来林思妮喻阳艾育芳
关键词:太子参毛状根发根农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