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08C085)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邹汉波陈胜洲林维明王琪莹刘自力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催化
  • 6篇催化剂
  • 2篇选择性
  • 2篇原位漫反射
  • 2篇原位漫反射红...
  • 2篇镍系
  • 2篇镍系催化剂
  • 2篇漫反射
  • 2篇金属
  • 2篇碱金属
  • 2篇碱土
  • 2篇碱土金属
  • 2篇光谱
  • 2篇合成气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2篇NI/AL2...
  • 2篇NI/AL2...
  • 2篇CO选择性氧...

机构

  • 6篇广州大学

作者

  • 6篇邹汉波
  • 5篇林维明
  • 5篇陈胜洲
  • 3篇王琪莹
  • 3篇赵朝晖
  • 2篇刘自力

传媒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研究与应...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甲烷三重整反应用镍系催化剂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镍负载量的Ni/γ-Al2O3催化剂,用于甲烷三重整制合成气反应,并通过XRD,H2-TPR,CO2-TPD研究了催化剂表面性质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镍负载量为8%的Ni/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甲烷转化率,氢气的生成量最多.镍的负载量低于8%时,镍负载量越低,催化剂上的NiO与载体γ-Al2O3的相互作用越强.镍系催化剂主要由NiO微晶和Al2O3组成,其表面上的NiO物种反应后易流失和烧结.CO2的化学吸附主要发生在催化剂的载体上.
邹汉波陈胜洲赵朝晖林维明
关键词:NI/AL2O3催化剂合成气
铜铈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反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浸渍法制备出4种不同质量分数的Cu-Ce-O/-γA l2O3催化剂并用于富氢气体中CO的选择性氧化反应,研究发现以40%Cu-Ce-O/-γA l2O3催化剂活性较好.向其中掺杂钌的1%Ru-Cu-Ce-O/-γA l2O3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有很大提高,而掺杂铂的1.5%Pt-Cu-Ce-O/-γA l2O3催化剂的高温活性有了很大的改善.
邹汉波王琪莹
关键词:富氢气体CO选择性氧化
甲烷三重整反应用镍系催化剂的研究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镍负载量的Ni/γ-AlO催化剂,用于甲烷三重整制合成气反应,并通过XRD,H-TPR,CO-TPD研究了催化剂表面性质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镍负载量为8%的Ni/γ-AlO催化剂具有...
邹汉波陈胜洲赵朝晖林维明
关键词:NI/AL2O3催化剂合成气
文献传递
CO选择性氧化用Cu_1Zr_1Ce_9O_δ催化剂的红外光谱研究
2010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1Zr1Ce9Oδ催化剂,用于富氢气体中CO的选择性氧化反应,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考察了Cu1Zr1Ce9Oδ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物种和反应中间产物。研究发现,H2,O2和CO物种竞争吸附于Cu1Zr1Ce9Oδ表面相同的吸附位上。氢气预处理会引起Cu1Zr1Ce9Oδ催化剂上Cu+物种的深度还原,降低了CO的吸附量。氧气预处理为催化剂提供了较多的活性氧物种,同时抑制了Cu+物种的深度还原。氦气预处理仅起到净化催化剂表面的作用。180℃时Cu1Zr1Ce9Oδ催化剂在2938.7和2843.8cm-1处出现桥式和双齿型甲酸根物种的红外吸收峰。Cu1Zr1Ce9Oδ催化剂上活性较高的氧阴离子在常温下即可将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的CO氧化成表面碳酸根。甲酸根和碳酸根物种占据Cu1Zr1Ce9Oδ催化剂的吸附中心,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300℃下用氦气吹扫Cu1Zr1Ce9Oδ催化剂表面,双齿型的甲酸根物种分解生成碳酸根物种,碳酸根物种再继续分解生成CO2,释放出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位,恢复了Cu1Zr1Ce9Oδ催化剂的活性。
邹汉波陈胜洲王琪莹刘自力林维明
关键词: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预处理
金属掺杂对NiO/γ-Al_2O_3甲烷三重整的影响
2011年
考察了掺杂碱金属(Li、K)和碱土金属(Mg、Ba)的NiO/γ-Al2O3催化剂在甲烷三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利用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金属K的掺杂能同时提高NiO/γ-Al2O3催化剂的CH4和CO2的转化率,而其他金属的掺杂仅对CO2转化有利.750℃时K-NiO/γ-Al2O3催化剂的CH4和CO2的转化率分别为86.5%和57.29%,而NiO/γ-Al2O3催化剂的CH4和CO2的转化率仅为74.3%和10.39%.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掺杂增加了催化剂的总碱性中心数目,提高了催化剂对CO2的吸附能力.钾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催化剂中弱结合态NiO物种的含量,稳定表面自由的NiO物种,增加催化剂上强碱中心和活性位的数量.
邹汉波陈胜洲赵朝晖林维明
关键词:镍催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
掺杂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CuO-CeO_2催化剂的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CuO-CeO2系列催化剂是高效的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催化剂,通过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对掺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CuO-CeO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O-CeO2系列催化剂上,2 106 cm-1处出现CO的红外吸附峰。在反应气氛中,此峰的强度随着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说明Cu+是CO主要的活性吸附中心。低温下催化剂表面吸附的CO主要以可逆形式脱附出来,而高温下CO则以不可逆的形式脱附出来。催化剂表面在3 660 cm-1处出现尖锐的红外峰,归属于CeO2经还原产生的Ce-(OH)2偕式基团。在1 568,2 838和2 948 cm-1附近处出现甲酸根的红外谱峰,以及1 257和1 633 cm-1处出现碳酸根物种的红外峰。甲酸根物种是气相的CO与表面的羟基反应生成的产物,该物种的C—H键断裂生成碳酸根物种,这两物种均会降低催化剂的高温活性。Cu1Li1Ce9Oδ催化剂出现较强的CO2和甲酸根的红外峰,温度高于180℃时,该催化剂上还能看到微弱的CO红外峰,说明锂离子的给电子性质有利于提高Cu1Li1Ce9Oδ催化剂上CO的不可逆脱附,抑制氢的活化吸附,同时促进了甲酸根物种的生成。低温下Cu1Mg1Ce9Oδ和Cu1Ba1Ce9Oδ催化剂上CO的吸附量较多,但主要以可逆脱附形式脱附出来,对CO选择性氧化没有贡献。
邹汉波陈胜洲王琪莹刘自力林维明
关键词: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