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3106)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龙於洋陆文静王洪涛朱勇段振菡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填埋
  • 2篇填埋场
  • 2篇呼吸型
  • 2篇甲烷
  • 2篇甲烷氧化
  • 2篇覆盖层
  • 2篇充氧
  • 1篇迁移
  • 1篇准好氧
  • 1篇准好氧填埋
  • 1篇好氧
  • 1篇好氧填埋
  • 1篇

机构

  • 3篇清华大学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3篇段振菡
  • 3篇朱勇
  • 3篇王洪涛
  • 3篇陆文静
  • 3篇龙於洋
  • 2篇牟子申
  • 1篇任路路
  • 1篇吴华勇
  • 1篇杨若冰
  • 1篇庄原发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呼吸型填埋场覆盖层技术研究Ⅱ:呼吸型覆盖层的甲烷氧化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前期研究构建的热动力自充氧装置,研究了模拟呼吸型自充氧覆盖层(2.4m×0.85m×3.6m,长×宽×高)对甲烷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垃圾快速降解期内,40cm厚自充氧覆盖层中的O2含量始终保持在15%以上,释放到外界的填埋气中CH4含量在检出限以下,与传统覆盖层技术相比,CH4含量最大可削减76.5%.通气管路的对比研究进一步表明,自充氧覆盖层技术克服了传统覆盖层内部O2不足的瓶颈,充氧速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CH4转化.利用热动力改变覆盖层内的气体组成结构,提高了O2含量和好氧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增强CH4转化效果.该技术为中小型填埋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朱勇牟子申陆文静段振菡龙於洋庄原发王洪涛
关键词:准好氧填埋覆盖层甲烷氧化
呼吸型填埋场覆盖层技术研究Ⅰ:热动力自充氧装置构建
2011年
填埋场最终覆盖层(以下简称"覆盖层")中的氧气含量是影响甲烷氧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空气热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呼吸型覆盖层技术,构建了利用垃圾堆体与外界环境的温差而实现覆盖层自充氧的热动力自充氧装置,并优化了其空气/氧气充气效率.结果表明,导气管路内空气流速(v)与温差(ΔT)呈线性关系(v=0.0281ΔT-0.5258),增加导气管路长度和进气管径可提升自充氧效果,本研究中实验所得的导气管路内最大空气流速为2.0m·s-1(温差35℃、导气管长2.5m).热动力自充氧装置应用于模拟覆盖层时,40cm厚的自充氧覆盖层内各层O2含量始终大于20%,而对照覆盖层内最低O2含量为15.7%,自充氧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模拟覆盖层内O2的分布状况.基于该技术开发的热动力自充氧装置克服了传统覆盖层技术中含氧层浅的瓶颈,为填埋场覆盖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改进手段和发展方向.
牟子申陆文静龙於洋段振菡杨若冰朱勇王洪涛
关键词:填埋场甲烷氧化
大型厌氧填埋场中铁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以北京南郊某大型厌氧填埋场为例,对不同填埋龄垃圾中的铁含量、价态转换及形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厌氧填埋场填埋龄为3~10年的垃圾中Fe含量变化范围为18532.8~26897.2 mg/kg。由于微生物的异化铁还原作用,Fe(III)不断被还原为Fe(II),Fe(II)/Fe(III)从0.51上升到1.01。形态分析结果表明:Fe在不同填埋龄垃圾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残渣态含量最高,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次之,酸可溶解态含量最低,可还原态受环境因素影响极大,硫化物对Fe形态分布影响最显著。
朱勇段振菡陆文静龙於洋王洪涛吴华勇任路路
关键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