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30012) 作品数:17 被引量:137 H指数:8 相关作者: 曲同宝 王德利 李心诚 张建峰 庞思娜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科学 更多>>
净月潭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以长春市净月潭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路调查、定点辐射状调查和特殊地区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种子植物种类组成及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以期为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种子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共87科314属503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6属9种,被子植物85科308属494种(双子叶植物68科256属415种,单子叶植物17科52属79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寡属科、单属科比率较高。该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共有15个分布区类型和9个变型;温带成分占主体(212属,占总属数的81.54%),表明了该区温带植物区系历史起源;但特有现象不明显。与相邻7个地区的区系多样性比较和聚类分析表明,香农-维纳指数差异明显(2.557~2.960),其中老秃顶子和努鲁儿虎山较高,五大连池和长白山较低;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差异并不显著(0.743~0.811)。聚类分析表明,净月潭植物区系与长白山、张广才岭地区关系较近。 曲同宝 李怡莹 马文育 杨欣 杨轶囡关键词: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火炬树水浸提液对波斯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7年 以火炬树(Rhus typhina L.)和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为试验材料,采用火炬树3种不同部位(叶、根、果穗)的水浸提液处理波斯菊种子,设置0.200、0.150、0.100、0.050、0.025、0.017 g·mL^(-1)6个质量浓度,并用清水对照,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研究火炬树叶、根和果穗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对波斯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而探讨火炬树对波斯菊的化感抑制机理。结果表明:火炬树各部位水浸提液均在质量浓度为0.200 g·mL^(-1)时影响最大,其中叶水浸液对种子发芽率抑制作用最明显,发芽率为47%,而根和果穗水浸提液处理下发芽率分别为54%和72%,根水浸提液对波斯菊发芽指数化感作用最强,化感效应指数(RI)值为-0.483;火炬树各部位水浸液随质量浓度升高对POD、SOD活性的影响有双重质量浓度效应,即低质量浓度(0.017~0.025 g·mL^(-1))有一定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0.050~0.200 g·mL^(-1))抑制作用显著(P<0.05),当叶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25 g·mL^(-1)时,对SOD活性达到最大促进作用,RI值为0.048,0.200 g·mL^(-1)对POD活性达到最大抑制作用,RI值为-0.827;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水浸液质量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MDA质量摩尔浓度随水浸液质量浓度升高逐渐增加;当叶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200 g·mL^(-1)时,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最低,RI值为-0.585,MDA的质量摩尔浓度达到最大,RI值为0.475,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从化感综合效应看出,火炬树各部位水浸提液对波斯菊化感作用敏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叶、根、果穗。 曲同宝 李怡莹 马文育关键词:火炬树 波斯菊 种子萌发 生理指标 化感作用 草地精准放牧管理:概念、理论、技术及范式 被引量:8 2022年 随着人类对草地多功能性的认识,以及对草地生态、生产与生活的更多需求,有必要更新草地管理观念,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研发出高水平的家畜放牧与饲喂技术,建立更加有效的草地放牧管理范式。基于草地资源特性与现代社会对草地功能与服务的多维需求背景,提出草地精准放牧管理的概念,即以草地多功能性的稳定与维持为目标,利用草学、畜牧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基于生境条件,特别是植被特征、家畜属性,以及家畜-植被互作,通过多维、有效、定向调控家畜放牧过程,最终实现生产-生态功能协同平衡的草地管理利用范式;并且对于精准放牧的概念内涵及支撑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强调以草地的补偿生长机制、中度干扰假说、家畜采食行为机制、多样化放牧理论、动植物互作机制、营养调控原理及多功能性协同等作为调控放牧压与畜群结构的科学基础;同时,指出了精准放牧中的关键技术,如动态最适载畜率(阈值)、混合放牧(种类及比例),以及遥感信息手段(卫星、无人机监测、大数据处理)等支持技术;最后,总结出以草地多功能性为目标的“生产-生态双赢”的精准放牧管理新范式,即融合天然草地放牧、放牧+补饲与舍饲,突出了对家畜生产全过程的放牧压/畜群调控与家畜营养调控,最终实现草地放牧系统总体的“草-畜平衡”,获得高质量的动物产品与可持续生态服务。草地的精准放牧管理具有先进性与实用性,是极具潜力与前景的未来草地管理的有效选择。 王德利 王岭 韩国栋关键词:家畜 载畜率 牦牛干扰下草原毛虫对小嵩草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野外受控放牧试验(放牧和不放牧)和人工控制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方法(草原毛虫移除和未移除),研究了牦牛干扰下草原毛虫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地植被群落(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牦牛(Bos mutus)放牧区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及增长趋势均高于无牧区。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群落的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与对照(牦牛与草原毛虫都不存在,CK)差异不显著(P>0.05),而牦牛与草原毛虫共存时群落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都显著低于CK(P<0.05)。牦牛干扰了草原毛虫对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作用,植物重要值发生了显著变化。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植物多样性指数与CK间无显著差异,单独放牧牦牛和牦牛与草原毛虫共存时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CK(P<0.05)。本研究表明,牦牛显著加剧了草原毛虫对小嵩草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 马培杰 李亚娇 潘多锋 陈本建 李心诚 王德利关键词:牦牛 草原毛虫 高寒草甸 群落 地上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松嫩草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植物-土壤反馈作用研究 随着植物-土壤反馈(Plant-soil feedback)概念的提出,生态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存在相互影响和依赖的关系,因其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意义,植物-土壤反馈现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 王英逵关键词:植物功能群 草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文献传递 火炬树对波斯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以火炬树(Rhus typhina)根为试验材料,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模拟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火炬树根水浸提液对波斯菊生长指标的影响;用Biolog-ECO微平板培养法和土壤理化性质常规测定法,研究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性,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通过研究波斯菊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对火炬树不同浓度根水浸提液的响应,探讨火炬树对波斯菊化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B条件下波斯菊的生长状况最好;不同处理对土壤pH、电导率、总氮含量、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浓度处理下,波斯菊土壤微生物单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并在180 h时AWCD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不同处理间依次为TB>TA>TC>CK>TD;各根水浸提液处理均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物质的利用,抑制了对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物质的利用;不同处理对波斯菊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Gini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RDA分析表明,总氮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要因素。火炬树根水浸提液可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一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影响波斯菊的生长。 马文育 杨塍希 国伟强 王影 曲同宝关键词:火炬树 波斯菊 碳源利用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氮磷添加对羊草-土壤-根际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生态化学计量学(ecological stoichiometry)是评估生物个体或种群体内重要元素如碳(C)、氮(N)和磷(P)含量及耦合关系的重要理论。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中各生物与非生物组分的生态化... 郑斯元关键词:根际微生态系统 草地 羊草 文献传递 Grassland ecology in China: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被引量:7 2018年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there have bee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on grassland ecology in China, involving the classic ecology concepts or theories and the applicable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grassland conservation or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1) Research on grassland species adaptation and resistanc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foraging behavior, and bio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ability.(2) Research on managed grassland ecosystems(grassland grazing ecology) including grazing effects on grassland ecosystem function and foraging behavior by large herbivores.(3)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grassland processes and functioning.(4) Applied research on grassland restoration and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s such a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grassland ecology,including the functions of ecosystem biodiversity, th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mechanisms affecting grassland community stability, grazing regulation of plant diversity and nutrient cycling. Grassland ecologists have succeeded in making these advances through observation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the grassland ecology research,including understanding of grassland spatial processes,grassland grazing and multi-functionality, integrated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cross grassland areas,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 grassland ecology. Deli WANG Ling WANG Jushan LIU Hui ZHU Zhiwei ZHONG关键词:BIODIVERSITY GRAZING MEADOW RESTORATION STEPPE 火炬树根水浸提液对黑心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019年 为研究火炬树根对黑心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培养技术,探讨黑心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对不同质量浓度火炬树根水浸提液的响应。结果表明:C处理(火炬树根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总氮质量分数、土壤p H及电导率最高,但土壤含水率无显著差异;在不同质量浓度火炬树根水浸提液处理下,单孔颜色平均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处理156 h时均达到最大值;C处理碳源利用最大,D处理(火炬树根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4 g·mL^(-1))碳源利用最小。不同质量浓度的火炬树根水浸提液均促进了黑心菊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羧酸的利用,抑制了对多聚物、氨基酸和胺类物质的利用,其中C处理对酚酸类利用率最大。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Gini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表明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要因素,C处理碳源利用最强,A处理(火炬树根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1 g·mL^(-1))碳源利用最差。 曲同宝 马文育 杨塍希 王影关键词:火炬树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放牧生态学与草地管理的相关概念:Ⅰ.偏食性 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对放牧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一偏食性的涵义(属性)与维度等进行了相对全面地释义;并对比分析了与之密切相关的适口性概念。偏食性是指动物基于自身特性以及动物体状态(包括遗传特征、发育阶段、生理与营养状态等),在不受食物供给量限制的条件下,对所在生境中食物(或植物种类)表现出的采食程度差异,它具有动物依赖性、动态性及相对性。偏食性的测度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动物的食性选择趋向,或者体现动物对生境中不同食物的潜在采食或消耗量;对偏食性的分析还有助于解释动物的食性选择策略,有益于揭示动物的采食行为规律。偏食性的维度包括持续偏食性与即时偏食性,以及绝对偏食性与相对偏食性。持续偏食性是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对某种食物表现出较长时间的稳定的采食强度,即时偏食性是动物在某一时间对食物的采食强度,即动物偏食性的瞬时度量;绝对偏食性是动物在面对某种单一食物、于自由采食状态下所度量的对该食物的采食强度,绝对偏食性可以被认为是动物最基本的偏食性维度,而相对偏食性是指同时提供2种或多种食物背景下,所度量的动物对某种食物的自由选择采食强度。深刻认识、理解动物的偏食性概念及涵义,并将之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草地放牧管理之中,对于发展动物采食理论,动、植物协同适应及进化理论,有效实施草地家畜管理都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王德利 王岭关键词:适口性 采食 草地管理